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北宋年間,面對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歐陽修是如何主張的?

由 記憶中的鄉村小鎮 發表于 舞蹈2021-09-07
簡介在這種新形勢下,歐陽修圍繞著如何看待少數民族政權和如何處理少數民族關係這兩大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與探索,產生了許多極具價值的新思想、新觀念,對當時的民族關係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西夏是哪裡

北宋年間,面對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歐陽修是如何主張的?

北宋雖然結束了晚唐五代以來的戰亂,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漢族政權,但契丹、党項、吐蕃等周邊強大的少數民族勢力一直牽動著宋朝的神經。

從民族關係上看,這一時期,傳統的“天子居中,四夷居邊”模式被夷夏政權分立對峙所取代,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少數民族政權還取得了戰略優勢。

從國力和影響上看,宋朝遠遠不及唐漢,幾乎整個宋朝時期邊事難寧,“安邊靜邊”,“不欲境邊生事”成為宋朝對外交往的主要方針。

從文化上看,“春秋學”成為宋代經學中的顯學,作為一種經世之學,“尊王攘夷”是春秋學者的主流意識。

北宋年間,面對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歐陽修是如何主張的?

在這種新形勢下,歐陽修圍繞著如何看待少數民族政權和如何處理少數民族關係這兩大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與探索,產生了許多極具價值的新思想、新觀念,對當時的民族關係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01尊夏卑夷的輕夷觀/

由於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長期領先於其他少數民族,致使漢族產生了一種民族優越感。加之,由於地緣和氏族血緣等原因,居於中原的漢族對周邊的少數民族歷來就有一種排他性觀念。

中原漢族稱周邊少數民族為“夷”。到了春秋時期,這種觀念意識逐漸發展成為“貴華夏,賤夷狄”,強調“華夷之別”、“夷夏之防”的早期民族觀。

而周邊少數民族對中原漢族政權的不間斷的侵擾和掠奪,更加深了中原漢族對少數民族野蠻無知理解和認知乃至於對於周邊少數民族產生了戒備和仇恨的敵對心理,“尊王攘夷”思想也隨之應運而生。

北宋年間,面對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歐陽修是如何主張的?

受這種思想文化的影響,歐陽修對民族編纂、民族文化和民族戰爭的認識自然難逃尊夏卑夷的藩籬。首先,歐陽修在史書編纂時以附錄的形式記載民族史。

中國古代的史學家歷來重視對少數民族的記載,在史書中都為少數民族留下了一席之地。歐陽修把“不平等”的民族思想帶入到了他的歷史編纂中,就與司馬遷的民族平等的編纂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次,歐陽修蔑視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隨著時代的發展,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交往日益頻繁。在這個過程中,少數民族雖然已經大量吸收了漢族的文化禮儀。

但也不可避免的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傳統,這些來自異族的禮儀和習慣是歐陽修所不能接受和容忍的,這也是歐陽修認為少數民族野蠻無禮的原因之一。

歐陽修在史書中,詳記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證明在夷夏文化之間的差距,凸顯儒家禮儀文化的優勢。

北宋年間,面對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歐陽修是如何主張的?

最後,歐陽修讚揚抵抗少數民族入侵的將領。歐陽修認為五代是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廟、朝廷、人鬼皆失其序”的亂世。

然而,當中原政權與少數民族發生戰爭時,歐陽修則停止對那些亂臣叛賊的道德批判,反而以讚賞的態度,如實的記載戰爭的過程。最突出的表現是在《王晏球傳》中,歐陽修對王晏球大敗契丹的讚揚。

總而言之,在儒家傳統文化中,“尊夏卑夷”的民族認識一直存在,並影響了無數學者的思想。他們透過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少數民族的歧視,而歐陽修只是其中之一。

歐陽修“尊夏卑夷”的民族觀與當時的社會現實密切相關,契丹、党項等少數民族咄咄逼人的氣勢,使北宋王朝頻遭攻擊,在這種社會現實的影響下,自然會產生“尊夏卑夷”的民族觀。

北宋年間,面對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歐陽修是如何主張的?

但當五代政權與少數民族發生衝突時,歐陽修對之前批判的物件給予讚揚的做法,也暴露了他的時代侷限性。

02備兵戍邊的御夷觀/

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政府主要面臨來自北方契丹、西北党項和南方猺蠻三個方向的威脅。然而,此時的北宋王朝依舊堅持“安邊靜邊”對外方針,並採取消極的防禦措施,這樣根本無力應對可能隨時爆發的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歐陽修全面分析了戰爭的可能性,主張宋廷應該採取積極的防禦政策,來應對當前複雜的外部局勢,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民族防禦思想。

北宋年間,面對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歐陽修是如何主張的?

首先,歐陽修指出天下之患必在北虜。慶曆三年,在宋夏議和之際,契丹突然過問議和之事,實屬反常。在歐陽修看來,契丹與北宋通好僅僅四十年,突然插手宋夏議和之事必有陰謀。

然而,歐陽修的主張並沒有得到重視,宋仁宗雖有銳意求治之意,但無行動切實之為。其次,歐陽修主張在軍隊中選任良將。北宋選任將領之法有二。

一是“命近臣舉朝士換武官”。二是透過班行、方略之法。然而,在歐陽修看來,近臣不過俗吏之士,班行、方略所選的不是弓馬匹夫,就是性情乖張之人,根本不能統帥士兵,抵擋外虜。

因此,歐陽修主張在軍隊之中選賢任能。他說:“只如西鄙用兵以來,武將稍可稱者,往往出於軍中。臣故謂只於軍中,自可求將。”

北宋年間,面對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歐陽修是如何主張的?

具體操作流程為:

在禁軍、廂軍中選擇年少有力者,不拘於等級高低,每百人為一隊,從中選取技精勇敢一人,任為百人之將。將十個百人之將合成一隊,從中選取技精勇敢一人,任為裨將,統帥千人之軍;(三)合十裨將教之,選取有見識,知變通一人,任為大將。合十大將教之,材識出乎萬人之外者,任為將帥,有事則行軍,無事則以備宿衛。歐陽修主張在軍中逐級選將的建議,實際是為了打破以往在選將時所用的磨勘之法,並用開闊的視野,在軍中挑選可用之才。

同時,在歐陽修看來,逐級選將之法可以實現軍隊的優勝劣汰,從而對軍隊進行有效的整治,這樣即精簡了軍隊的數量,又節省了軍費的開支,一舉兩得。

最後,歐陽修反對西夏。慶曆三年七月,宋廷急於議和西夏。歐陽修對此持有異議,並向仁宗呈遞了《論西賊議和利害狀》,鞭辟入裡的陳述了議和與否的利弊,並主張不能通和西夏。

北宋年間,面對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歐陽修是如何主張的?

總而言之,歐陽修對契丹和西夏的戰略分析,正確的對其意圖進行了把控。尤其是他軍隊中選用良將的建議,在北宋“重文輕武”的政治氛圍裡而,尤其顯得別開生面,同時也彰顯了歐陽修愛國的忠義正義性。

03恩威並濟的治夷觀/

雖然在中原漢族的思想觀念中有“華夷之辨”、“華夷之防”等狹隘的民族觀念,但隨著中原政權在疆域上、政治上不斷擴大和民族融合的加強,民族一統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眾所周知,北宋結束了五代時期分裂動盪的亂世,但北宋並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周圍仍有遼、西夏和吐蕃等少數民族政權的存在。

實質上,宋初的統治者也面臨著如何加強中央集權和實現真正國家統一的要求。然而,北宋又無力實現漢唐時期,天下一統的局面,因此如何管理少數民族成為北宋亟需考慮的問題。

北宋年間,面對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歐陽修是如何主張的?

為此,歐陽修結合北宋的政治現實,針對西夏和北宋境內的少數民族,提出了恩威並濟的治夷思想。首先,震懾西夏。慶曆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元昊遣使議和。

歐陽修極力反對議和,為顯示宋廷的威嚴,他主張應“先薄其禮以折之”,煞其銳氣,抑其傲慢。

在歐陽修看來,西夏使臣入京,必定會窺探我朝將相勇怯與否,偵查我朝強弱情況。倘若使臣見到我朝威怒未息,事勢未削,必定使其不敢無禮造次。

可惜的是,歐陽修的建議並未被仁宗採納,以至於西夏使臣極為狂傲地提出,要宋帝稱元昊為“吾祖”,北宋軟弱可欺竟到如此地步,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除此之外,歐陽修亦有民族一統的思想意識。他對於統一中原地區漢化程度較深的沙陀族則有一定的尊重和肯定的。所以在《新五代史》中把沙陀族建立的後唐、後晉、後漢政權放在與漢族建立的後梁、後周政權同等地位上記載。

雖然五代時期,沒有一個政權實現真正意義的統一,但歐陽修對於統一中原的政權仍表示出了友好與偏愛,從某種程度上也表露出歐陽修的民族一統的思想傾向。

04結語/

總而言之,歐陽修針對西夏和南蠻分別採取了“威”和“恩”的治夷策略。從統治階級立場上看,他的建議和主張極具是操作性、靈活性,這也是他因時而治的體現。

北宋年間,面對西夏、契丹等少數民族,歐陽修是如何主張的?

同時,歐陽修對南蠻的招安策略,實質上是一種“懷柔政策”,當然這種懷柔政策並不是漢代“無為”的懷柔政策,而是“恩”中有“威”的懷柔。

所以受北宋春秋學和民族矛盾不斷激化的影響,“尊王攘夷”成為社會主流思想。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歐陽修的民族觀不可避免地帶有“尊夏卑夷”的民族歧視的意識。

在民族防禦上,歐陽修切實地把握住了民族矛盾的關鍵是契丹而不是西夏,並針對選將御邊問題提出了軍中擇將的獨特看法,極大的提高了將領的積極性。

在民族管理上,歐陽修提倡“恩威並濟”,並針對不同的民族採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堅持了因時而治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