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道德的基礎是情感?人們對善惡的不同感情,會產生不同的實踐行為

由 輕輕聊歷史 發表于 舞蹈2023-01-25
簡介沙甫慈伯利獨創了“道德感”這一概念,他認為人天生,就有一種內在的道德感官,這種能力能夠辨別情感是否合宜,以及對行為的美醜善惡,直接作出判斷,不需要透過人為理性的判斷過程

腳和手瘦的人命好不好

沙甫慈伯利是西方道德情感主義的奠基人,當時的主流思想是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他們在道德原則和善惡的價值判斷上各不相同。

或主張道德原則和道德知識,來自人的感覺經驗,道德上的善惡由苦樂感決定;或者強調道德觀念,源自於天賦的經驗,突出理性對道德的重要作用。

道德的基礎是情感?人們對善惡的不同感情,會產生不同的實踐行為

而沙甫慈伯利另闢蹊徑,認為道德既不來源於“理性”,也不是來源於“經驗”,主張情感才是道德的基礎,由此開創了情感主義倫理學的先河。

在沙甫慈伯利看來,道德起源於情感,道德實踐只有在情感意識的支配下才能實現,才具有一定的道德價值。

道德的基礎是情感?人們對善惡的不同感情,會產生不同的實踐行為

人們感知善惡的情感不同,便產生了不同的實踐行為。

沙甫慈伯利獨創了“道德感”這一概念,他認為人天生,就有一種內在的道德感官,這種能力能夠辨別情感是否合宜,以及對行為的美醜善惡,直接作出判斷,不需要透過人為理性的判斷過程。

道德的基礎是情感?人們對善惡的不同感情,會產生不同的實踐行為

然而,沙甫慈伯利並沒有對這種,道德感支配的道德判斷模式,與方法進行詳細論述,其對道德感的研究,也缺乏具體系統的論證。

但是他思想的開創性意義不容否定,尤其對哈奇森、休謨與亞當斯密這些後來的,道德情感倫理學研究者,產生深刻的影響。

道德的基礎是情感?人們對善惡的不同感情,會產生不同的實踐行為

弗蘭西斯哈奇森是繼沙甫慈伯利之後,西方道德情感主義學派的重要人物,是亞當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學的道德哲學老師。

如果說早期的道德情感學者,給了亞當斯密情感理論的啟蒙,那正是他的老師,使他產生對道德情感研究的興趣。

道德的基礎是情感?人們對善惡的不同感情,會產生不同的實踐行為

哈奇森在多個領域如法學、倫理學、經濟學等都對亞當斯密產生深刻的影響,這些為亞當斯密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研究,奠定了基礎。

哈奇森以其道德感學說和徹底的仁愛論聞名,道德感以人先天具有的情感為核心,是人的一種特殊的感官機能,是人類心靈對其行為道德善惡的感知,是人們某一物件贊同,或反對的道德觀念上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