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省級非遺羊抵頭鼓舞--好一派攻守氣勢!

由 時髦前沿 發表于 舞蹈2021-08-23
簡介羊抵頭鼓舞表演時將鼓斜挎左肩,鼓置腰腹示,鼓面向上,用雙鼓槌擊奏,右手在前,高揚擊打,左手在後,輕敲鼓面,擊鼓方式有“擊鼓面”、“擊鼓邊”、“擊鼓框”等幾種,鼓點節奏,複雜多樣

什麼給羊抵頭仗著臉上怕猜一生肖

羊抵頭鼓舞,據考證淵源於戰國時期,是古代軍隊中流行的一種鼓樂,屬於山西盤鼓的一個支派。

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隨移民從山西省洪桐縣遷至現東明縣大屯鎮王菜園村。

羊抵頭鼓舞在其發展演變過程中,將舞蹈,武術、打擊樂,吹奏樂融為一體,使自身從內容到形式更加豐富,更具觀賞性和娛樂性。

羊抵頭鼓舞所用大鼓個大勢沉,所用大鐃直徑54釐米16斤重,尖子號專1。2米,聲音高亢,粗獷。

加上表演激越,動作幅度大,這些都要求每個隊員要有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性格和超人的耐受力。

同時也形成了羊抵頭鼓舞沉穩雄壯,渾厚粗獷的民間藝術風格。

羊抵頭鼓舞其表演形式一般分為原地表演與行進表演兩種方式。

原地表演時,鼓手每四人分為一組兩兩交叉相對,陣列排成方隊。

鐃、鑔、鑼等銅器分列兩旁,尖子號分為四組,置於方陣四角。

觀眾環繞四周。

表演起來,鑼鼓震天,氣勢宏大,場面極為熱烈壯觀。

行進表演時,鼓隊排成四路縱隊,最前面是鼓,中間是鐃、鑔,鑼等打擊樂器,最後是尖子號,邊行邊奏邊舞,步伐隨著鼓點,講求動作協調一致,整齊化一。

羊抵頭鼓舞表演時將鼓斜挎左肩,鼓置腰腹示,鼓面向上,用雙鼓槌擊奏,右手在前,高揚擊打,左手在後,輕敲鼓面,擊鼓方式有“擊鼓面”、“擊鼓邊”、“擊鼓框”等幾種,鼓點節奏,複雜多樣。

因鼓大沉重,所以舞者身架較低,多采用“弓步”,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右腿帖緊鼓框下緣,增強了鼓的穩定性,步法多為前後移動,進退步伐沉穩,落腳生根,蹬腳揚塵,堅實有力。

動作迅捷,跨步前衝,四鼓相接,似公羊相抵。

表演至高潮時,四人同時躍起,空中相對拋接鼓槌,旋轉擊打,氣勢威猛雄壯,具有高超的表演技能。

體現出穩健沏灑、淳樸剛動的藝術風格。

羊抵頭鼓舞的鼓點屬套曲結構,鼓點的變化手法及連套方式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在表演時舞步隨著鼓點連續演奏,同時又富於變化,具有一定的即興性。

羊羝頭鼓舞是集舞蹈與音樂於一體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二者的結合更好地表現了舞蹈內容和抒發了舞者的情感。

羊羝頭鼓舞氣勢宏大,震撼人心,表演粗獷豪放、威猛剛勁,鼓點激越,複雜多變,無論是在舞蹈性上或是在音樂性上都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供稿:

東明縣文化和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