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鼉鼓: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續)

由 鹹魚讀書 發表于 舞蹈2021-09-05
簡介不過,讓我們先按下鱷魚不表,說說晉國的事

鼉鼓怎麼讀音

引子

昨天文章的最後說:

我還沒介紹鄂字的起源、晉國和鄂的瓜葛……

本來,這兩個東西,我暫時是不打算寫的。

但後來看到兩條評論:

“鄂魚的故鄉,所以簡稱鄂”

“現在山西鄉寧古稱鄂”

這兩條剛好對應我最後提到的兩個東西。

既然如此,那就再寫一篇吧,把這兩點也說一下。

鱷魚

甲骨文裡有這樣一個字

鼉鼓: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續)

這個字是揚子鱷的象形,後來有兩條演化路徑。

一條是老老實實複製,到了金文,變成這樣

鼉鼓: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續)

再往後,就成了我們今天的“鼉(tuó)”字,所以“鼉”就是揚子鱷的意思。

另一條走簡化路線,在甲骨文後期,就成了這樣

鼉鼓: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續)

到了金文,變成這樣

鼉鼓: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續)

再往後,就是我們今天的“單”字。

因為“鼉”和“單”同源,所以這兩個字在古代是同音的,許慎在《說文解字》裡就說鼉讀作“單聲”。

又因為揚子鱷多數時候都是獨居,一個洞穴一隻鱷,所以“單”漸漸有了“單獨”的意思。

後來,約定俗成,表鱷魚的時候用“鼉”,表單獨的時候用“單”。

如果想用“單”表鱷魚怎麼辦,在“單”字邊上加個“魚”,於是有了“鱓”字。

這種衍生義蓋過本義,於是加偏旁表本義的造字方法,我們之前已介紹過。

鱓字的讀音本該和“鼉”一樣,但是後來,它又增了一個義項,那就是黃鱔。

所以今天的“鱓”是個多音字,表鱷魚的時候,讀tuó,表黃鱔的時候,讀shàn。

鄂國

那麼,甲骨文、金文裡“鄂國”的“鄂”是哪個字呢?

是“鼉”還是“單”?

都不是,是“噩”。

鼉鼓: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續)

這個“噩”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噩”是鼉鼓,也就是鱷魚皮做的鼓。

是的,古人不用鱷魚皮作包,他們用鱷魚皮作鼓,據說鱷魚皮做的鼓聲傳得特遠。

《詩經·大雅·靈臺》裡有一句“鼉鼓逢逢”,就是敲起鼉鼓聲砰砰的意思。

鼉鼓: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續)

雙鳥鼉鼓

古人用鼉鼓,也有文物證據。

比如商代的雙鳥鼉鼓,當然,說是鼉鼓,其實是青銅做的,可看鼓面,應該是仿鱷魚皮。

鼉鼓: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續)

崇陽縣挖出的

很可惜,這件文物在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館。

好在,1971年,我們在湖北省崇陽縣挖出了一件類似的,鑄造時間可能還早一點。

因為鼉鼓很響,所以在造字的時候,多加了幾個口。

又因為鼉鼓常用於戰爭,所以總是和不好的訊息捆綁在一起,於是後來有了“噩耗”、“噩夢”等詞語。

鼉鼓: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續)

到小篆的時候,人們寫到鄂國就不用“噩”字了,改用“鄂”。

“咢”是“鼉”的簡化,至於右耳旁,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說過,是“邑”字旁,是“城邑”的意思。

再後來,人們寫鱷魚,也不用“鼉”、“鱓”了,改用“鱷”。

鱷魚和鄂國

以上的文字帶有一些猜測成分,但為了行文流暢,就不細分析了。

按這套邏輯,鄂國一開始叫鄂國,或許是這個國家擅長抓鱷魚、作鼉鼓。

不過,讓我們先按下鱷魚不表,說說晉國的事。

《左傳·隱公六年》裡有這麼一句:

翼九宗、五正頃父之子嘉父逆晉侯於隨,納諸鄂。晉人謂之鄂侯。

這件事,《史記·晉世家》裡也有記載。

簡單來說,因為曲沃莊伯之亂,晉侯郄不得不跑去“鄂”避亂,於是晉國人管晉侯郄叫“鄂侯”。

這件事可以證明,當時晉國內部有一個地叫鄂,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鄉寧縣。

同時,司馬貞《史記索隱》裡寫到過一件事:

然晉初封於唐,故稱晉唐叔虞也。且唐本堯後,封在夏墟,而都於鄂。

也就是說晉國這塊地,原來是唐國的,唐國當時以就以鄂為首都。

唐國是堯的後代,山西唐國的歷史怎麼也能追溯到商朝中前期。

所以如果這個說法是真的,那山西省鄉寧縣作為鄂的歷史可能比之前說過的河南省沁陽市還要早。

鼉鼓:湖北省為什麼簡稱鄂(續)

結合昨天的文章,拋開最後的滅國之戰不談,鄂國很可能經歷了“山西省鄉寧縣 → 河南省沁陽市 → 湖北省隨州市”這樣的遷徙。

看地圖,這是一路向南,為什麼呢?或許是因為鱷魚。

之前的文章說過,商代中前期的氣候要比現在溫暖溼潤,當時的黃河中下游可以視作今天的亞熱帶。

隨著氣候逐漸變冷,也隨著捕獵活動的開展,北方的鱷魚越來越少,所以鄂國人不得不南遷。

嗯,這個結論的猜測成分就更大了,所以我這麼一說,你這麼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