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考前如何高效“突擊”複習(適用所有學科)

由 孟皓教物理 發表于 舞蹈2023-01-29
簡介比如特殊法測電阻的題目,很多學生都覺得難,不會做,但換個視角去看可能就不一樣了:想測電阻,我們初中的辦法就是用導體兩端電壓除以透過導體的電流大小,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這兩個資料

六分之一改成百分數是多少

馬上就進入期中考試周了,北京的學校基本上都安排在十月最後一週和十一月第一週考試。

考前最後一個週末,有的學生決定“擺爛”,學得啥樣就啥樣,要用考試來“檢驗”自己的水平;有的學生在努力複習,找來各種試卷“刷題”,期望碰上“真題”;還有一些學生聽老師的話,看教科書、筆記、試卷,可不知道重點在哪,看了又好像沒看,抓不住要點。

在我看來,考前“突擊”複習哪怕是最後2個小時也是有用的,找對方法,抓住核心,效果也可以非常好,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怎麼做。

鞏固知識點是基礎

第一步是複習鞏固知識點,畢竟這是一切的基礎。很多學生會翻看教科書,但我更建議看思維導圖,或者課堂筆記。

教科書上內容比較全,但是資訊量太大,儘管分了章節,但我相信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把書上的每個字都按順序記下來,多數人是記不住那麼多內容的。而如果你“挑”著記,這個篩選的工作反而會消耗大量的精力,降低學習效率。

課堂筆記是多數人的選擇,在我看來它也可以用,但沒有思維導圖那麼好使。我檢查過很多學生的筆記,工整的雜亂的都見過,但格式幾乎一模一樣,因為都是照搬老師的板書。這種筆記只能叫做“濃縮版教科書”,而不能算是思維導圖,因為這裡面沒有學生自己的思考過程,學生無法有效地把知識關聯起來,看起來還是一頁一頁的文字。

思維導圖效果最好,因為它可以幫我們對知識進行分類、分層和關聯,真正做到“把書讀薄”。思維導圖,看名字就知道它是模擬我們思維方式製作的地圖,就好像說到樹葉,你會想到秋天的落葉,也會想到春天的新芽,還會想到生物課上講得葉子結構,以及不同植物有不同的葉片形狀等等,從這當中任意一個想法再擴充套件,比如落葉,還能再想到紅色的楓葉、黃色的枯葉、手掌形的楊樹葉,扇形的杉樹葉等等。

考前如何高效“突擊”複習(適用所有學科)

這正是我們思維的特點:靈活的關聯性和無限的擴充套件性。思維導圖可以幫我們把書上看似零散的知識點重新做關聯,使我們更容易透過一個知識點記住另外幾個知識點,再擴展出更多的知識點。

以物理舉例,提到電,你會想到帶電現象,也就是吸引輕小物體;還有正電荷負電荷,來自於摩擦起電的實驗;還會想到利用電荷間同性相斥的原理製造出的驗電器,以及常見的導體、絕緣體。想解釋為什麼摩擦會起電,就要從原子結構說起,而進入原子級別的微觀世界後,又會想到從這個視角看待電流、電壓、電阻的樣子,引出“微觀電學”。等回到現實世界,就進入了電路的研究,各種元器件,電流表、電壓表,串並聯電路等等。按照這個順序來記,相信你能記得非常清楚。

重做難題加深理解

在記熟基本知識點後,我更建議透過難題來進行復習,因為這些難題更能展現對知識的考查深度,也能看到如何將知識應用在實際中。

難題的難點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包含的知識點更多;二,對知識的描述方式與常見的不同;三,知識點間的變化轉換更多。這就好像我們在學校學廣播體操,都是先教基本動作,再連起來做形成一整套,基本動作就是前面的記知識點,然後將不同的知識點重新排列組合構成每一節,最後再將所有的動作串起來,成為完整的一套操。

比如初三的期中考試基本上是以電學歐姆定律為節點,定律的內容很簡單,就是I=U/R,也就是告訴你一個裝置上的電壓和電阻,你可以計算出電流,計算題的第一題往往就是這麼個簡單的套數。

如何提高難度呢?透過增加電路中裝置,當一個裝置的屬性發生變化時,考察其它裝置電壓、電流的變化,這就是動態電路的問題。而改變裝置屬性的方法也很多,可以透過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可以使用敏感電阻,還可以加入槓桿(油量表問題)等等。

難度還能再提高嗎?可以。裝置多了自然涉及到元件連線,就可以把串並聯電路特點融進來,也就是串聯等流分壓,並聯等壓分流,並利用這個特性對電路故障進行判斷。並聯電路的故障我們不考,因為哪個用電器不工作就是有故障,無需判斷;串聯電路故障我們要先判斷問題所在,是短路還是斷路。短路意味著有個裝置變成了導線,R=0,斷路意味著電路中存在一個電阻極大的“斷點”,再透過串聯分壓的特點,去尋找U=0的短路位置或是分壓極大的“斷點”位置。

還可以再提高難度嗎?那就到了“極值”問題,問你接入電路中滑變的最大最小阻值,或電壓表、電流表示數的最大最小值,再或是判斷現有實驗工具能否順利完成實驗等。這一看就知道計算量不小,有的同學拿起筆就趕緊算電壓、電阻、電流去了。注意了,這類計算有個便捷的演算法,也就是利用電路分流分壓規則,減少對歐姆定律的使用,直接透過比例去進行計算。比如串聯電路的分壓,是按照電阻規則來分配的,如果拿到了電壓的比例關係,也就等同於拿到了電阻的比例關係,不需要算出電流,基本上用口算就能出結果。

考前如何高效“突擊”複習(適用所有學科)

難題對知識點考察的綜合性更強,也能讓我們更好地體會知識點間的關聯性,複習一個題頂多個題的效果。

分析錯因改進方法

很多學生不喜歡看錯題,覺得已經改過錯了,沒什麼可看的,還有的人說這是“恥辱”,不願再回首。但在我看來,錯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分析工具,分析什麼?分析你的知識盲區和不良答題習慣。

有的同學會納悶,知識點我都記下來了,為什麼還有知識盲區?有不少知識點我們常見的考察方式就是辨析,正著說反著說讓你判斷對錯。比如內能、熱量、溫度三者關係,溫度高則內能大,內能大則溫度高,前者對而後者錯。有的同學把這句話背下來,但時間久了難免會忘,忘了就容易出錯。晶體熔化和水沸騰,都是內能持續增大而溫度保持不變,不知道這兩個特例,溫度和內能知識點間就存在了“盲區”。

考前我會讓學生在錯題旁邊寫上錯因和改進方式。有的同學覺得我錯了就是因為不會,或者因為馬虎,或者沒看清條件等等,這些其實都是答題習慣的問題。

拋開“真不會”不說,有很多的“不會”其實是因為對知識的理解不透徹造成的,這需要你去檢查自己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比如特殊法測電阻的題目,很多學生都覺得難,不會做,但換個視角去看可能就不一樣了:想測電阻,我們初中的辦法就是用導體兩端電壓除以透過導體的電流大小,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這兩個資料。最常見的伏安法,就是分別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去測,特殊法則是少了一塊表,但多了一個定值電阻,這時我們先用手裡的表把裝置上的一個數據測了,另一個數據沒法直接拿到,那就轉換成定值電阻上的資料。如何轉換?想轉換電流就用串聯電路連線,因為串聯電路等流;想轉換電壓就用並聯電路連線,因為並聯電路等壓。轉換完再用歐姆定律算出來就OK。初二的特殊法測密度其實也是這個思路,缺什麼資料就去做轉換。

“馬虎”也是一個很寬泛的錯因。馬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審題不細緻造成的,那我們需要想辦法讓自己細緻起來。最初級的辦法就是圈起來,把題目中的關鍵資訊都圈出來,可是圈多了不僅顯得亂,對有些同學來說,圈出來只是一個動作,自己還是想不起來要去關注這個資訊。所以我想了個“高階”辦法,那就是畫圖,邊讀題邊畫示意圖,不僅能準確識別資訊,還幾乎不會遺漏資訊。文字多了我們會跳著看而感覺不到,但圖上少了東西那可是掃一眼都能發現的。

自己整理完錯因,也能直觀感受到哪種錯誤是自己經常犯的,在答題時就要提醒自己一句,這次會不會犯相同的錯誤?提醒幾次之後還會進一步想辦法改進,壞習慣改了,分數自然也更容易拿到。

說了這麼多,最後還是預祝大家在考試時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