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什麼是婺源?瀲溪河的金絲楠木水口林告訴我們什麼?

由 酷車大集合 發表于 動漫2021-08-18
簡介在塘村,在厚塘莊園,我似乎可以感到徽商文化,朱子理學,對於婺源的影響

沙楠木是什麼樹木

人們說,婺源處處皆景區,這裡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蹟,遍佈全縣。至今仍保持許多明清古建築,有著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處處都散落著自然的美。婺源,就是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也是遊子們的夢裡老家。

除了欣賞風景,在一次次遊歷中,我也感受著婺源文化底蘊的薰陶。越關注它的歷史文化,它的風俗人文,對於這個夢中的老家越充滿著眷戀。 行走上饒,上乘富饒;行走婺源,什麼是婺源?我總在想,尋找我心中的答案。

第一次見到“婺源”這兩個字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出差到安徽屯溪,也就是今天的黃山市。在長途汽車站看到這個怪怪的名字,牌子前面站著扛著大包小包的老鄉,那時我才知道那是贛、皖、浙三省交界之處的一個深山小縣。

我問老鄉,他們告訴我,那是一個地處深山裡的蔽塞之地,原始風光還是不錯的。看著那個怪怪的“婺”字,我在猜想,祖先創造的象形文字,一定有他的道理。 婺由矛、文、女,三個字組成,矛一定與野獸有關,由於人的居住,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才有了文化,女一定是期待著興旺。我的“哥德巴赫猜想”,讓我對婺源充滿了嚮往。

二十多年以後,油菜花讓我首次來到婺源。合福高鐵修通後,我又多次來到婺源。如今的婺源旅行已經跳出了“油菜花”的概念。儘管花開時,這裡仍然是摩肩接踵,人頭攢動。厚塘莊園的老總李見華跟我們說,有文化的地方搞旅遊,中間就像隔著一張紙,一捅就破,搞旅遊沒有文化的地方就像隔著一座山。

旅遊成就著婺源文化,婺源也成就著文化旅遊。 婺源處處有風景,婺源處處有故事,婺源處處有文化。在塘村,在厚塘莊園,我似乎可以感到徽商文化,朱子理學,對於婺源的影響。在許多的景區都可以看到徽商的影子。

塘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婺源小村落。村口有一片水口林,那些數百年的金絲楠木似乎在訴說著曾經的歷史。 據說,這些古樹和朱熹有關。塘村在北宋中葉由俞姓建村,時歷千年。不管歷史怎樣變故,村口那一片水口林,總是在忠實的護佑著塘村。

婺源縣俞氏始祖和朱氏始祖曾經是表兄弟,後來,俞氏和朱氏就成了世親。朱熹的父親朱松在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考中進士,授迪功郎,到遙遠的福建政和縣去擔任縣尉,後來又調任南劍州尤溪縣尉。這期間,朱松的父親,也就是朱熹的祖父,在福建去世,就地安葬。在婺源縣的世親就組成一個弔唁團,前往尤溪縣弔孝。在這些弔孝隊伍中,自然也就有朱松父親表侄、塘村俞氏一支的族長。

朱熹祖父被安葬後,朱松送每位弔唁鄉親三兩棵福建產的楠木苗,帶回家鄉婺源縣種植。在弔唁團回鄉時,有些人覺得千里迢迢帶幾株楠木苗回婺源縣是個累贅,有人就把楠木苗給扔了。塘村俞氏族長就收拾起被扔的楠木苗,回到塘村後,種在水口。八百多年的歲月,成就了這片楠木林。 當年朱熹曾到過塘村,看村莊北邊空曠,冬天陰冷,提醒俞氏族長可以在此種些耐熱抗寒的珍貴楠木,這樣既能為村莊擋風禦寒,也能提升村莊品位,留給後人一份蔭涼。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其實不僅僅是乘涼,更重要的還有傳承。厚塘莊園的李見華,是在濃濃的朱熹文化薰陶下長大的。村口那片水口林,曾經是他兒時嬉戲玩耍的好地方。長大以後他發現村口的那條河,每當發水大時非常兇猛,河裡經常可以看到上游飄下來的樹木。 他看到村口那些古樹,有的已經歪七扭八,不注意保護說不定哪一天也會遭殃。

改革開放以後,當他積攢了第一桶金,首先想到的就是治理村口的那條瀲溪河。疏通河道,修建堤壩,修建步行棧道,讓那片古樹有了一個很好的生存環境。 塘村歷史上也曾遭受過災難,在太平天國期間和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經歷過兩次毀滅性的火災,整個村莊只留下斷牆殘瓦,滿目瘡痍。不屈不撓的塘村人,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李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們在原有的古村落基礎上,構建起一個新的家園。今天塘村,正在沿著生態民俗文化休閒旅遊之路蓬勃發展,一個新型的精品農業觀光園,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會為之驚歎。 走進村子,看到幾個老人坐在亭子裡休息,一位95歲的老人面帶笑容,問我們從哪裡來?我說,我們來自河北。夢裡老家是你們的家,也是我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