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漫首頁動漫

【鄉戲推薦】第十五期《鄉戲》:鄉戲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由 法制播報 發表于 動漫2021-05-18
簡介豎起耳朵聽到有安慶的韓再芬或者合肥的黃新德率團來滬劇院演出,想方設法要弄張票,坐進劇院去,享受著家鄉的黃梅戲優美的唱腔,從耳膜撫慰,直達心底

咚鏘咚鏘咚咚鏘咚咚鏘是什麼意思

堯舜之鄉,山川秀美,

古往今來,人文薈萃,

這片土地上,曾留下無數美麗的詩篇。

今日的堯鄉,在世人眼中,又是怎樣的模樣?

是朝夕相伴者眼中的詩意家園,

是偶然駐足者心中的一闕憶江南,

是遠行遊子心底永遠的牽掛……

縣融媒體中心、縣作家協會

聯袂推出《東至故事》之《話說東至》,

我們將用文字描繪家鄉風景,品味古老傳說,回憶流逝歲月,記錄遙遠鄉愁,展望更為美好的未來。

今日推出第十五期《鄉戲》。

鄉 戲

周長元

上班的日子,像打了雞血一樣撲騰。每次下班拖著疲憊的身子擠公交到家,放下挎包,換上家居休閒衣服,隨便做點晚餐,有時叫點外賣對付便好了。接下來有什麼節目呢?鍛鍊,沒體力;散步,沒雅興;看電視,更是無聊。那就開啟手機全民K歌吧,一曲黃梅戲,就會讓你疲乏全無、勞累頓消,心靈一下子少年起來。

療救現代都市病的特效藥,於我,一定是鄉戲。

【鄉戲推薦】第十五期《鄉戲》:鄉戲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故鄉是東至縣青山鄉的一個名叫汪崗的古村落,雖然偏僻閉塞,卻也安靜自然。老鄉們在這片土地上耕種,旱澇保收,生生不息,繁衍至今。

【鄉戲推薦】第十五期《鄉戲》:鄉戲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聽鄰居老人說起過黃梅戲的由來頗具傳奇。在那兵燹頻仍、水災氾濫、瘟不絕的年代,大批從長江上游的江西九江、湖北黃梅的災民,迫於謀生,挑著生意擔子或肩揹包裹手拿雨傘,沿江漂泊而下。經過彭澤馬當,或者安徽東流、望江、安慶、池州等一帶散開去。男的補碗、補鍋或染衣染布,女的挑牙蟲、扯臉(鄉村一種古老傳統的女子修面術)、賣線紗等,為了招攬顧客,他們都唱著一口好聽的黃梅調子。對於文化娛樂生活幾乎荒蕪的小山村來說,吸引力自不必說了,往往一嗓子就打破山裡千年的沉寂,頓時熱鬧了起來。其中有的行腳小商販伺機就久住下來,拉了一個草臺戲班子,轉行走村串寨地唱起戲來。

【鄉戲推薦】第十五期《鄉戲》:鄉戲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先父曾對我講述,我們汪崗黃梅戲班子和嚴鳳英、王少舫在安慶的戲班子是同代的,當年在皖贛交界的江南,也是名揚十里八鄉。

可以想見,那恍若隔世的年代裡,忙忙碌碌的村民們每年秋收一過,就進入了漫長的冬季農閒季節。忙碌了春種夏育秋收三季的身子骨需要舒展舒展,被長久壓抑的苦難心靈需要縱情放飛。於是在某個月明星稀的秋夜,碗筷一放,你聽——“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村子裡分明響起了鑼鼓聲,急切出門循聲趕去,瞧——打穀場上,汽燈高掛照亮夜空,場子上人頭攢動,路上還迤邐小跑來些扛著凳子的父老鄉親們。“我”側著身擠進人群,踮腳引頸,那新搭起的戲臺上,一角是鑼鼓胡琴樂師,正中是郎才女貌的小生和花旦,正演繹著催人淚下的生死愛情。定睛一看,原來外公是主二胡好手,堂舅也正兒八經的是鑼鼓指揮,年輕英俊的伯父,正在男扮女裝飾演青衣花旦。唱至離別時,臺下觀眾淚溼沾巾;唱至負心漢無情郎不認美嬌娘時,臺下觀眾個個怒目圓睜、咬牙切齒;唱至破鏡重圓、皆大歡喜時,臺下幾百雙手一起鼓掌、幾百張口一齊叫好!就這樣,鄉戲的熱鬧把村寨的秋夜烘托成一輪穿雲破霧的巨大圓月,高高地靜靜地掛在徽派建築的馬頭牆上。

【鄉戲推薦】第十五期《鄉戲》:鄉戲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父親年少時,跟隨伯父的戲班子轉場觀戲,對白、唱詞唱腔都聽得爛熟於心了。有一次伯父在臺上飾演主角,唱至高潮處居然一時忘詞了,父親在臺下高聲介面,救了場,臺下叫好聲和掌聲一片。

我的母親也是一民間鄉戲高手。我小時候在家,母親無論是在田地裡勞作,還是在鍋臺灶下燒飯,她都會唱著黃梅調的摺子戲。她那甜美圓潤的歌喉,婉轉悠揚的調子,滋潤著我幼小的心田。

故鄉青山汪崗的鄰家也是黃梅戲控。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錄音機,播放經典黃梅戲唱段,音量開到最大,整個村子裡都能清晰聽見,歡快的、悲慼的,糾纏著父老鄉親的心,在村莊的屋頂上、樹梢上,繚繞不散。

【鄉戲推薦】第十五期《鄉戲》:鄉戲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黃梅戲是戲曲藝術中一朵美麗的奇葩,她出生鄉野,長在泥土中,鮮豔而燦爛地怒放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自然的原生態,一點也不做作;她與當地老百姓貼心貼肺,她是故鄉婦孺老少的心曲衷腸:插科打諢的《瞎子算命》《王小六打豆腐》逗得鄉親笑得人仰馬翻;《鬧花燈》《打豬草》《補背褡》每一段都會激起雷動的掌聲;《藍橋會》《天仙配》《牛郎織女》、《山伯訪友》唱得臺下戀人手拉得更緊了心貼得更近了;《小辭店》更是讓那些遇人不淑、婚姻受挫者聲淚俱下……彷彿這些故事就發生在村子裡左鄰右舍一樣真實感人。於是,春耕的時候人們扶著犁鞭著牛唱,夏耘的時候人們推著耙唱,秋收的時候人們打穀、曬場唱,冬天村民乾脆搭起臺來唱:直把個寧靜的小山村唱得光鮮亮麗、活色生香起來,苦累中透著樂美,泥濘中迎來陽光。

【鄉戲推薦】第十五期《鄉戲》:鄉戲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離家漸行漸遠,從田野阡陌摘下草帽,洗淨腳上的泥巴,走到了霓虹閃爍的城裡,坐進了現代化的辦公室。上班下班,盈耳之聲皆為流行曲或者西洋樂,一種熱鬧中的孤獨感襲上心頭,純樸泥香、親切動聽的鄉戲成了久違的念想。豎起耳朵聽到有安慶的韓再芬或者合肥的黃新德率團來滬劇院演出,想方設法要弄張票,坐進劇院去,享受著家鄉的黃梅戲優美的唱腔,從耳膜撫慰,直達心底。

前年,我趁前往池州參加侄女的婚禮之機,聯絡上了在池州工作的學生,他熱情地邀請我相聚。席間,鄉賢戲劇家方文章先生和我聊談起池州黃梅戲劇團,聊到東至籍黃梅戲名家汪菱花唱腔風格,聊到他創作的《天仙配後傳》逸事等等,讓我如坐春風,醉倒在黃梅戲的懷抱裡。

【鄉戲推薦】第十五期《鄉戲》:鄉戲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生活在異鄉,我好像一個身穿鎧甲的鐵血英雄,可是啊,在我的心裡總會空出那麼小小一角,預留給鄉戲。她是一根臍帶,一頭連著我,一頭連著故鄉。有她陪伴,走到哪裡都不會孤獨,走到哪裡感覺都是家鄉了。

作者簡介:周長元,65年生,東至青山人,大學中文系畢業。1985年開始在全國、省市報刊如:《星火》《歲月》《鄉土文學》《文匯報》《新民晚報》《聯合時報》等發表小小說、詩歌、散文達千篇(首),參加詩歌比賽獲得多次獎項:1987年江西省穀雨詩會三等獎、2015年上海首屆市民詩歌節一等獎、2017年首屆國際詩酒大會現代詩優秀獎、2018年上海市浦東區陸家嘴街道舉辦的全國詩歌比賽一等獎、2019年上海第5屆市民詩歌節一等獎等。目前散文集《草蟲呢噥》正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中。

作者/來源:指尖東至

【鄉戲推薦】第十五期《鄉戲》:鄉戲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