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極目時評|“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院士逝世,且像他那樣去追光逐夢

由 極目新聞 發表于 綜藝2023-02-03
簡介(據12月16日極目新聞)趙梓森生前照片(圖片來源:極目新聞)趙梓森是我國光纖通訊技術的主要奠基人和公認的開拓者,他“拉出”我國第一根實用型石英光纖,創立了我國光纖通訊技術方案,被譽為“中國光纖之父”

爸爸高興得像什麼一樣

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我國光纖通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趙梓森,因病醫治無效,12月15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0歲。(據12月16日極目新聞)

極目時評|“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院士逝世,且像他那樣去追光逐夢

趙梓森生前照片(圖片來源:極目新聞)

趙梓森是我國光纖通訊技術的主要奠基人和公認的開拓者,他“拉出”我國第一根實用型石英光纖,創立了我國光纖通訊技術方案,被譽為“中國光纖之父”。

趙梓森早在1973年就建議開展光纖通訊技術的研究,並提出正確的技術路線,為我國光纖通訊發展少走彎路起了決定性作用。由他作為技術帶頭人的武漢郵科院,建成了我國第一條光纜通訊工程,架設起連通全國的光纖通訊線路和推動光纖到戶工程;他領銜籲請在武漢建設“中國光谷”,並推動其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光電器件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通訊技術研發基地和我國在光電子資訊領域參與國際競爭的標誌性品牌。

趙梓森在光纖通訊領域的貢獻,為武漢這座城市的貢獻,不言而喻。且向他致敬,對他的去世致以深切哀悼。

趙梓森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是為科學孜孜以求的一生,他一生都在追光路上奔跑。他對事業的忠誠熱愛,為成功奠下了基石。

極目時評|“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院士逝世,且像他那樣去追光逐夢

少年時代的趙梓森製作航模(圖片來源:極目新聞)

趙梓森10多歲時帶著弟弟花了幾天時間製作礦石收音機,爬上高高的屋頂,卻沒有接收到訊號。半個世紀後,他憑藉創新讓千家萬戶用手機就可以實現千萬裡的通話。這似乎充滿了傳奇色彩,趙梓森從小喜歡實踐,這一興趣愛好伴隨一生,取得成就也就順理成章。

為了興趣的他,兩次高考,先後考上浙江大學農學院與復旦大學,然後放棄,選擇了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學習。他說,“學不適合我的專業,將來工作了也不會做出成績。”

這是個有性格的人,是有理想有堅持的人。大學畢業後,趙梓森被分配到武漢電信學校(武漢市郵電科學研究院的前身)做了一名中專教師。工作輕鬆,別人課餘打牌,他埋頭學習。他說,不要覺得自己只是箇中專教師,將來會有大事給你做的。他堅持學習,把研究生課程學了,把日語英語俄語都補上了。

機遇果然是青睞有準備的頭腦,領導見他喜歡科研,把學校3個實驗室交給他負責。整天泡在實驗室裡的他如魚得水,樂此不疲。1969年,國家郵電部將立項研究多年而長期鮮有突破的“大氣鐳射通訊專案”轉給武漢郵電學校。趙梓森從小練就的“土法”大顯身手,他採用太陽光做平行光源來代替平行光管進行校正,僅用兩天就有所突破。

後來,他敏銳地意識到,用玻璃絲搞通訊,可能會引起一場通訊技術的革命。有人譏諷“異想天開”,他不怕嘲笑,在單位廁所旁的清洗室裡,搭建了一個簡易實驗室。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挫折後,1976年3月,趙梓森團隊拉出一根7米的玻璃細絲,這是中國第一根石英光纖。到2018年,武漢郵科院研發的光纖,一根可實現67。5億對人同時通話。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光通訊技術強國,市場份額佔到全世界一半以上。

極目時評|“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院士逝世,且像他那樣去追光逐夢

1976年,趙梓森拉出第一根實用光纖(圖片來源:國資委網站)

趙梓森對興趣愛好的堅持,對科學的追求,跟他的卓越成就一樣鼓舞人心,具有勵志的意義。他說,“就是我不搞光纖,還有別人會搞光纖,我只是先走了一步而已。”“至於當不當光纖之父,只要我做的事情能對老百姓,對社會有用,我就很高興了。”這就是科學情懷,工匠精神。做一個事情,只為追求事情本身的意義,而不是圖名圖利。

趙梓森的一生,是堅持動手的一生,也是堅持學習的一生。他常寄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指引人生的方向。”他自己用一生踐行了這句話。斯人已去,緬懷他的不朽事蹟,且像他那樣追光逐夢,以興趣愛好為指引,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