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遇見|廣東醒獅

由 我心安處是幸福 發表于 舞蹈2021-10-07
簡介”在唐朝,舞獅已經是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活動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獅、北獅兩種表演風格南獅又稱為醒獅在南方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一般由二人或三人組成其中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另一個舞大頭佛,手執大葵扇作引導後面則有鑼鼓隊配合

舞獅大跳獅尾怎麼做

遇見|廣東醒獅

“咚咚嚓 咚咚鏘”

每逢佳節或慶典

總能看到熱鬧的舞獅表演

人們相信獅子是祥瑞之獸,舞獅能帶來好運

在陣陣的鑼鼓聲中,舞獅助慶祈求吉利

遇見|廣東醒獅

遇見|廣東醒獅

舞獅

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

關於它的起源

眾說紛紜

遇見|廣東醒獅

相傳漢章帝時

西域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熊獅子

使臣揚言若有人能馴服這頭獅子

便會繼續向漢朝進貢

否則斷絕邦交

遇見|廣東醒獅

馴獅並未成功

金毛熊獅已狂性發作

宮人們將它亂棒打死後為了逃避降罪

就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

這番舉動不但騙過了使臣

連皇帝也信以為真

遇見|廣東醒獅

這件事傳出了漢宮

老百姓們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徵

於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

舞獅便從此風靡流行

遇見|廣東醒獅

唐朝音樂理論家段安節

撰寫的《樂府雜尋》中

有這樣一段描寫舞獅的話:

“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

每一獅子,有十二人,

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

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

遇見|廣東醒獅

在唐朝,舞獅已經是

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活動

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

獅舞形成了南獅、北獅兩種表演風格

遇見|廣東醒獅

南獅又稱為醒獅

在南方

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

一般由二人或三人組成

其中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

另一個舞大頭佛,手執大葵扇作引導

後面則有鑼鼓隊配合

遇見|廣東醒獅

造型較為威猛 舞動時注重馬步

南獅主要是靠舞者的動作

表現出威猛的獅子型態

一般只會二人舞一頭

遇見|廣東醒獅

獅頭以戲曲面譜作鑑

色彩豔麗、製造考究

眼簾和嘴巴都可以動

遇見|廣東醒獅

南獅的舞動造型有很多

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

迎寶、施禮、驚躍、審視、酣睡

出洞、發威、過山、上樓臺等等

遇見|廣東醒獅

透過不同的馬步

配合獅頭動作

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出來

講究的是意在和神似

遇見|廣東醒獅

臺上十分鐘

臺下十年功

短短的7-8分鐘表演

表演者們需要練習一個星期

有時候甚至要用上一個月的時間

遇見|廣東醒獅

從敲奏樂器

遇見|廣東醒獅

遇見|廣東醒獅

到穩紮馬步

遇見|廣東醒獅

入門容易

卻也辛苦

遇見|廣東醒獅

拜訪了廣州的唐門獅隊

隊員們一大早就來到祠堂

準備排練的道具

遇見|廣東醒獅

道具房裡整齊地擺放著

鑼鼓、獅頭、醒獅服飾等等

遇見|廣東醒獅

獅頭主要以竹蔑、紙為製作材料

先用竹蔑紮成獅頭形狀,糊上紙樸

眼、耳、嘴等處都是可以活動的

均粘上豬繽、馬撰或植物織物

晾乾後,塗上各種顏色

再上光油定形

未開封的獅頭

用透明包裝封好

避免沾上灰塵

遇見|廣東醒獅

鑲上金銀色圖案的醒獅服飾

十分亮眼

除了我們常見的金獅之外

還有黑獅、紅獅和彩獅

遇見|廣東醒獅

據說不同的顏色

分別代表張飛、關公和劉備

反映不同的性格

如黑獅威武兇猛,紅獅凝重,彩獅溫和

遇見|廣東醒獅

隊員們拿來竹梯

遇見|廣東醒獅

把掛在高處的獅頭取下

遇見|廣東醒獅

三四位兄弟固定好竹梯

擔心站在高處的隊員

光是這簡單的舉動

就能感受到醒獅隊的團結

遇見|廣東醒獅

而除了獅頭之外

“鼓”也十分重要

它是醒獅的主要樂器

擊鼓手則是醒獅的核心和靈魂

遇見|廣東醒獅

鼓聲的強弱、快慢、急速與柔和

都根據醒獅舞的不同套路、不同動作而設

擊鼓的技法、姿態,手勢的花樣也十分講究

遇見|廣東醒獅

加上鑼、錢

形成了鑼鼓喧天、排山倒海之勢

遇見|廣東醒獅

除了練習演奏

舞獅最重要的

莫過於動作和套路了

遇見|廣東醒獅

問了好幾位隊員

他們都異口同聲地感慨到

學習過程中最辛苦的其實是基本功

拉筋、蹲馬步這些基本動作

都要紮紮實實地練習好

遇見|廣東醒獅

實在累了

便坐到一旁休息5分鐘

看著其他隊員們練習得大汗淋漓

疲勞便一掃而光繼續歸位

遇見|廣東醒獅

雙腳外開15度,與肩同寬

然後微微蹲下

重心下移,逐漸蹲深,雙腳開大

遇見|廣東醒獅

為了練好腿力

幾乎每天都要練習扎馬步

光看腳尖

就能感受到那股力量

遇見|廣東醒獅

瞭解後才發現

現在學醒獅的年輕人其實不算少

只要肯學、肯多練習

師傅們都很願意把這項傳統藝術

繼續傳授下去

遇見|廣東醒獅

小小的祠堂

成了醒獅隊的練習場地

他們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用汗水和淚水築起平凡而又閃耀的夢想

遇見|廣東醒獅

恭賀新禧

趁著新年

是時候和鄉親父老們見見面了

遇見|廣東醒獅

搬起醒獅用的凳子

抬頭挺胸

走出祠堂

遇見|廣東醒獅

雙人合力

把桌子等其他器材

搬到表演的場地

遇見|廣東醒獅

舞臺還未搭建好

就引來了群眾的目光

遇見|廣東醒獅

小朋友既害怕又期待

不知今天準備上演一出怎樣的醒獅呢?

遇見|廣東醒獅

插上獅隊的大旗

旗幟在風中飄揚

氣勢非凡

遇見|廣東醒獅

原本活蹦亂跳的小孩

早已乖乖坐了下來

遇見|廣東醒獅

儘管搭建舞臺需要時間

孩子們依舊耐心地等候著

盼望著哥哥們的精彩表演

遇見|廣東醒獅

器材搭建好以後還要反覆檢查

確定高杆是否穩固

以免在表演時發生意外

遇見|廣東醒獅

遇見|廣東醒獅

醒獅隊的大師兄

反覆在凳子和桌子上跳躍

而後調整距離

哪怕是毫釐之差也絕不允許

遇見|廣東醒獅

為了不影響正式表演

隊員們穿上醒獅服

先進行彩排

遇見|廣東醒獅

舞獅尾的兄弟

把另一人託在半空中

陽光照耀在粗壯有力的臂彎上

成為了不少小朋友心目中的英雄

遇見|廣東醒獅

舞獅頭的人雙手舉在頭上

裝作已拿好獅頭的姿勢

“獅頭”兩隻腳站在“獅尾”大腿上

“獅尾”扎馬步半蹲

這在舞獅中稱為“上膝”

遇見|廣東醒獅

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定得難度

需要“頭尾”兩人的默契配合

稍有不慎便會發生意外

遇見|廣東醒獅

從凳子跳上桌

再從一張桌子跳到另一張桌子

每個器材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

考驗膽量,考驗技術

每次跳躍

都牽動著觀眾們的心

遇見|廣東醒獅

雖然還未是完整的裝扮

但這看似容易卻很危險的動作

已足夠讓人看得目不轉睛了

遇見|廣東醒獅

幾番靈活的跳躍之後

穩穩地定格在半空中

遇見|廣東醒獅

彩排結束

帶上耀眼的獅頭

一切準備就緒

遇見|廣東醒獅

住在附近的市民們

聞聲而來

遇見|廣東醒獅

屏息凝視

等待著觀看一場醒獅盛宴

遇見|廣東醒獅

“咚——咚——咚”

鑼鼓擂響、鼓樂激昂

遇見|廣東醒獅

在節奏鮮明的鼓點中

獅子進場了

遇見|廣東醒獅

率先出場的金獅又稱為太獅

用於迎賓或隆重的交往禮儀

一般不易出動

舞獅人下穿燈籠褲

上面僅披著一塊獅被而舞

遇見|廣東醒獅

金獅隨著鼓點舞了起來

一躍而起 頓挫有力

遇見|廣東醒獅

連續幾下跳躍

翻過幾重障礙

看得振奮人心

遇見|廣東醒獅

小朋友目瞪口呆

大人則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機

想要把這精彩的瞬間記錄下來

遇見|廣東醒獅

金獅落地的同時

鼓聲也驟然升了調

遇見|廣東醒獅

緊接著

紅獅也登場了

遇見|廣東醒獅

跳躍、翻轉、扭身、甩尾

在咚咚嚓嚓的鼓鑼聲之中

紅獅張牙舞爪,氣勢非凡

遇見|廣東醒獅

鑼越擊越緊

鼓越敲越密

人越翻越險

獅越跳越高

遇見|廣東醒獅

觀眾隨表演而起伏

小孩子詐得陣陣驚呼

遇見|廣東醒獅

踢跳翻蹬

勇猛憨厚

驚險的醒獅表演

贏得了滿堂喝彩

遇見|廣東醒獅

籃球場的一角

因為醒獅表演

被人群擠得水洩不通

直到表演結束

大家也捨不得離開

遇見|廣東醒獅

一場10個人不到的醒獅表演

出動了獅隊上上下下20多人

遇見|廣東醒獅

表演結束後

儘管汗流浹背

大家依舊齊心協力

分工合作把道具搬回祠堂

遇見|廣東醒獅

“你有想過放棄嗎?”

“有的,因為在廣州舞獅薪酬並不多。

而且舞獅就像運動員一樣,

老了就舞不動了。”

“那為什麼堅持下來了呢?”

“因為熱愛吧,

如果離開了舞獅隊我依舊會對舞獅念念不忘。

哪怕以後老了走不動了,

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喜歡舞獅。”

遇見|廣東醒獅

看著舞獅隊的年輕人們

流著熱汗

眼眸裡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我彷彿看見了中華民族在大放異彩

祈願廣東醒獅長盛不衰

這項民間藝術歷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