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如何挑選小提琴(中級版)

由 博陽提琴 發表于 舞蹈2021-08-22
簡介對於聲音的演奏效能來說,並不能說職業製作家制作的提琴一定會比工廠生產的琴好,因為決定聲音的因素是很多的

茍同什麼意思

本文轉自網路整理釋出

①不同價位的小提琴,差在哪裡

如何挑選小提琴(中級版)

今天有網友問了我買琴的事情,我想應該也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所以我想整理到這邊,可以讓大家參考。

琴的好壞差別,聲音上面客觀的因素有三項:

1。共鳴集中

共鳴集中就是聲音的穿透力好,也就是聲音傳得遠,但共鳴集中不代表大聲,相反地聽起來也有可能是小聲的,例如聲音不集中而擴散開來,在近距離聽起來會比較大聲,但是在遠距離聽音就會擴散開來傳不遠,因此只要從遠一點的距離來判斷就可以區別出來。

2。聲音乾淨

越好的琴聲音會越乾淨,越不會有沙沙的雜音,有的人會形容聲音聽起來比較透明。我有幾個學生換音色乾淨的琴,音感會變好,因為聲音的清晰度會讓音準的位置聽起來更明顯,而不是一團糊糊的聲音。

3。反應靈敏

越好的琴越敏感,只要力量有些微的變化就會很容易表現出來,因此能夠做出更多音色上的變化已達到音樂上的效果。同樣的在演奏快速音的樂段,每一個音符聽起來都會粒粒分明,這就是反應靈敏的情況。但是敏感的琴並不見得好拉,如果平常運弓的力量不是很穩定,或者弓的位置會滑動,如果原本用的琴比較遲鈍,這些問題就聽起來比較不明顯,因此一換到好的琴上面,就會發現自己的音色怎麼會變得很不穩定,因此會有琴很難操控的感覺,而市面有一部分的琴商,會刻意把琴做得比較遲鈍,因為這樣會有琴變得好拉的錯覺,但是這樣練習反而是不利的,因為會把問題掩蓋起來。

這些聲音上面的特質都是客觀的,也是基本上斷定琴價位的標準。

而主觀的部份是所謂音色的問題,例如它的聲音聽起來很古老,或者很柔軟,或者很溫暖(聲音起來比較暗,或鼻音比較重,中音域頻率的聲音共鳴比較中),聽起來很現代、聲音很亮、聲音比較冷(聲音比較銳利,高音域聲音特別突出),這些就是音色的問題,而音色的問題應該是建立在前面說的三項客觀因素之下,而不能超過客觀因素。

這部份就是買琴最容易受騙的部份,很多人認為越好的琴,會有一種特殊的音色,例如聽起來音色很甜之類的感覺,因此最常見的情況就是一把很遲鈍的琴,但因為有某些特殊音色,而可以被賣到高價,但實際上它的共鳴可能不集中、音色不乾淨、反應不靈敏。

因此基本上琴的價錢差異就是越貴的琴聲音應該要越集中、越乾淨、反應越靈敏。

以上所說明的狀況,都是拿琴來比較就可以聽得出來,並不需要具備高深的演奏能力,因此大部分的琴商,都不是演奏家,甚至有很多是不會拉琴的人,但是確實有一套可以客觀辨別聲音的標準。

②小提琴拼板和獨板選擇

如何挑選小提琴(中級版)

左:拼板 <—— ——> 右:獨板

小提琴背板分為拼板和獨板,一般都採用拼合而成的背板。小提琴拼板和獨板對音質優劣基本沒有什麼影響,有的製作師喜歡用拼板的材料,說是比較獨板的音質好,這個暫時還沒有準確的定論。其實拼板和獨板都一樣對音質沒有影響只是背板外觀不同罷了。現在多數的小提琴拼板居多,面板都是拼板的基本沒有獨板的。

如何挑選小提琴(中級版)

小提琴背板拼板樣式

小提琴拼板:拼板也就是在同一個圓木上取下來的木材,不是隨意拼湊起來的。它的花紋形狀可以拼成八字形也可以拼成v字形,這個只是自己的喜好,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在挑選小提琴的時候可以觀察背板的拼合處,如果拼合處出現了黑線,那說明沒有拼接好,容易開膠。

在拼合之前需要將拼合的兩個琴板刨平,需要拿到陽光出測試一下有沒有貼嚴,如果完全貼嚴實了是不行的,還需要把中間部位有一些虧損才可以。虧損的高度在0。5mm左右,虧損的不是某個部位而是整個琴板中間的50%左右,兩端必須是嚴實的不能出現縫隙,拼合面板的時候還可以大一些。然後就用豬皮膘粘合,豬皮膘有個缺點就是遇冷就會成型,如果在粘合的過程中時間長了,就會在製作背板的時候容易開膠,如果兩端開膠還可以中間開膠就報廢了。所以在粘合的時候要快準穩。還有就是在楓木沒有乾燥的情況下粘合時間一長會造成抽縫現象。

如何挑選小提琴(中級版)

小提琴背板獨板樣式

小提琴獨板:小提琴的獨板是在直徑比較寬的楓木材料上切割下來的,它的花紋都是向一邊傾斜的不像拼板的背板是向左右滑下。所以在判斷是不是獨板的背板從花紋上就可以看的出來,這是最直觀的了,也可以看弧度的頂端有沒有拼接。

比較常見的獨板就是小提琴、中提琴、還有大提琴當然大提琴現在很少見了,基本都是拼板的。本人選購木料時還看見過低音貝斯獨板的,可想而知那樹木的直徑有多寬,樹齡我估計有幾百年不止都快成仙了,這是大自然的最高產物怕動怒了上天本人沒有購買(呵呵),當然那樣的獨板價格也是很貴的,花紋特別的好也很乾淨。

小提琴獨板材料有一個缺點,就是在製作背板的時候容易把弧度做偏了,所以在製作獨板的時候需要畫上中線區分,以免把琴板做的不規則。當然也是有優點的,優點就是背板不容易開膠,其實這都是多餘的現在拼板的背板基本沒有開膠的,除非膠沒有熬製好,或者是拼合的時候細縫過大造成的,一般的老師傅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總之獨板和拼板對小提琴沒有影響,對於音色也沒有影響,也沒有結論說拼板和獨板哪個音色好,就是外觀上不同。還有就是因為獨板材料的漸漸變少,獨板的小提琴相對拼板的價格要貴。當然如果是用上好的獨板製作小提琴音質很不理想,那就不值錢了。

③新琴與老琴的淺談

如何挑選小提琴(中級版)

提琴是一種很特殊的工藝品,它會隨著時間的改變有不同的價值變化。一般便宜的學生琴,作工及材料並不是很好,用久了質量有退化的驅勢,因此視為一種銷耗品。但是一把好的手工琴,歷經200~300年的使用後,反而質量越來越好,有如老酒越醇越香,因此專業的演奏家,喜歡老琴,他的質量隨著歲月的累積顯出她真正的面貌。

提琴隨著時間的累積,木料老化是氧化再加以的均澤的程度,無論在外觀或者音色上均產生歷史與生命的痕跡。長久使用的老琴音色轉為純淨豐富,發音更為敏感,操控性更好,猶如演奏者的靈氣注入琴身,使提琴產生生命。大提琴家馬友友就擁有上個世紀的傳奇女大提琴家杜普雷(Du Pres)的名琴戴維朵夫(Davidov)(關於這把琴看這篇文章–>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使用的頂級大提琴),他覺得他花了一年的時間和這把琴相處,才感覺能夠自由的操控,因為杜普雷的靈魂似乎存在於這把琴之中。老琴不僅是一件古董而他傳奇性的身世也更增添他神秘的色彩,猶如電影紅色小提琴中的情節一般。

從學理上去分析,提琴經過長久的使用,漆與木頭兩者會逐漸緊密結合而成一,木材膠質的純化,使得木頭分子的縫隙變得清楚均勻,而更好共鳴。而新琴的木片剛剛被組合在一塊的時候,因為每塊新木頭本身存在著自己的彈性,因此相互之間產生一種內部的應力,使得木頭共振不那麼順暢,而當木頭老化之後,這些內部應力會消散,使得整個琴的木頭彈性會合為一體。因而長期使用的琴,會有琴音會變得純化,醇美,容易發聲共鳴的情況出現。而人為的拉奏習慣也會影響木頭共振的方式(關於提琴的開音看這篇文章–>新購小提琴開音除錯方法詳細分析),因此當某一個演奏家長期的演奏的樂器,不管是音準或者拉奏的習慣,都會使這把琴會逐漸偏向某種共鳴方式,而產生特殊音色風格。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琴老了以後,聲音雖然會變好,但是並不會有180度的大轉變,而是隻是依據他的本質,聲音轉為通透純淨,發音基礎的方式並不會有太大改變。相反的新琴的聲音常讓人覺得有一種生澀感,聲音不夠乾淨,反應遲鈍,不易操控,而被忽略了其他的本質。但專業的人還是可以從其發聲的方法,聲音的集中度,色彩的豐富性,看出未來潛力。

④關於鑑定提琴的證書

如何挑選小提琴(中級版)

英國希爾家族開據的證書

提琴是音樂家的工具也是一個名貴的藝術品,好的提琴身價變化甚至數仟萬,因之它不只是琴音,更是財富的投資。自古以來,高價藝術品更有偽造問題,對提琴而言也不例外。

證書對藝術品的買家來說是一種投資的保障,但是對琴商來說,有時也許是一種「必要之惡」的商業遊戲,因為證書是人開的,並非萬能,在法律上也沒有絕對的保障,而證書的準確度,也隨著時代進步,資訊的發達會有所變化。提琴證書是提琴產業的一個特殊文化,有其必要性,但買家也要對它有相當的瞭解,才能真正輔佐藝術品的價值,而不致淪為公式化,或其是一種浪費,現在就讓我們慢慢地述說提琴證書的故事:

提琴的證書主要是為了能證明琴的價值,證書的重要性隨著琴的價值而增加。一般在5萬元以下的學生琴,不太會考慮證書的需要,因為一般人能接受如此價格的消耗品,而當價位超過了10萬元的時候,我們會開始考慮證書的問題,一般人的預算到這樣一個價位的時候,總是有一個保值的念頭,這時證書的需求就來了。

當代製作的提琴,不太會有提琴證書可信度的問題,因為作者都還活著,提琴的流通變化時間也不長,很容易考查提琴的真偽。最需要證書的提琴是作者已逝的琴,沒有人可以問出他是否是出自本人之手,只有利用研究者的知識、科學的鑑定來辦斷。

一般而言,10~20萬間的老琴由於多半由不知名的制琴家所制,因之常常以店家之專業、信譽,提供保證證明琴之產地出處即可,需要確實證明的提琴,一般多為30萬元以上的歐洲琴了,而這其中以義大利琴的假貨最多,最需證明(法國琴居次)。以目前市面上最有價值的斯特拉迪瓦里提琴為例,在它的拍賣會場,我們可以看到一整迭的證書,常可追溯到此琴出自大師店門後的每一個擁有者,以拍賣會為例,他們標明每一把琴的身份約略有以下等級:

(一) Labelled 卷標為(可確定不是)

(二) Attributed to 據說是(賣的人口述)

(三) Ascribed to 根據描述是(來自某份證書)

(四)by作者是(拍賣會保證是)

因為琴的鑑定非常複雜,需要極龐大的專業知識,因此一位好的鑑定家,所能鑑定的琴會鎖定在一特定範圍,不可能會鑑定從古到今各類的提琴。列舉兩位當代非常重要的提琴鑑定家:一位是法國的布羅特(Eric Blot),專長為近代義大利琴。另一位是英國的貝爾(Charles Bear),專精於18世紀古義大利琴的鑑定。兩位均是世上公認嚴謹,學有專精的鑑定家。

至於上一代約30~100年前的重要鑑定家列舉其中三位於此:美國的伍澤(Wurlizer)、英國的希爾(Hill)家族、德國的哈馬(Hamma)。 他們都是當時大琴商,憑著工作中的專業和經驗,而成為當時最有經驗的提琴鑑定者。然而值得再提醒讀者的這些著名的鑑定家皆非上帝,他們偶而也會犯錯,常見便是拍賣會中有著他們證書的琴而拍賣會卻不以為然的情況(拍賣會自己也更常犯錯)。

在稍早的時期只要是大的琴商,就可以成為鑑定家,因為當時的資訊流通不如現代,一個琴商借著工作的機會,可擁有較多的經驗與知識。 隨著資訊的發達和流通,提琴鑑定的技術日新月異,以往拍賣會經過鑑定賣出的琴,仍有被推翻的可能。在科技的進步下,利用木材的測試、計算機的色澤和年輪的比對、琴聲音波圖的比對等方式,提供更多可靠的證據,推翻了以往的鑑定。越是近代的鑑定通常比早年的鑑定越來得可靠,而早期極有價值的鑑定證明,在今日看來,也有變成一文不值的可能。

例如一位早期極有名的德國鑑定家哈馬(Walter Hamma),當今已有不少他的證書不被茍同,因為現代科學的技術提供更可靠的證據,因此鑑定證書有被推翻的可能,而鑑定家為了維持謹慎起見,開證書的條件會出現放寬的情況,如:只鑑定這把為米蘭學派的琴,或者這把琴出自斯特拉迪瓦里工作室,而不確定是否完全出自斯特拉迪瓦里之手。

相對國內對於提琴證書最大的盲點就是,一看到外文的證書,就以為萬無一失。對於開證書的人是否具有鑑定的權威,或者鑑定的內容到底為何卻沒有搞清楚。例如這把琴鑑定為是Milanese和Milan School它的意思就是不同的。 Milanese的意思是在米蘭當地做的琴,也就是義大利琴,而Milan School的意思是米蘭學派的琴,意思是說它也許是法國琴、德國琴,不一定是義大利琴,但是他的風格是米蘭學派的,也有一種情況是,這把琴鑑定為是by Stradivarius 的意思是出自斯特拉迪瓦里之手,而 Stradivarius Workshop,意思是在Stradivarius 的監督之下徒弟製作的琴,也許斯特拉迪瓦里有製作部分,但並非完全由斯特拉迪瓦里製作。

最後,買高價位的提琴是一件極專業的事,即使是演奏家本身更要多做功課比較,即使是歷史上著名的演奏家梅紐因(Yehudi Menuhin),一輩子就曾買過兩把假琴。 如今資訊傳遞便利,買家自己本身有相當程度瞭解,再輔以有專業的證書,才能免去買到假貨的危險。而慎選琴商則更是一正確的第一步驟。

有信譽,專業的琴商,非但會對琴本身做好清楚的研究與維護,更能對售出之琴有保證與負責。因此買家切勿貪一時之便宜,買來路不明且未有鑑定書的名琴,所冒的風險,常是不值得的。

⑤什麼樣的小提琴算是好琴?

如何挑選小提琴(中級版)

很多愛琴人共通的問題是–怎麼樣的小提琴算是好琴?這個問題你問100個人,會有超過100個答案,最糟糕的是這些答案當中,除了大部分是神話外,就是一堆無法理解的幻想,真正實用、有建設性的建議卻是少的可憐。因此,長久以來,挑琴、選琴的買家,根本就是羊入虎口,任憑琴商宰割。到最後,唯一的選擇,就是有名的最好。用 “名氣” 來決定一切,而不是 “判斷” 來決定一切。

越來越多客觀、科學的實驗、測試,都告訴我們,老琴、新琴,只要是製造、調整優良,在聲音表現上是無法判斷孰優孰劣的,也就是說,所謂的名琴等於好琴只是神話而已。當然,我並無意抹滅許多優秀老琴的歷史、藝術價值,那確實是無可取代的人類文明寶藏。但是,並不是每一把老琴、每一位名家,都具備如此的地位。

我想,試試看挑戰這個習題,用很簡單的方式,提出個人的方法。再次強調,這是個人經驗的分享,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個別的認知、喜好與訣竅,我既沒有要挑戰各位的價值觀、也無意挑戰市場的既定規矩。我想做的,只是分享個人選琴的 “標準”。

一把琴必須具備什麼條件,我會覺得喜歡?

1。 反應要敏銳

2。 層次要豐富

3。 格局要宏大

第一點不難懂,敏銳的反應,可以快速的反應演奏者的想法,但同時,他也代表較難操控,需要更多的技巧。

第二點,必須要有足夠豐富的漸層,也就是當我給予不同力道、速度的運弓時,琴可以敏銳的回饋我不同的層次表現。有些琴反應夠快,但是變化不足,顯得呆版、無趣。層次這一點,更深的來說,不同音域、不同力度,琴都能夠適切地做出反應。

第三點最難懂,他比較是形而上的感受。高音要會跑、中音要滿、低音要沉,總體的聲音要寬闊、密度要高、發聲要寬鬆。最後兩句話的意思是:很容易製造聲音,而且發出的聲音又有極高的密度。有些琴聲因過於粗糙、有些琴聲音又太過陰鬱。能夠展現最大聲音格局的,才能在音樂上助你一臂之力。

有人會問,那音色呢?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才知道如何理解、回答這個問題。音色,就是聲音的特色,不是嗎?

其一,音色是上述效能的綜合表現,當你越在意某一種”音色”,代表你越受至於那特定組合的聲音,你選到的是適合某一種特定情境的聲音,而不是讓你可以最大範圍發揮的器材。

其二,音色有時是一種極端的失真,也就是偏見。同第一點,可能只是你眼下期待的聲音而已。玩音響的都知道,3/5a 的喇叭多麼的好聽,懂音響的,就知道,個好聽就是偏好某個頻段下、失真的結果。喇叭是終端,琴是開端,怎麼可以有如此窄化的偏好?

此外,多數的條件,可以從琴的外觀:觀察細微的曲度變化、形制的變化,來判斷琴特性的走向。也因此,對我個人而言,一把琴視覺上的 “趣味” 就顯得非常重要,當然,這需要更多對琴結構、歷史的理解,在此先略過。要強調的是,視覺的趣味 – 材料、工法、漆料,也是絕對重要的。有一些非常有名的義大利名家,作工極為精美,材料、漆工也無可挑剔,可惜,這些樂器除非改造,否則聲音貧弱,視覺一流、聲音末流,純收藏、把玩可,當樂器?除非你找人改。問題是,這世界上琴那麼多,何必去買一把貴得要死、改了要自負盈虧的琴?

要具備這些條件,材料、模型、作工、維修、調整、保養,缺一不可,演奏者本身的條件,更是左右最有結果的關鍵。這三點,說來容易,但是都需要經驗、演奏技巧來判斷。透過學習,你用自己的判斷力找好琴。懶得花時間學習,那就用琴商的判斷力買琴吧。

假如,你覺得名琴才是好琴,那這文肯定浪費你的時間。但是,當你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好琴時,就要學會客觀的判斷。

不是好琴,怎麼有資格當名琴?

⑥工廠琴、工作室琴和職業製作家的琴的差距在哪裡?

如何挑選小提琴(中級版)

工廠琴和製作家琴是兩個層面的東西。舉個例子說,傳遞資訊是文字具有的功能,不管是小學生的字還是印刷體的字,只要它具有這個功能就可以了。樂器也是這樣,首先要具有樂器能用來演奏的功能,但對職業製作家的樂器來說,更重要的是提琴的藝術性。雖然一般的演奏家只是追求樂器的演奏功能,不能夠欣賞提琴的藝術價值,但還是有許多人是懂提製作藝術的,這樣的人就能欣賞到許多別人不能享受的東西。

就好比,人想裝飾自己,到一定程度,就要鑽石或是金的、銀的,不屑於一個鐵絲掛在脖子上,因為這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但是在文化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光是飾物的稀有已經不能滿足這些人的精神需求,他們要把飾物加工成藝術品,才能佩帶。

很多演奏家可以沒有別墅、汽車,但是一定要有一把好的提琴,也同樣因為這是他的身份的象徵,同時也是他精神享受的需求。不懂書法的人可能會認為小學生的字比書法家的字更端正一些;對於書法作品的價值的理解,就要看你的欣賞水平了。對提琴製作家和懂琴的演奏家來說提琴是有生命的,是他們的生命裡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很多人並不知道一把琴和另一把琴的區別。就象在動物園裡,猴子跳來跳去,我們看著每隻猴子長得都差不太多,其實他們都不一樣。猴子看人也都是一個樣子,因為沒有細緻的觀察。我們人類的面貌千差萬別,有的被認為是美的,美到“秀色可餐”。有的被認為是醜的,這些差別在哪裡呢?從五官來說,眼睛差零點幾個毫米,耳朵差幾個毫米……只有觀察到它們之間的區別,才能欣賞它們的魅力。

對於聲音的演奏效能來說,並不能說職業製作家制作的提琴一定會比工廠生產的琴好,因為決定聲音的因素是很多的。受過訓練的職業製作家對自己製作提琴的聲音有一定的處理手法,做的琴應該會有相應的水平;但也有可能在某一個製作的環節上判斷失誤,這把琴的效果就不太理想。甚至不如一些在工廠裡生產的提琴。但是,從機率來說,打個比方,十把琴裡,製作家制作的琴的聲音可能有八把是好的,而工廠裡生產的提琴在幾百把中可能有一把或兩把是好的。

工廠生產的提琴,要能滿足基本的演奏效能,它的定位就是這樣的。製作家的琴的標準就完全不一樣,首先是對製作家本身的要求就要多得多,既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識,還要掌握許多製作的技巧,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經驗的累積,所以他們做的提琴的價格當然也要昂貴得多。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微信公眾號搜尋(博陽提琴)

微博搜尋(拉小提琴的滷蛋)/(博陽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