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學習書法重在對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傳承

由 藝苑賞析 發表于 舞蹈2022-12-10
簡介因此,理解和傳承古人書法經典碑帖中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意蘊,是當代學書人應該樹立起的具有根本意義的學書觀念

左腳指尖刺疼是什麼原因

書法是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在傳世的眾多經典書法作品中,包含了漢字、文學、器物以及筆墨紙硯等傳統文化內容,蘊含著中華民族儒、釋、道思想的精華。對當代學書人來說,學習書法的基本著力點應該是對傳統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傳承。書法除了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其所具有的文化價值,而這也是書法的核心價值。

漢字是書法的基礎,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甲骨文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漢字書寫形態,是書法發展的起源。隨著歷史的發展,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完成了演變過程,從筆法到結構形成了一整套程式法則。經過歷代書法家書法創作的變化,再加上漢字本身點畫、線條以及結構具有的豐富形象感,使組成漢字的筆畫形態變化萬千,如深厚、挺拔、剛勁、堅實、粗獷、柔和、飄逸、秀美、勻婉等,這樣書法便成為具有美學形象的藝術。

學習書法重在對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傳承

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書法經典碑帖不僅彰顯了傳統技法的精髓,而且映射出深厚的傳統文化光芒。從規律上來說,當代人學習書法,一方面必須要臨摹古人碑帖,從一點一畫入手,精研細究,守住傳統書法技法的底線,紮實練好書法的基本功,這是書法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張海先生在《當代書法“尚技”芻議》中說:“技法是學書者從業餘跨入專業領域的必經門檻,是書家藝術創新的必備手段,也是書家形成個人風格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就是必須加強文化意蘊和人文精神的傳承。為什麼古人的字比當代人的字耐看,古人的書法氣韻古雅、越看越有味道?而當代很多書法人寫出的作品寡淡而乏味,說到底還是存在著嚴重的文化缺失。

因此,理解和傳承古人書法經典碑帖中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意蘊,是當代學書人應該樹立起的具有根本意義的學書觀念。

學習書法重在對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傳承

書法離不開文學性。長期的書法實踐表明,文學與書法家情感的契合對書法創作意識和作品藝術風格的形成,往往有著根本性的意義。書法史告訴我們,古人學書法時把國學文化的基本功打得十分紮實。古代書法大家的作品之所以能經過千百年流傳至今,除了優美的書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動人的內容。

王羲之的《蘭亭序》,不僅妙在書法,而且吸引人在“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打動人的不只是字,更在於“稿”;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精彩的不只是書寫,還有精闢的“詩”。這些立意於點畫之間、寄情於墨韻筆端的佳作,可以穿越歷史的長河。項穆《書法雅言》中說:“法書仙手,致中極和。可以發天地之玄微,宣道義之蘊奧,繼往聖之絕學,開後覺之良心,功將禮樂同體,名與日月並曜。”劉熙載《書概》亦有:“高韻神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

好的書法與好的內容是相輔相成的。揚雄《法言·問神》中說:“言不能達其心,書不能達其言,難矣哉。”張懷瓘《書議》中說:“論人才能,先文而後墨。羲、獻等十九人,皆兼文墨。”古人論書,皆文墨並舉。

學習書法重在對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傳承

當代不少學書人囿於筆法和墨法,甚或曲解筆墨,活脫表現出對學養的漠視和對書法作品形式的畸形張揚。因此,直面當今書壇,有必要重新審視當下的書法生態,有必要呼喚“書卷氣”的重新迴歸。翁同龢有聯:“墨翻衫袖吾方醉,腹有詩書氣自華。”

書卷氣是書家胸羅萬有、腹藏詩書的一種文化氣質的自然流露,是書法作品所洋溢的一種高雅氣質和脫俗韻味。多讀書可以改變人的氣質,當代學書人必須重視讀書,讀好書,重視讀書養氣對書法品位、格調的作用。學問豐富,識見不群,那麼,書法作品自然充滿書卷氣。

學習書法重在對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傳承

傳統哲學思想是書法的靈魂。書法的線條在結體構成中遵從對立統一法則。陰陽學的辯證思想與老莊的宇宙論、認識論以及方法論有著直接的內在聯絡。中庸之道是一種中和的生活態度,也是我國文化的核心。

“中和”之美是書法美學的最高理想境界,在傳統書論中論及“中和”之美者比比皆是。孫過庭說:“志氣平和,不激不厲。”項穆說:“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又說:“今於中和,斯為美善。”要求情和理有機結合,情感的抒發不超過理性的規範。

當代學書人在逐步建立起書法審美意識的過程中,應不斷掌握中庸之道在書法創作中的運用,不斷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傳統文化內涵,注重體現黑與白、虛與實、重與輕以及柔美與剛勁的相互對應關係。

書法,能夠體現出一種古今相通的人文精神。書法的“字如其人”觀念,自漢代蔡邕就明確提了出來。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蘇東坡說:“古人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黃庭堅說:“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

學習書法重在對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傳承

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歷代書家所強調的是書品即人品的重要性,其所流傳下來的經典書法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人格的烙印。我國傳統哲學的“陰陽五行”思想,就對書法家提出了品性、學識、智慧、功夫、情趣等五種素質要求,而且之間要能夠實現和諧相生,平衡發展。

而“克己修身”的思想,更是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所極力強調的“修身”,認為“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一切都從“反求諸己”開始,並以“反求諸己”為著力點。

歷經三千多年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書法藝術,不管是在結字法則、學習方式、章法謀篇上,還是在系統的書法理論裡,都體現出“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德藝並重”的人文精神。

學習書法重在對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傳承

學習書法重在對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傳承

眾所周知,書法領域裡講求的是技進乎道,學富品高者優。儘管當今時代,社會文化環境與書法的生存狀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當代學書人還應從傳承中正確樹立符合主流價值取向的書法立場,約束自己的行為規範,恪守做人的原則底線。

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必須不斷加深理解傳統文化是書法藝術賴以依附的基礎,自覺將自己浸潤在傳統文化中修身養性,涵養情操,與古為徒,不斷豐富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