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由 靜象 發表于 動漫2022-12-25
簡介2017年,孫雲毅老師再度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首次以雞油黃琉璃1:1複製故宮文物,實現了琉璃工藝“出自造辦處,重回紫禁城”的藝術輪迴

琉璃工藝分幾種

5月11日,我們有幸邀請到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山雞油黃與雞肝石琉璃燒製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孫雲毅老師,帶來南開大學·靜象“非遺未來”課程大師講座第四講。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中國琉璃歷史悠久,公元前2000年我國就出現了高古琉璃,至春秋戰國時期工藝逐漸成熟。琉璃自古被視作一種高貴的材料,用於裝飾和陪葬,明代顯貴的帽正和清代官員的頂珠,亦不乏精品琉璃的身影。如今的琉璃製作技藝,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琉璃從海外傳入中國,又從中國走向世界;從造辦處流入民間,再以非遺精粹重回故宮。正是在這兩段歷程中,孫雲毅老師不斷尋找著屬於中國琉璃自己的藝術語言。

源自海外,紮根華夏,享譽世界

從商周至明清,孫雲毅老師娓娓道來,述說著中國琉璃的發展歷程。

從事琉璃藝術創作三十餘年的孫老師,不僅精通琉璃生產工藝,還從技術發展和文化背景的角度透徹研究了中國琉璃的歷史沿革。

孫老師提出,中國琉璃的發展,實際是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不斷融合的縮影。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戰漢蜻蜓眼琉璃珠

國外燒製琉璃器的時間要早於我國,當這種獨特的材料傳入中國後,便開始演變出極具東方審美特色的新種類。

孫老師取出自己所藏的中國蜻蜓眼琉璃珠,與古埃及底比斯出土的“荷魯斯之眼”費昂斯珠進行對比,顯而易見,同樣是早期文明中對於“眼睛”的崇拜,蜻蜓眼的造型卻與兩河流域的琉璃製品風格迥異。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琉璃荷魯斯之眼(埃及十八王朝)

經過春秋戰國的不斷髮展,漢代的琉璃器在中國琉璃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大量完整精美的琉璃器被髮掘出土。又歷經千年的發展,中國琉璃在明清時期而已經基本走向成熟,傳承有序,實現了外來工藝“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東方本土化歷程。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孫雲毅老師與故宮合作系列

孫雲毅老師說,對於外國人來說,琉璃只是一種材料,而中國古人卻在琉璃中加入貴金屬,製造出色彩繽紛的藝術作品。中國琉璃與國外琉璃已然是兩個體系。就像油畫與中國畫的關係,同樣是繪畫,但油畫用的是顏料和畫布,而中國畫是使用宣紙和筆墨來表述我們的對美的訴求。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雞油黃金聲鼻菸壺(孫雲毅)

如今,中國琉璃儼然成為我國對外交流的一張“文化名片”。

2014年,孫雲毅老師的一隻“雞油黃蘿蔔瓶”,被英國布里斯托城市博物館與美術館收藏展覽。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雞油黃蘿蔔瓶(現藏英國布里斯托)

同年,孫老師的一隻“雞肝石蘿蔔瓶”被澳大利亞南澳國立美術館收藏展覽。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雞肝石蘿蔔瓶(現藏澳大利亞)

2018年,博山琉璃作為青島上合峰會國禮,被贈送給各國政要。這門源於西方,卻在古老東方深深紮根的琉璃藝術,再次走出中國的國門,踏上了文化交流的“輪迴之路”。

出自造辦處,重回紫禁城

能夠成為“齊魯大工匠”、山東省級非遺傳人,這與孫雲毅老師從小受到的琉璃藝術薰陶密不可分。

作為中國琉璃琉璃之鄉,博山處處對映著琉璃藝術的影子,曾經充斥街頭的小玩具“琉璃鼓鐺”,甚至引起了孫老師和同學們兩代人之間的共鳴。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博山琉璃鼓鐺

清康熙年間,造辦處奉旨建廠生產御用琉璃器,雍正年間,由德國傳教士引入新生產工藝。乾隆年間,宮廷琉璃幾乎達到了中國古代琉璃的工藝巔峰。而造就這座不可逾越的藝術高峰的,大部分是來自齊魯大地的能工巧匠。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清代官窯琉璃瓶

隨著時代變遷,宮廷琉璃逐漸走出皇家,成為了不斷傳承的民間技藝。但由於雞油黃、雞肝石等琉璃珍品生產困難,原材料毒性較大,且對配比要求十分精確,加之御用品存世量極其稀少,其生產工藝一度失傳。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仿白玉琉璃器(孫雲毅)

孫雲毅老師生於琉璃藝術世家,父親和祖父都從事琉璃藝術多年。經過孫家幾代人的嘗試和努力,雞油黃琉璃終於在孫雲毅老師的手中重獲新生,併成為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雞油黃佛珠(孫雲毅)

2015年。孫雲毅老師的十餘件作品被故宮博物院寶蘊樓選作長期陳設展示的文創精品專案,受到了很多國外政要的認可。2017年,孫雲毅老師再度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首次以雞油黃琉璃1:1複製故宮文物,實現了琉璃工藝“出自造辦處,重回紫禁城”的藝術輪迴。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孫雲毅作品入藏故宮博物院寶蘊樓

找尋中國琉璃自己的藝術語言

談到琉璃藝術創作,孫雲毅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他的一些獲獎作品,如以編鐘為型,展示源於齊魯、滋補華夏的儒家文化的“禮樂和鳴;以牡丹和梅花為裝飾的琉璃玉壺春瓶“一片冰心在玉壺”;四方造型的琉璃瓶“四季平安”等等,題材雅俗共賞,但無不暗含著對中華民俗和文化的深入理解。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禮樂共鳴(孫雲毅)

孫老師說,好的作品一定要受到大家的認可,不能閉門造車。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他感覺是非常驕傲的事情,有時候也非常尷尬。琉璃工藝能成為非遺,說明它是傳承有序的,但同時也說明琉璃產業在當代沒有進入主流社會消費,因為才成為非遺,才需要大家來保護和支援。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一片冰心在玉壺(孫雲毅)

“想要讓非遺技藝融入主流文化交流中,就一定要有我們自己的藝術語言。“

正如我們的中國畫,只有受到中華文化體系耳濡目染的中國人,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與此同時,西方的宮廷畫作也是我們難以模仿的,這是我們需要注意到的中西文化差異。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盛世如意(孫雲毅)

與此同時,非遺傳統工藝也要結合時代文化,融入現代人的審美,用經典的技法創造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

孫雲毅老師走進南開靜象非遺未來課堂,共尋中國琉璃的藝術語言

在以孫老師為代表的非遺傳人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工藝一定能用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展現古老東方的獨特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