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舞蹈首頁舞蹈

從船老大到非遺傳人,七旬老人教你如何“打鑔”

由 長腿叔叔 發表于 舞蹈2021-05-24
簡介休漁期間,閒散的漁民們請來武術大師講授形意拳,無意間將武術與鑔結合了起來,後來因為祭祀和慶典等活動的需要,又融入了地方特色的舞蹈、音樂,形成了名為“漢沽飛鑔”的傳統民間藝術,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天津濱海新區的一張文化

漢沽飛鑔手上拿的叫什麼

從船老大到非遺傳人,七旬老人教你如何“打鑔”

北方人都愛說“別拿我打鑔”,所謂“打鑔”就是拿人開玩笑開涮的意思。可是你見過真正的“鑔”嗎?鑔最早是古代一種武器,武士手持兩枚銅片製成的鑔透過 劈、砍、割、切等動作在戰場與敵人周旋,還可以用作盾牌防身。很多史料都對鑔有所記載,甚至連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也屢屢出現。

從船老大到非遺傳人,七旬老人教你如何“打鑔”

到清代時漢沽一代漁民發現打鑔發出的洪亮聲音可以吸引魚群的注意,大大提高了捕魚效率,於是鑔就成了出海捕魚必備的器具。休漁期間,閒散的漁民們請來武術大師講授形意拳,無意間將武術與鑔結合了起來,後來因為祭祀和慶典等活動的需要,又融入了地方特色的舞蹈、音樂,形成了名為“漢沽飛鑔”的傳統民間藝術,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天津濱海新區的一張文化名片。

從船老大到非遺傳人,七旬老人教你如何“打鑔”

年過七旬的趙滿宗老爺子早年是漢沽漁船上有名的船把頭,在茫茫大海中劈波斬浪勇往直前,打了一輩子魚的他可能萬萬沒想到年近花甲卻因為世代相傳的飛鑔技能而獲得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代表性傳承人的榮譽。

從船老大到非遺傳人,七旬老人教你如何“打鑔”

從七十年代開始,趙老爺子就利用業餘時間組織飛鑔表演隊,在京津冀地區巡迴表演,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還創造性地對飛鑔這門古老的藝術進行了積極創新,編制出適合年輕人的太極飛鑔操,動作更加簡潔歡快,更容易被年輕一代接受,從而讓漢沽飛鑔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

從船老大到非遺傳人,七旬老人教你如何“打鑔”

曾經有一段時間,漢沽飛鑔後繼無人,年輕人普遍不瞭解,不感興趣,幾乎到了失傳的境地。趙滿宗老爺子和夥伴們不辭辛苦走遍天津濱海新區各中小學校,為小朋友免費教授飛鑔藝術,這樣無私的行動也獲得了天津市相關部門和領導的大力支援,最終讓這項傳統藝術重新煥發了青春。

從船老大到非遺傳人,七旬老人教你如何“打鑔”

最初剛剛開始走進學校時,趙老爺子也很擔心這樣古老的藝術是不是能被現在玩著網遊和手機長大的孩子們所接受,為此他還根據年輕人的特點,在教學中特意增加了一些更歡快的舞蹈動作,沒想到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校中報名參加飛鑔學習的孩子越來越多,因為名額有限甚至需要抽籤才能入選。

從船老大到非遺傳人,七旬老人教你如何“打鑔”

從漢沽河西第一小學各年級精選出的小同學們,每週會抽一個下午聚集在操場,跟著趙爺爺和其他老藝人一起學習。每到這一天,學校就跟過節一樣歡樂,小朋友們下課後早早就下來幫老師們忙前忙後,別提有多興奮。

從船老大到非遺傳人,七旬老人教你如何“打鑔”

一般經過半年多的練習,小學生們就可以將“漢沽飛鑔”練得有模有樣,一聲口令響起,原本嘰嘰喳喳的操場立刻就安靜下來,學生們矯健婀娜的身姿與鏗鏘震撼的鑔聲鼓聲,構成了校園裡一道別樣的風景。老一代的努力沒有白費,漢沽飛鑔這項擁有百年曆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算後繼有人了。

從船老大到非遺傳人,七旬老人教你如何“打鑔”

不過小學生們表演的只是些皮毛,要看飛鑔的絕活還是離不開老一輩藝術家,場下文靜羞澀的阿姨們一上場就震驚四座,花樣百出的高難度動作一個接一個,隨著激烈的鑔聲鑼鼓聲輾轉騰挪,上下翻飛,大概是練習飛鑔對身體各方面機能都有很大提高,看這身板這笑容哪裡像已經退休的老人啊。

從船老大到非遺傳人,七旬老人教你如何“打鑔”

老人們近些年已經在天津濱海新區免費表演和教學數千場,不辭辛勞將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帶進了城市鄉村工廠學校,讓更多人開始瞭解、喜歡甚至開始學習漢沽飛鑔,讓百年傳承的藝術煥發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