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俗語想表達什麼,鞭春是何意?

由 袁載譽 發表于 舞蹈2021-06-12
簡介好女不觀燈一般來講,俗語是“看到即明白”的文化,這半句話從字面意思可得出:這主要是告誡女子的,而且是未出閣的女子

廣泛性是什麼意思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小橙子

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本為吏期不對。

一代又一代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俗語反映了人民的經驗和願望,它們極其通俗易懂,具有廣泛性和口語性。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古話中常說的“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想表達什麼意思?

好女不觀燈

一般來講,俗語是“看到即明白”的文化,這半句話從字面意思可得出:這主要是告誡女子的,而且是未出閣的女子。為什麼這麼講?主要看“不觀燈”三字。在古代,在被儒家理學傳統綱常倫理統治的社會下,一直強調的社會等級都是“男尊女卑”,不管是理學的硬性規定還是社會的約定俗成,對女性都有很多的約束,比如我們所熟知的“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貞潔烈女”等。

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俗語想表達什麼,鞭春是何意?

而在這句諺語中,“女子不觀燈”強調的是在民間重大節日時,(主要指元宵節)女子不能出去觀看花燈,也不能去放蓮花燈,要遵守未出閣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規定。

因為在這種盛大的節日,在大街上看熱鬧的人魚龍混雜,有精明的商販、粗糙的農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童,當然,在這種普天同慶的日子,少不了的還有形形色色的公子哥、流氓男。女子要防的,正是這類心懷不軌的男人。

在古代,強搶民女和逼婚這種事並不少見。如果一個黃花大閨女在觀燈時被心懷鬼胎的男子瞧上,她面臨的情況無非是當街被搶或者被迫嫁給他。這種事情作為女子父母的當然不願意看到。

所以,為了從根本上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直接不準未出閣的女子出門。或許“觀燈”只是一個代表,或許她們連家門都出不了。雖然初衷是為了保護女子,但還是隱約透露出對女性的歧視,一個男人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強迫女性,應該被社會懲罰的都不是女性,而是醜陋的他們。

好男不鞭春

剩下這半句,顯而易見是對男性的告誡。這半句想要真正理解,就得知道“鞭春”是什麼。

所謂鞭春,是一種文化習俗。“鞭春”又可叫做“鞭春牛”或者“鞭牛”,一般在春天舉行,和氣節文化息息相關。隨著天氣回暖,黃河水裡的冰塊逐漸融化,春耕就要開始了,要耕地,少不了的就是“牛”——中國古代農業耕作的主要勞動力。

“鞭春”在農村是一個很隆重的儀式,因為農業好不好,關乎著這一家人接下來一年的生活質量。在鞭春儀式舉行之前,村民會一起用泥土捏一個和真正的牛大小差不多的模型,俗稱“泥牛”,或者“土牛”。

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俗語想表達什麼,鞭春是何意?

在完成土牛的製作後,所有村民會聚集起來選出一個身強力壯的男子,讓他來舉行最後的鞭春儀式,即“用鞭子用力抽打土牛”,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祈求上天保佑新的一年可以有一個好豐收,好收成。

所以,能夠從全村男子中被選出來“鞭春”,這件事是極其具有榮譽感的,在這種萬一挑一的情況中能夠被選中是一件多麼值得驕傲的事。

如此說來,鞭春的男子不是很優秀嗎?為什麼“好男卻不鞭春”呢?

這是因為在這種“供需不平衡”的選拔中,難免會出現為了這一個名額互相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畢竟這種好事,誰不想得到呢?誰不想在大家面前炫耀一番?但鞭春的名額是不變的,每年只會選擇一個,所以為了盡最大可能得到這個機會,可能會因為競爭發生口舌之爭,產生誤會,產生嫌隙等等,甚至不擇手段搶到不屬於自己的鞭春名額。

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俗語想表達什麼,鞭春是何意?

慢慢地,被選出來“鞭春”這件事的意義就變了,沒有人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是一個為了利益不折手段的人。後來為了教育孩子,百姓不再希望自己兒子去爭取鞭春名額,而是教導他們不要太功利,不要太在意這些虛假的名利。久而久之,“好男不鞭春”這句話就逐漸流傳開來。

但若放在現在,若你真的有能力,靠自己的真本事拿到“鞭春”的榮譽,又有何不可呢?不必為了他人言語放棄給自己爭取機會。

袁史有話說

“故俗語云:‘畫地作獄,議不可入;刻木為吏,期不可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

俗語已經存在很久了,它的產生是符合當時的社會條件的,但隨著社會的變化,它的意義可能不再那麼恰當,然而它依舊以中華文化符號的形式傳承下來,告訴我們在很遠很遠的時代,我們的祖先曾經的願望,希望“功夫不負有心人”,希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那群文字工作者,還會不斷整理編輯那些逐漸被人遺忘的俗語,傳承給以後的子孫萬代。

參考資料:我國漢語俗語辭書編纂的歷史成就與現代啟示 作者:馬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