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由 審片官 發表于 舞蹈2022-12-06
簡介既然在鋼琴上有著如此的天賦,可以想象,1900如果下船登陸,迎接他的,是數不盡的名利,但他拒絕了

野蜂飛舞是幾分之幾拍的

1997年,美國上映了一部災難愛情片

《泰坦尼克號》

,全球票房超過

18億美元

,並獲得

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等11項獎

,更是開啟了國內觀眾對海外大片的熱情。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一年後,一部同樣與大船相關的電影上映,境遇卻天差地別。

當時在美國,這部

《海上鋼琴師》

只收獲了30萬美金的票房。

比票房不佳更慘的是,電影的評價也不算高,在歐洲以外只有2000年獲得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僅此而已。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誰知道,這部電影卻如同一罈老酒,越品越香,經過這些年的沉澱,外界對它的評價與日俱增。

它在全美最權威的評分網站Imdb上是

8.1

分,

將22項國際大獎攬入懷中

在國內公認較為客觀的電影評分網站豆瓣,分數更是飆至

9.2

,足見其魅力。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時隔21年,這部電影終將在國內上映,還是4K修復版。

著名設計師

黃海

為之操刀,設計了這張全新海報,讓我們隨著波光粼粼的海面,一起重溫男主1900的傳奇故事。

《海上鋼琴師》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究竟這部有何魅力,能征服這麼多中國觀眾?

這不得不提到影片導演

朱塞佩·託納多雷

。他的代表作有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

以及《

海上鋼琴師》,

被影迷奉為一生必看經典的

“時空三部曲”。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海上鋼琴師》改編自作家

亞歷山卓·巴瑞科

創作的文學劇本《1900:獨白》,託納多雷將主角1990的幾個代表性事件放大,讓觀眾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獨特魅力。

此外,劇組還花重金建造了1:40的弗吉尼亞號,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高難度的郵輪拍攝,整個拍攝週期足足長達110天,整個觀影過程,如同跟男配一樣,經歷了一趟郵輪冒險。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我是劇透分界線————

介意的小可愛歡迎直接拉至文末與我們討論哦~

男主從嬰兒時期就被遺棄在弗利尼亞號這艘輾轉美國與歐洲的郵輪上,所幸受到了善良的水手收養,取名為“1900”。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在養父去世後,1990偶然接觸到船上的鋼琴,旋律從指間流動,無師自通的1990便成了全船人眼中的音樂天才。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對於1990來說,這艘郵輪便是他所棲息成長的地方,也是結識好友的所在。

在這裡他並不孤獨,他有相依為命的鋼琴,也有心靈相通的摯友小號手麥克斯。

生活在遊輪上,與外界隔絕,但1990的心靈卻始終是自由的。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風雨交加的夜晚,郵輪弗吉尼亞號在海浪中搖擺不定,所有人都驚慌失措,唯恐發生意外。

然而1990卻鎮定自若坐在他的鋼琴前,任憑船艙天旋地轉,他始終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這份浪漫,任憑是誰也無法抗拒。

面對風浪,他並不是去抵抗,反而順著海浪濤濤,讓鋼琴跟自己融為一體,風度翩翩奏響自己的音樂,彷彿這嚇人的暴風雨,只是為他的舞蹈伴奏。

倒不是海浪影響了他,彷彿是他本身就是大海的一份子。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生活在弗吉尼亞號的1990,並不是被囚禁於此,自始至終他都擁有下船的自由,只是自己不願意罷了。

看到被尊稱為天才,爵士樂鼻祖傑尼表示不服,傲慢地向1900發起挑戰。

在第一場比賽中,1900彈奏著簡單歡快的樂曲,像往常一樣。當意識到這位旅客來者不善,他才開始亮出真本事。

一曲《野蜂飛舞》的獨奏,硬生生被他彈出四手聯彈的感覺,這場鬥琴,看得人酣暢淋漓。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尤其是結束之際,1900藉著滾燙的琴絃點菸,極具優雅。

一張一弛,1900的傳奇盡顯眼前。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戲並不是男主蒂姆·羅斯所彈,而是義大利著名女鋼琴家吉達·布塔代手。

不過在拍攝前,蒂姆·羅斯接受了半年的魔鬼特訓,因此鏡頭前的他同樣呈現給觀眾陶然其中的感覺。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既然在鋼琴上有著如此的天賦,可以想象,1900如果下船登陸,迎接他的,是數不盡的名利,但他拒絕了。

弗吉尼亞號往返於海上,與那些密密麻麻渴望登上自由之地美利堅淘金的歐洲人不同,1900並沒有為所謂的名利誘惑。

他如同一個古典君子,隱逸於大船上,用他遺世獨立的態度,冷眼旁觀人們因追求財富而不斷膨脹的物質慾望,以及現代社會里的紛繁複雜。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唯一促使他下船的,並不是唱片公司為他灌製碟片,助他揚名,而是他動情了。

一個女孩偶然從他窗邊經過,1900對她一見鍾情,怦然心動的他,將這份感情傾訴於琴鍵上,他這才明白:原來愛情,也可以成為心靈的追求。

女孩給了他地址,相約紐約相見,1900也終於鼓起勇氣,準備走下船。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當所有人都以為這是一個浪漫故事的結尾時,1900卻扔下禮帽,重返弗吉尼亞號。

為什麼呢?

勇敢追求愛情,卻要以犧牲在弗吉尼亞號這樣簡單、快樂的自由生活為代價。

1900退卻了,這份愛情誠然可貴,可是卻要用自己的自由來交換,那麼最終自己會失去所有。

充滿煙霧的城市,並不是他內心的歸屬之地。他屬於這片大海,任他風平浪靜,抑或波浪滔天,都是他內心的寄託。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這艘在旁人看來,並沒有多少留戀的弗吉尼亞號,卻是1900的心靈故鄉。

這架88個琴鍵的鋼琴,則構成了1900所有悲歡喜樂的源泉。

魚不能離開了水生存,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寄託,與行屍走肉有什麼分別?

就像1900所說:

“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

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

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二戰結束後,弗吉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了。

但1900依然拒絕下船,哪怕摯友麥克斯拼命勸說,依然無果。

1900選擇同這艘寄託了自己所有的大船,一起葬身於這片海域。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看似悲壯的結局,何嘗不是一種浪漫至極的想象。因為1900獨特的魅力,不少觀眾都發出過這樣的問題:

1900的原型是誰?

1900沒有家世,沒有愛人和孩子,他就像一個古典符號,象徵我們對自由的渴望。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現實生活中並沒有1900這個人,但他對自由的追求,對生活的簡單要求,跟追尋著歸屬感的我們,並無二樣。

也許,我們都是1900。

感到孤獨的你,找到屬於你的那架鋼琴了嗎?

時隔21年,我仍不敢看這神作第二遍

PS:《海上鋼琴師》今日登陸全國各大影院,歡迎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