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草原上的文體盛會:馴犛牛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舞蹈2023-02-03
簡介近年來,川西北高原草原各縣高度重視犛牛產業發展、犛牛文化傳承保護,積極推進“帳篷旅遊”“牧民生活體驗”等以犛牛文化為核心的旅遊專案,在狠抓犛牛產業發展的同時,注重犛牛文化的挖掘和傳承保護,帶動當地牧場修復、牧區振興,帶動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成年犛牛腿多少斤

本文轉自:四川日報

草原上的文體盛會:馴犛牛

3月23日,25歲的貢波初在阿壩州阿壩縣賈洛鎮班瑪拉塘村牧場放養犛牛。每年通過出售犛牛,她家收入在10萬元以上。

草原上的文體盛會:馴犛牛

牧民群眾在當地舉行的犛牛文化節上跳起自創的犛牛舞。

草原上的文體盛會:馴犛牛

阿壩州紅原縣邛溪鎮的牧民使用捻線機手工製作犛牛絨毛線。

草原上的文體盛會:馴犛牛

阿壩州紅原縣積極推進“帳篷旅遊”“牧民生活體驗”等以犛牛文化為核心的旅遊專案。

草原上的文體盛會:馴犛牛

騎在光滑牛背上的騎手又抓又拽,和公牛展開“決鬥”。

草原上的文體盛會:馴犛牛

騎手奪得好成績後向觀眾致意。

草原上的文體盛會:馴犛牛

騎手提前在柵欄裡騎上犛牛背,準備開始比賽。

圍欄剛一開啟,暴躁的公犛牛就迫不及待地衝了出來,在場地裡橫衝直撞。騎在光滑牛背上的騎手又抓又拽,和公牛展開“決鬥”……8月3日,獨特的馴犛牛比賽在阿壩州紅原縣舉行,這是當地為豐富紅原大草原獨特的犛牛文化、展現農牧民群眾原生態生產生活方式而舉辦的文體活動。

紅原馴犛牛比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被馴的全是川西高原上最雄壯的麥窪公犛牛。當日,來自紅原縣各鄉鎮的牧民騎手按照編號順序依次進場,在監督人員和現場工作人員的配合下,用皮繩套住任意一頭公牛進行比賽。這些從未被人騎過的公牛身上無鞍也無鐙,騎手只能坐在光禿禿的牛背上,靠左手抓住牛頸,右手拽住牛尾,兩腿夾緊牛身來掌握平衡。圍欄一開啟,狂野的公牛便大發“牛脾氣”,在場地裡上躥下跳狂奔不停,拼命想把牛背上的騎手給摔下來。騎手要憑藉超凡的膽量和技藝在牛背上“起舞”,馴服這些最狂野的麥窪公犛牛。比賽現場,觀眾的歡呼聲經久不息,沸騰在整個草原。

麥窪犛牛主要棲息在川西北高原紅原大草原。這裡是我國重要的草原牧區,宛如鑲嵌在川西北高原上的一塊綠寶石。群山環繞的廣袤大草原上江河奔流,是黃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功能區。

近年來,川西北高原草原各縣高度重視犛牛產業發展、犛牛文化傳承保護,積極推進“帳篷旅遊”“牧民生活體驗”等以犛牛文化為核心的旅遊專案,在狠抓犛牛產業發展的同時,注重犛牛文化的挖掘和傳承保護,帶動當地牧場修復、牧區振興,帶動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幸福感明顯提升。

連結

麥窪犛牛是青藏高原型犛牛的地方良種,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區域,主產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瓦切、麥窪及若爾蓋縣包座一帶,是青藏高原牧區珍稀畜種資源。成年公犛牛牛角粗大,相貌粗野雄偉,體高為126釐米,體重為410千克。可馱重100千克,日行30千米連續行走7—10天。(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尹鋼 何海洋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