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不容忽視的問題——古代的樂舞機構

由 藝術考研情報局 發表于 舞蹈2021-09-08
簡介02、太樂署太樂署的行政等級是歸於太常寺領導的,其最初建立是在漢代時期,用來專門管理宮廷中的雅樂舞蹈,史書中記載:太樂署掌管邦國之祭祀、享宴樂舞

部伎樂舞是什麼

在整個舞蹈史的學習過程中,樂舞機構也尤為重要,各大高校都會有相應的真題來考察我們對

樂舞機構

的認識。如對太常寺、樂府、瓦舍等的考察,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這些機構都是什麼。

自西周禮樂制度的加持下,“禮儀之邦”的稱名源頭也就被認定。在三千年前的西周王朝用禮來區分等級上下,用樂來和睦交流,禮樂的相互融合一方面教化大眾,一方面規範行為,孔子講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在孔子看來,禮制用來分別貴賤等級,用樂來配合禮制,可以達到人人之間的妥協中和,各安本分。在這樣的影響下,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樂舞的社會影響與作用,從而建立專門管理此項工作的樂舞機構,來專職負責禮制樂舞。

01、太常寺

不容忽視的問題——古代的樂舞機構

始建於秦朝的太常寺,一開始被稱作“奉常”,後在漢代漢景帝時期改名為“太常”,改成為“太常寺”是在北朝時期北齊的統治下。而後的隋、唐乃至明清都相應的承襲這一稱名和制度。“太常寺”是我國古代樂舞機構中掌管禮樂事宜的最高行政機構,其下屬部門與機構還有:太樂署、清商署、鼓吹署等等。

02、太樂署

不容忽視的問題——古代的樂舞機構

太樂署的行政等級是歸於太常寺領導的,其最初建立是在漢代時期,用來專門管理宮廷中的雅樂舞蹈,史書中記載:太樂署掌管邦國之祭祀、享宴樂舞。在太樂署中的樂舞人員會定期考核,評出優劣等級,然後進行擇優錄用,可見雅樂舞蹈的較高要求,以及太樂署對於祭祀、宴享之事的重視。

03、樂府

不容忽視的問題——古代的樂舞機構

漢樂府是我們學習當中最常提起的樂舞機構,我們也一度認為樂府是在漢代才被建立,但是從上圖的“樂府鍾”,我們得知,早在秦朝時期,樂府就已存在,並有相應職能。只不過到漢代時,樂府的規模逐漸變大,管理範圍也相應增加,如主要掌管朝會宴享、皇帝出遊時所使用的樂舞。並且為了保證宮廷樂舞的不斷更新,樂府有一項重要職能就是去搜集民間樂舞,蒐羅大量的民間藝人,據記載樂府的成員曾高達八百人,在對民間樂舞的不斷吸收中,為宮廷樂舞提供了大量的養料。

04、教坊

不容忽視的問題——古代的樂舞機構

教坊是唐朝的主要樂舞機構,設立也在唐朝,其主要職能是專門管理雅樂舞蹈以外的歌舞活動,如一些音樂、舞蹈、百戲等的訓練、排練、演出的。唐高祖時期,教坊隸屬太常,在其後的發展中,玄宗時期設立左教坊(擅長舞蹈)、右教坊(擅長歌唱),而後教坊多有變化,在清朝雍正年間改為和聲署。

05、梨園

不容忽視的問題——古代的樂舞機構

梨園亦是唐代主要樂舞機構之一,設立於玄宗時期,之所以稱之為梨園是因為,在最初建立時,地址在長安光化門外的禁苑中,園內有“梨園亭”,故而得名。其主要職能是教習法曲為主,一般也為皇帝排演新節目之地。梨園中的人員多從坐部伎中選擇,人稱“梨園弟子”。而後梨園一詞被用於表示樂工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