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藝首頁綜藝

票房破10億!《流浪地球2》導演:中國科幻片最好的時代開始了……

由 環球網 發表于 綜藝2023-02-04
簡介”說起都有哪些“錯誤”,郭帆說吃飯就是一個問題,常規劇組大概一兩百人,吃飯時排隊,去食堂視窗取餐,可是到了《流浪地球2》,劇組規模達到1700人至2000人,“食堂的取餐口不夠,那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流浪地球拍攝花多少錢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流浪地球2》大年初一上映,收穫不俗口碑,票房也一路高走,截至發稿已收穫10。84億。

票房破10億!《流浪地球2》導演:中國科幻片最好的時代開始了……

不少網友催導演郭帆趕緊拍《流浪地球3》,“郭帆你怎麼睡得著”也上了熱搜,郭帆則在微博上回應:“醒著吶醒著吶,感謝親人們的支援和包容,大家過年好!”

直到電影上映前一週,郭帆還在忙於對影片做最後的修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自己拍攝期間平均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現在是一個小時都睡不了,就坐著睡,我昨天坐椅子上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經睡著了。”

票房破10億!《流浪地球2》導演:中國科幻片最好的時代開始了……

《流浪地球2》為何拍的是前傳?

2019年,《流浪地球》用熱血與感動點燃了春節檔觀眾的熱情。這部中國科幻電影收穫46。68億的票房佳績,榮登2019年度電影票房總榜亞軍。

經歷四年籌備拍攝,《流浪地球2》集結原班人馬升級歸來,影片圍繞《流浪地球》前傳展開,講述了危機剛剛降臨,地球開始“流浪”之前,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萬座行星發動機正在建造中,人類將面臨末日災難與生命存續的雙重挑戰。

《流浪地球2》為何以前傳的方式展開?郭帆解釋說 ,首先是《流浪地球1》中展示的世界觀的篇幅很少,“很多觀眾好奇我們是如何推進到地球啟程這一階段的?我特別想透過前傳的方式拓展世界觀。”第二個原因是郭帆希望吳京能夠迴歸《流浪地球2》。“因為第一部時吳京老師給予了劇組很多無私的幫助,他應該回來,但是我又不希望他以復活的形式出現在《流浪地球2》,那太扯了。第三,寫後傳的話,劇本在推進到兩千五百年的旅途中時,很難營造劇情衝突。所以綜合考慮,決定拍前傳。”

從故事層面上來看,《流浪地球2》有了更多表達,在科幻的文字創作上嘗試性地往前一步。

郭帆說:“作為科幻片,《流浪地球2》的母題講的是人與科技的關係。在看完《流浪地球1》後,我也曾和劉慈欣交流,大劉老師告訴我,他心目中科幻片的理想樣貌應該像紀錄片那樣,科幻片拍成未來的歷史,那麼科幻片對於我們來講會更有意義。所以,拍成未來的紀錄片和未來的歷史,就成為了我們整個劇組為之努力的目標。”

票房破10億!《流浪地球2》導演:中國科幻片最好的時代開始了……

“當虛擬到什麼程度時候,

我們會脫離現實世界?”

元宇宙、人工智慧等等,對人們來說都已不再陌生,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多地活在虛擬世界中。郭帆笑說,人們現在都聞不到錢的味道了,全是電子支付,“我們今天的生活已然被各種虛擬的、數字的技術包圍了。你有沒有想過,當虛擬到什麼程度時候,我們會脫離現實世界?任何技術都是雙刃劍,所以我們未來真的有可能會面對我們是生活在現實世界還是一個虛擬世界的問題。如果人工智慧過多介入的話,我們有可能會遇到‘定義的權利’,就是我們怎麼定義發的‘什麼是什麼’,我們定義的‘人是什麼’,和他人定義的‘是什麼’可能不一樣。如果別人定義的‘人’和我們定義的不一樣,那‘人’對於我們來講的意義是什麼?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些思考可能都會放在故事創作中去,做了一些小的突破吧。”

據悉,《流浪地球2》 團隊特別邀請了20位科學顧問組成專家團隊,與郭帆導演一同創作了十幾萬字世界觀,讓《流浪地球2》的故事更紮實,更寫實、更令人信服。

票房破10億!《流浪地球2》導演:中國科幻片最好的時代開始了……

票房破10億!《流浪地球2》導演:中國科幻片最好的時代開始了……

更多想象中的視覺奇觀被一一實現

《流浪地球2》在《流浪地球》的基礎之上製作全面升級,更多想象中的視覺奇觀被一一實現。

宇宙級高速公路,太空電梯穿越天際,連線地球與宇宙;前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行星發動機經過團隊全方位最佳化,細節度驚人,更具恢弘氣勢;首次展現的月球發動機想象力十足,讓觀眾在大銀幕感受“推走”月球。

與“大”相對的是團隊對於“小”的展現,極其精細的道具細節與設計工藝令人驚歎。團隊設計製作的改良宇航服更具質感,首次出現的重達80餘斤的潛水服也讓水下探秘情節更好呈現。還有人工智慧機械狗笨笨、彰顯中國設計靈感的門框機器人……都將觀眾置身於真實的科幻世界中。

郭帆與幕後團隊搭建了102個科幻類主場景,置景展開面積超過90萬平米。團隊共繪製5310張概念設計,9989張分鏡頭畫稿,製作超過6000鏡視效鏡頭,以及9。5萬件道具、服裝製作。每個環節都經過反覆推敲,讓想象變為現實。劇組有1189位拍攝期間常駐工作人員,超過22000位參演群眾演員。

談及《流浪地球》的技術升級,郭帆說:“我們不是從1到2,而是從0開始。拍第一部是開始 ,第二部是幹著幹著又變成重新開始,因為當你走出了一小步的時候,你會發現為了完善這個一小步,需要有大量的新的東西介入進來。當我們的生產規模、人員規模大了之後,我們現行的這些工業流程已經不匹配了,又變成了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我們又開始了不斷試錯的過程,所以,這個過程又變成了從零開始。”

記下來的錯誤

打印出來有四五十釐米那麼高

郭帆說他和北京電影學院有個課題合作,想總結一下《流浪地球1》的經驗和教訓,希望能梳理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流程。因此,在拍《流浪地球2》時,有電影學院20多位學生來劇組實習,“有本科生,有研究生,他們分佈在不同的部門,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記錄錯誤,結果殺青那天,他們記下來的錯誤打印出來有四五十釐米那麼高。我歎為觀止,我們每天得犯多少錯?他們經過討論和總結,最後整理出兩張紙,那兩張紙我覺得很珍貴。我覺得再有幾部影片,不斷地去整理這些錯誤,這個工業化流程會越來越完善。”

說起都有哪些“錯誤”,郭帆說吃飯就是一個問題,常規劇組大概一兩百人,吃飯時排隊,去食堂視窗取餐,可是到了《流浪地球2》,劇組規模達到1700人至2000人,“食堂的取餐口不夠,那會發生什麼情況呢?比如說中午放飯,結果等該開機時,有一半兒人還沒有領到飯。大家肯定會有情緒,這是一個特別基礎的小問題,可是這種小問題往往會影響到你後面的拍攝進度、效率和配合。我們開機前沒有預設這個問題,想著人多就人多了,我們就正常發飯,結果劇組人多的時候,你的飯是涼的還是熱的,水是涼的還是熱的,都會變成問題,之前這種問題因為小,而被忽略,不會被重視。但這次我們都記下來了,下次再拍片,就會提前考慮好。”

合同也是個基礎問題,郭帆說:“來一個工作人員要籤一份合同,比如美術組有七八百人,美術指導只有一個人,如果你這個團隊沒有一個行政管理團隊去支撐,美術指導光處理這些日常合同了。所以,這些事情都要去分開,在這個管理邏輯下,我必須要有相對應的行政管理體系分佈在不同的部門,但是,我們沒有。你以為你就是籤合同,簽字,很簡單,但是當有任何一點小問題或者小糾紛的時候,你就要花費精力去幹這件事,你背後的可能是七八百人,你指不定哪個人出點什麼問題,所以這要牽扯到很大精力,但是你的精力只有100,你要拿出50放在這兒,那你只剩50去創作。所以,我們要想一些辦法,保障創作者本身的精力不受影響。我們的保障體系是什麼?管理體系是什麼,管理方法是什麼?感覺這是個巨大的公司,同時還要做藝術創作。”

票房破10億!《流浪地球2》導演:中國科幻片最好的時代開始了……

“我們與《阿凡達2》相比

還有二三十年的差距”

作為科幻片,視效必然是需要被考量的重要因素,看多了好萊塢大片的觀眾,對於視效奇觀的欣賞水準越來越高,口味越來越“刁”。是否擔心觀眾挑剔《流浪地球2》的視效?郭帆坦承自己確實也有些惴惴不安。

郭帆認為好萊塢的導演和特效團隊也有等級之分,“在我看來主要分成兩類:詹姆斯·卡梅隆,以及其他。我們與《阿凡達2》相比,還有二三十年的差距。差距主要是技術上的,渲染引擎不是一個代際。但是,令人欣慰的是,這種差距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縮小。我最驕傲的是第一集留下的技術遺產,舉個例子,宇航服道具我們在《流浪地球1》的時候根本無從下手,到了第二集我們已經可以大規模生產。原因就在於技術革新帶來思維方式的轉變。《流浪地球1》的道具製作使用的主要是手工製作、木雕、拼貼和貼上,這樣難以大規模生產。到《流浪地球2》的時候我們已經可以採用道具數字建模了。數字建模不僅用於特效製作,也應用在了道具的製作上。此外,3d列印和鐳射雕刻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們的電影道具得以產品化生產,大規模複製,這得益於我國生產能力的提升。可以說,新技術的創新和組合可以帶來電影工業的進步。現在,我們基本上所有道具都可以自產。”

另外讓郭帆比較滿意的還有利用特效技術使角色外形在低齡化與高齡化間轉換,“舉個例子,比如說人的鼻子,人歲數越大,他的鼻子就顯得越長。因此我們無法透過化妝實現完美的返老還童或返童還老,但現在有了特效技術,觀眾們可以在電影中看到老年狀態的沙溢以及青年狀態的劉德華了。”

票房破10億!《流浪地球2》導演:中國科幻片最好的時代開始了……

有的時候連焦慮的時間都沒有

也就感受不到壓力了

郭帆坦承拍攝《流浪地球2》壓力很大,“人會很焦慮”。他說平時自己解壓的辦法就是喝咖啡、睡覺和開車,“睡覺可能是最好的,緩解壓力,但睡覺少的情況下,就開開車。因為你在開車的時候,有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放空自我,我是以開車為理由不接電話,不回微信。所以,你知道當我發現飛機上有WiFi的時候,心裡是多麼崩潰。我上下班一個多小時的開車時間,這個過程中是一個能夠相對放鬆的一個時間。”

到了拍攝期間,郭帆說自己根本沒工夫去焦慮了,最緊張的一次是45天連軸轉,“那45天因為檔期原因和我們製作週期的問題,幾個問題疊在一起,就變成我必須要同時一天拍京哥和華哥。我拍兩個現場,同時美國現場也在拍,還有一個動作組。所以,一天中最急的情況下是有四個現場。京哥拍八個小時,華哥拍八個小時,在物理時間上就是16個小時,我們轉場的過程中大概兩到三個小時,這一圈折騰過去,一天20個小時就沒有了。然後,我回去稍微洗洗,吃口飯,又去剪輯室再看看這天拍的這兩邊的素材。睡覺的物理時間可能就一兩個鐘頭,眯一會兒,迴圈往復45天。在45天中,你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感覺,就是一點也不焦慮,一點也不緊張。你沒工夫,因為你停不下來,因為這個事馬上就要發生了,但是從A點到B點是無縫銜接的。”

對於自己這麼忙,郭帆認為是我們的電影工業化不夠,“包括前段時間連著五天不怎麼閤眼這件事情,我們想要的工業化結果就是能夠讓我們高效到儘量少犯錯誤,儘量不用熬夜,這才是目的。”

票房破10億!《流浪地球2》導演:中國科幻片最好的時代開始了……

是否拍《流浪地球3》

取決於《流浪地球2》的票房表現

從《流浪地球1》到《流浪地球2》,四年過去了,郭帆表示,對於四年間中國科幻影視的發展感到非常欣慰,“從特效層面上講,《獨行月球》與《明日戰記》已經與好萊塢其他導演的同類型影片相差無幾,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郭帆認為,這幾年來國產科幻作品的不斷出現正是近些年不斷積累的國產電影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的例證。但是科幻型別片還未真正建立,觀眾對科幻型別片沒有認知,觀眾無法像對待喜劇型別片那樣對待科幻影片,對科幻片無默契,“這主要還是因為每年產出的科幻影片不夠。求其根源,還是因為所有科幻題材的創作者無經驗,每次都是從零開始,從零再來的過程。因此我希望,《流浪地球2》能夠為中國電影工業總結經驗,為中國科幻型別片發展奠定基礎。”

郭帆的“科幻情節”是剛上高中的時候,“那時候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終結者2》剛上映。看完之後我就覺得,我的天吶,歎為觀止。當時就埋下了一個種子,什麼時候咱們也能拍出這麼一個電影來?後來真正進入了這個行業才知道,這東西難著呢。”

對於這個“難”,郭帆說不光是技術層面上,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科幻片很獨特,它是需要國家實力作為背書的,“現在電影裡出現中國航天員和中國空間站的時候,觀眾們是可以有共鳴感的,因為大家真的每天在新聞上看到中國的宇航員遨遊在太空,中國的空間站真的航行在軌道上。這些影像對於觀眾來說不是虛無縹緲的,這些影像有了現實基礎,這跟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都有關係。”

郭帆認為,美國好萊塢為什麼能拍出那麼多科幻型別片?是因為這些影片出現於美國國力騰飛的時候,“它的實力為它的科幻片背書。日本在90年代同樣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科幻作品,90年代初期的日本同樣也迎來了戰後經濟騰飛。而現在,我們中國電影人也迎來了這樣的機會。可以說,中國科幻片最好的時代開始了。”

對於是否會拍《流浪地球3》,郭帆表示,取決於《流浪地球2》的票房表現,“畢竟觀眾們買賬,我們才有繼續創作下去的動力。”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實習記者 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