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敕勒歌”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由 千羽檸檬 發表于 舞蹈2021-10-31
簡介敕勒川熒光夜跑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宇文泰是漢化的匈奴人,他們都是這300年中華民族融合史中典型的中國人,他們打仗都不是為了族群利益而是為了統一天下

赦勒歌選自什麼

“敕勒歌”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諧之魂。日前,中央社院第一副院長潘岳所作《中國五胡入華與歐洲蠻族入侵》一文,講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各族人民交融形成命運共同體並重建大一統國家的故事,解析為何日耳曼蠻族入侵羅馬後卻無法再造統一歐洲的原因。本文摘自其中。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敕勒歌”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風吹草地現牛羊

這是南北朝時期敕勒人唱的一首民歌,展現了北國草原遼闊雄壯的風光。大家都聽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有誰知道此歌竟誕生於一片刀山血海的戰場之中?

高歡是北齊的奠基人,他與宇文泰打了10年,敗多勝少,最後一戰在河東臺地玉璧城下。546年深秋,黃河嗚咽,霜風肅殺。高歡20萬大軍連攻50日,死傷枕藉仍未奏功。一生智算無敵的的高歡眼見得此生再也滅不了北周,再也統不了天下,只能下令撤軍。走時匆促,七萬陣亡將士屍體來不及安葬,只好聚填在一個大坑中。返回晉陽後,他強撐病體穩定軍心,命將軍斛律金領唱“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見牛羊”。鮮卑語的唱詞繞樑不絕,周圍將帥臣僚全體合唱。想著那10年間戰死的數十萬將士,看著自己一頭白髮萬里河川,高歡潸然淚下。此歌由此流傳。與此同時,西邊的宇文泰恢復了周禮所載的黃鐘大呂與雅樂正音,還依周禮設定了六官與六學。30年後,北周滅了北齊,開出了隋唐。

“敕勒歌”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敕勒川熒光夜跑

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宇文泰是漢化的匈奴人,他們都是這300年中華民族融合史中典型的中國人,他們打仗都不是為了族群利益而是為了統一天下。

300年中的故事很多,最重要的故事還是中華民族胡漢一家的故事。除了“帝王將相”的故事,還有“文人墨客”的故事。南朝的《子夜歌》,北朝的《木蘭辭》,鮑照的邊塞詩,陶淵明的田園詩,謝靈運的山水詩,共同孕育出唐詩。江淹的恨別二賦被李白反覆摹寫,庾信的《哀江南賦》被杜甫終生吟誦。王國維把“六朝之駢語”視為楚辭漢賦與唐詩宋詞之間的“一代文學”。更不用說蕭統的《昭明文選》是中國最早的詩文總集,劉勰的《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理論集大成,鍾嶸的《詩品》是中國第一部詩學專著。

“敕勒歌”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小學生排演《木蘭辭》

還有戰火頻仍中的佛教中國化故事。五胡入華之際,西域胡僧佛圖澄被石勒、石虎奉為國師,他用異能方術與因果學說不斷勸二石效“王者”行“德化”。後趙滅亡後,佛圖澄弟子道安一路弘法南下東晉襄陽,首次提出“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打破“沙門不敬王者”的教條。苻堅為了迎取道安而出兵攻佔襄陽,道安到長安後向苻堅推薦從未謀面的龜茲高僧鳩摩羅什。苻堅為鳩摩羅什打下西域,但大軍剛將他接到半路,前秦滅亡,16年後後秦將他迎到長安當國師時,推薦他的道安早已圓寂。鳩摩羅什不忘東行初心,譯經數百卷,為大乘中觀佛學與中國古典哲學相通奠定基礎。南北政權隔江分治,但南北佛教交流卻從未中斷,道安的大弟子慧遠南下廬山東林寺傳法,慧遠弟子道生又北上長安向鳩摩羅什求學。於此同時,建康的幾大名僧亦很活躍。其中,法顯是從北朝長安越蔥嶺到印度取經,再經南洋海路迴歸南朝建康,歷30國15年,一部佛國遊記竟成為南亞諸國史料的考據。不僅南北,自苻堅打通西域後,中印僧人你來我往,達摩也因此將禪宗帶到中國。佛教各大學派主要在這300年中創立,經過多番曲折,他們初步理順了佛教與政權的關係,從此確立了“政主教從”;初步理順了佛教與父母的關係,從此因果與孝悌沒有矛盾;初步理順了佛學與中國哲學的關係,為日後禪學與理學的發展開啟先聲。

“敕勒歌”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廬山東林寺

我們經常會問,我們是誰?是漢族人是蒙古族人是藏族人是維吾爾族人還是滿族人?看了這300年就明白了什麼叫中華民族,什麼叫中華文明,什麼是自己的身份認同與精神世界。

中華文明並非沒有過“種族”觀念,但另有一股更強大的“天下”精神將其超越。隋朝大隱士王通,教出了初唐幾乎整個將相集團。他身為漢人,卻說中國之正統,不在漢人之南朝,而在鮮卑之孝文帝 。因為孝文帝“居先王之國,受先王之道,子先王之民” 。此為真正的天下精神。

其他族群亦如此。

“敕勒歌”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拉薩民俗——泥塑“金猴獻桃”

藏族與蒙古族信奉佛教,無論藏傳漢傳,都有“消除分別心”的教義 。中國穆斯林“伊儒匯通”傳統中也有“西域聖人之道同於中國聖人之道。其立教本於正,知天地化生之理,通幽明死生之說,綱常倫理,食息起居,罔不有道,罔不畏天” 之訓導。這種打破族群壁壘的天下精神,是中華文明的底色。一部中華民族史,是一部“天下精神”超越“族性自限”的歷史。

中華民族融合中還充滿著深沉情感,是當時的人們對大中華你我互有的樸素共識,是不同族群表達“命運共同體”情感的不同方式。這些情感,是僅憑外來理論描述中國的人難以理解的。

深沉的情感才能產生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理解才能完成真實的構建。最終,中華民族的故事還要由我們自己來寫。對這些,如果中國年輕人不去體悟堅守,如果西方年輕人不去了解理會,中西方文明就總隔著一層紙而說不透。如同那首敕勒歌,誰關心它的來歷呢。

作者:潘岳

整理:李夢奇

編輯:魏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