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艾儒棣教授中醫皮科外用方精選

由 人物熱文集匯 發表于 動漫2021-08-04
簡介(三)皮黏散【出處】文氏方【藥物組成】爐甘石60g,硃砂6g,琥珀3g,硼砂4

靈砂和硃砂有什麼區別

軟膏類

(一)酒渣鼻軟膏

【藥物組成】輕粉6。5g,苦杏仁8。5g,樟腦、大楓子仁、核桃仁、蓖麻子仁各12g,羊毛脂10g,凡士林加至100g。

【製作方法】焙乾後各研細末,過100目篩後,投入熔化的羊毛脂與凡士林中,調勻成膏。

【功效】解毒殺蟲止癢。

【主治】酒渣鼻、粉刺等病症。

【用法】外用區域性輕輕揉擦,每日2次。晚上可用百部30g煎液溼敷,同時煎服仙鶴草45g,每日1劑。以30天為1療程。

(二)黑布膏

【藥物組成】五倍子100g,蜈蚣1條,蜂蜜18ml,黑醋250ml。

【製作方法】前二味研細末,放入蜂蜜與黑醋中,以上各藥混合均勻,備用。

【功效】解毒消腫,軟化疤痕。

【主治】燒傷疤痕等多種疤痕。

【用法】將黑布膏攤於黑布上,外敷疤痕外,3~5天更換1次,直至疤痕軟化變平,症狀消失,功能恢復為止。

(三)銀屑病軟膏

【藥物組成】青黛30g,輕粉10g,冰片10g,凡士林100g。

【製作方法】先將藥物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後,加入凡士林中研和調勻而成。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止癢。

【主治】銀屑病。

【用法】外搽患處,每日1~2次,7天為1療程,1~3個療程見效。使用本品前,先做面板過敏試驗,可先外搽皮損一塊,每天1次,3天后無不良反應,即開始外用治療。區域性片塊狀配合封包效更佳。

(四)潤肌膏

【藥物組成】當歸15g,紫草3g,麻油120ml,黃蠟15g。

【製作方法】前二味與麻油煎,藥枯後濾渣,將油再熬,入黃蠟化盡,傾入碗中,待冷後備用。

【功效】潤膚止癢。

【主治】皸裂症,魚鱗病,乾性脂溢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每日2~3次。

散劑類

(一)二味拔毒散

【出處】《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原書記載: “此散治風溼諸瘡,紅腫痛癢,疥痱等疾,甚效。” 又稱“上二味為末,用茶清調化,鵝翎蘸掃患處,癢痛自止,紅腫自消”。

【藥物組成】雄黃、白礬兩味藥等份為末組成。雄黃,辛溫,有毒,解毒燥溼,殺蟲止癢,去惡肉。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對各種真菌、細菌均有抑制作用。白礬,性味酸澀、寒,無毒,具有清熱解毒、燥溼殺蟲、止血斂汗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化膿菌有抗菌作用,對羊毛樣小孢子菌、紅色毛癬菌、新型隱球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二藥配伍應用,解毒、拔毒、消毒、敗毒功效更強,燥溼、殺蟲、止癢之力更顯著。

【製作方法】二味拔毒散時應研勻並過120~140目篩,使散劑極細。

【功效】除溼止癢。

【主治】治療嬰兒溼疹、帶狀皰疹、接觸性皮炎、毛囊炎及淋巴結結核、淋巴結炎等疾病,療效較為滿意。

【用法】用冷茶水調好後外搽,每日1~2次。

【注意事項】由於該散劑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小兒及面部面板病患者慎用。雄黃中含砷,大面積皮疹、面板破損者不宜長期應用,以防吸收中毒。

(二)七星丹

【出處】文氏方。

【藥物組成】煅石膏、寒水石各30g,硼砂、硃砂、輕粉、銀珠、冰片各9g。方中銀珠又名靈砂等,辛、溫,有毒,入心、肺、胃經,具有攻毒殺蟲燥溼之功,

方中取其攻毒之性為君。硃砂又名丹粟、辰砂等,甘、微寒,無毒,清心鎮驚、安神解毒;硼砂又名月石,甘、鹹、涼,歸肺、胃經,外用清熱解毒、消腫防腐,

內服用清肺化痰。此二藥助銀珠解毒消腫為臣,煅石膏為石膏的炮製品,甘、辛、澀、寒,歸肺、胃經,具有收溼、生肌、斂瘡、止血之功;寒水石又名凝水石、水石等,辛、鹹、寒,歸心、胃、腎經,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輕粉辛、寒,有毒,功可殺蟲攻毒。此三藥除可助攻毒之效外還可佐以斂瘡生肌。冰片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外治有清熱解毒、防腐生肌之功,方中為使。

【製作方法】先將煅石膏、硼砂、硃砂、銀硃、寒水石乳缽內研為細末再加入輕粉、冰片於乳缽內研極細末即可。

【功效】提膿祛腐、解毒生肌。

【主治】久病難愈之潰瘍。

【用法】清潔潰瘍面與用法後,將丹藥少許摻佈於瘍面上,摻布多少,以古人:“以見丹星”為標準,外覆藥膏或油紗,每天1次。30日為1個療程。

【注意事項】臨床常用“摻布”之法,藥量應以“但見丹星為度”為準。

(三)皮黏散

【出處】文氏方

【藥物組成】爐甘石60g,硃砂6g,琥珀3g,硼砂4。5g,黃連15g,熊膽1。2g,冰片0。6g。本方比常用的提膿祛腐之丹類藥多了生肌功能,比生肌散類藥多瞭解毒功能,是兼具二者之長的外用製劑,且藥性溫和,用於潰瘍無任何刺激性,還有良好的止痛功效。

【製作方法】爐甘石置火中燒紅,用黃連15g,煎水淬7次,陰乾後碾細水飛。餘藥共研極細末,與爐甘石細末研勻,裝瓷瓶備用。成藥呈粉紅色,氣味芬芳。

【功效】解毒止痛,生肌斂口。

【主治】凡體表面板、黏膜潰瘍,不論新久都可使用。

【用法】將藥粉直接撒佈於潰瘍面,膏藥敷貼,每天1次。若口腔或外陰部潰瘍應先用涼茶洗淨,再敷藥粉,不蓋藥膏。淺表小潰瘍亦可油調外敷。

【注意事項】膿盡時方可用本品。

(四)蛇黃散

【出處】文氏方。

【藥物組成】蛇床子30g,黃柏30g,赤石脂30g,寒水石15g,廣丹15g。

【製作方法】共研為細末。

【功效】清熱解毒,除溼止癢。

【主治】溼疹、黃水瘡等。

【用法】分泌物較多時,可用溼敷之法,分泌物少時或皮損乾燥時,用本藥加凡士林調製成蛇黃膏,治療慢性溼疹、白秓效果顯著。

【注意事項】若嬰兒溼疹則不宜用此方,可用參黃散(生黃柏、黨參各半研為細末,油調擦)。

(五)五妙散

【出處】文氏方。

【藥物組成】天花粉30g,滑石粉20g,蒼朮20g,黃柏10g,青黛粉3g。

【製作方法】共研細末,過120目篩,混勻,裝瓶備用。

【功效】清熱祛溼,止癢斂瘡。

【主治】溼疹。

【用法】溼疹無破潰滲出者,可用本品撒佈患處後包紮,每日1次。慢性者,可用芝麻油調糊外敷。

【注意事項】對本方組成藥物過敏者禁用。

(六)疣平散

【出處】文氏方。

【藥物組成】炒甲珠、木子、天葵子、硇砂、明礬各100g。

【製作方法】共研細末,過120目篩,混勻,裝瓶備用。

【功效】解毒活血,軟堅散結。

【主治】尋常疣。

【用法】臨用時取藥散少許,滴加芝麻油調成糊狀,敷於最大尋常疣上,用紗布包紮,每1~3天換藥1次,1周為1療程。

【注意事項】對本方組成藥物過敏者禁用。

(七)祛斑散

【出處】文氏方。

【藥物組成】白及90g、白芷30g、白附子15g、茯苓150g、白殭蠶90g、白蒺藜90g、皂角30g。

【製作方法】共研細末,過120目篩,混勻,裝瓶備用。

【功效】祛斑美白。

【主治】黃褐斑。

【用法】每晚洗臉後,將藥散調成糊狀,敷於患處1~2小時後再揭去。

【注意事項】對本方組成藥物過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