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由 奇葩大石兄 發表于 美食2021-06-14
簡介研究所所長陳素全系高階評茶師、高階茶葉加工技師、安溪縣祥華鄉茶葉協會副會長、非遺烏龍茶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傳承人,屢獲“安溪縣青年製茶能手、安溪縣青年拼配能手、安溪縣烏龍茶審評拼配大賽桂冠、福州安溪鐵觀音茶王賽清香型濃香型陳香型茶王、深圳安溪

午子仙毫多少錢一斤

跟達真老師,鍵哥約好了下午見面。地方是達真老師選的,寬窄巷子的

見山書局

。鍵哥住在雙流,遠一些,達真老師臨時約了文藝出版社的編輯,去取一套關於成都的書。我是閒人,看著導航去,早到。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見山書局是個雅緻的地方,名字極妙,若非處於鬧市,周遭高樓遮擋,怕真是見得到山。局主是個用心的人。看書,喝茶,聽古琴,看字畫,吃川菜。聽達真老師說,騷客詩會,新書釋出,多在此地。

太雅了,不敢隨意走動,取了本書,假裝在看。書是陳豔敏女士的《書與藝術》,副題,為美而生,與美同在。格調有,語言差了一些。前幾篇講朱光潛先生的美學,記下了兩句話,頭一句,有兩種人生活不藝術,一是俗人,二是偽君子,俗人缺乏本色,偽君子竭力遮蓋本色;另一句,美就是事物呈現形態於直覺的特質。本色用的好,直覺用的好,都一針見血。朱光潛,名不虛傳。

過了三點,看書易困,點了茶,正山紅茶,價格倒也不貴。

不多久,茶上桌,茶壺,茶杯用個米黃色,方形袖珍茶托託著。茶壺,茶杯精巧,直筒造型,中間凹下去,體貼人手。壺嘴扁平,蓋上介面的地方有九個小眼兒,便於壓力相通,出水穩,壺把兒龍紋,無繁雜細節,只看得出模樣,美學上講究,有魏晉風骨。現代人所言的極簡主義,自隋唐往前數八百年,服飾,家裝,器物,都看得出氣息,驚喜頗多。在審美上,我們比祖先差了太多,工匠精神也是如此。

茶只沒了頂,兩分鐘後加滿水,稍等,入杯,茶湯濃郁,紅裡發黑,端起來聞,有正山茶特有的烤紅薯味兒,引誘味蕾。先小啜一口,香之餘,苦衝舌,仔細咂摸,有麻椒味兒,再啜一口,麻到舌根兒,嘴唇,抽到腦後。猜想許是老茶。

茶跟酒一樣,越老勁越大,兩杯之後,渾身發熱,精神抖擻。

飲茶是祖先的智慧,道,法,自然。一片樹葉的旅行,見得到真知。此前對正山茶獨鍾,尤其單樅,像紀曉嵐吃花生豆,吃得出烤鴨子的味道。我自覺從單樅中品到了烤紅薯的味兒,原來人的味蕾上的個體差異,竟有如此趣味。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三泡之後,茶湯溫順,入嘴之後,由麻轉澀,湯汁不忙嚥下,在舌根兒攪攪,由澀轉甘。古人所言苦盡甘來,大概是從飲茶得來的人生經驗。這個過程急不得,急了,就變成水在物理意義上的轉變,由水為尿,此間微跡自然難得。

回了神,拿起書再讀,字字入眼。說話間,鍵哥從身後推我。

鍵哥四十八,愛好攝影,光頭,像長翻的葫蘆,留山羊鬍,戴眼鏡,手袋佛珠,經濟自如,時間自如,對年輕小姑娘,正經有殺傷力。

鍵哥點一杯綠茶,在對面坐下。我跟鍵哥認識,是因為達真老師。達真老師未到,兩人之間並無太多交流,各自飲茶,頭頂的吊扇呼呼的響。

我順著玻璃窗看窗外,有美女,面容,身材都好,喊了鍵哥一起,兩人淫笑。男人之間的默契,永遠是女人。這個道理是相通的。

看美女,時間過的快些。達真老師來的時候,剛過了午後四點,許是也點了一杯綠茶,忘了。達真老師問,看什麼書,我合上書,對面兩人笑,我回,裝文藝。

達真老師先聊起女人,從自家開始。這幾日嫂子不在,暢快了一把。鍵哥接話,說,女人盯得緊,女人愛嘮叨,女人事兒多之類。我已有幾年婚史,起興附和。最後,達真老師打總結,說,要不是性,男人更願意和男人做朋友,深以為然,從人性出發,道出本源,話糙理不糙。不過,這話,反過來說,要不是因為性,女人更願意和女人做朋友,是否奏效,不敢惘斷,日後向女性請教。

過六點,點了菜,兩瓶酒,鍵哥平日養生,只倒了一杯小啜,剩下的我和達真老師平分。達真老師酒力差些,幾口下去上了臉,不過話說的很妥當。這就是飲酒的最高境界,不勸酒,不買醉,不你死我活,不吹牛逼,歡喜。

飯後,又接著飲了茶,對面兩人茶杯顏色明顯見淡,只有我的杯還是紅撲撲一汪水,澀味淡了,香味依舊,竊喜,心想對面兩個老傢伙不會飲茶。

剩下幾日,各自都有安排,我不好叨擾,只好自尋逸處,窩在人民公園鶴鳴茶舍,喝茶,看書,碼文。

鶴鳴茶舍大概是成都最出名的茶舍,上過不少影片,匾提的一般,俗了點,但卻有著中國人飲茶的獨有氣質,市井味重,隨心,隨性。功夫茶自然微妙,但與老百姓日常相距甚遠,倒是這孩子哭大人笑,瓜子皮滿天飛,頗具普世姿態。

毛峰,常點。葉子泡在蓋碗裡,蓋虛蓋著,兩分鐘揭開蓋再看,葉兒根根紮在水裡,像書法中的柳葉點,像劍。綠茶不經泡,命短,但前幾泡,口口提神,夏日多飲,止渴生津利尿。

書,看的是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評論界說汪先生是中國最後一位純粹的文人,此前讀其短篇小說集《受戒》,還不以為然,直到翻看了《草木》一書,才覺出道理。感嘆中國評論界有能人。鬼才黃永玉說汪先生是中國文章寫的最好的,從文學角度看,真理。《人間草木》篇篇驚奇,最叫人稱快的是《葡萄月令》一篇,從一月到十二月,葡萄一生的姿態的都在其中,語言質樸,甚有俏皮,內中境界有禪意,全是生活。且來看其中幾句:

一月下大雪。

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

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裡。

二月裡刮春風。

立春後,要刮四十八天“擺條風”,風擺動樹的條,樹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

下雪了,我們踏著碎玻璃渣似的雪,檢查葡萄窖,扛著鐵鍬。

看著這樣的文字,猜想汪先生該是一位長不大的老小孩,沒錯,老小孩。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讀書的樂趣之一是能催生人的寫作慾望,於是翻開本子,寫未盡之文,不用故作深沉,入境極快。邊上有人問我,在改作業,老師啊?我回,不是,那人又看看,笑著離開。

寫久了才覺出茶已涼,只好端起蓋碗,一口氣飲了,再加滿熱水,放著。身子不適,翻開書往後看,一篇《尋常茶話》又給我驚喜,自覺尋常一詞語飲茶放在一起,最恰當不過。文中一段關於老舍飲茶的文字,實在有趣。老舍一次去莫斯科開會,蘇聯人為老舍準備了茶水,可還沒喝幾口,服務員就給倒了。老舍先生大罵,他媽的,他不知道中國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這話沒錯,中國人喝茶確實是從早喝到晚的。坐在人民公園,抬頭看看,大多數都是早上來,喝一天,餓了就在這吃,困了就偎在椅子靠背上眯一會,打個盹兒,醒來再喝。這是生活常態,是心境,是道,是法,是自然。咖啡沒有這種特質。

成都近日多雨,且多在午後,連續兩日,正坐著,暴雨傾盆,像有人站在雲上往下倒,只好靜靜地坐著,等雨停。坐在沒有遮擋處的茶客,端著茶碗往亭子下鑽,亭下人也不計較,挪挪桌子,挪挪椅子,,將就著擠在一起,等雨停,也不忘啜幾口茶。我看到了狼狽中的灑脫。

成都六日,飲茶大概如此。

辛酉年春,驚蟄方過,長安城又陷入冬天般的寒冷,陰雨天持續至今,陝西南部漢中老家打來電話亦是如此無二。作為一個茶農老說,一年中最重要的時期已經到來,新茶即將上市,各地茶區都將陸陸續續開園採摘頭茬。然而這兩年全國經濟的冷清蕭條,使我腦中閃出路遙先生《平凡的世界》的開場白, 如是說“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

對於歷史我就不贅述了,漢中這座城市相信每一個漢人都應該瞭解,不是英雄,不讀三國,這片三國時期的古戰場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它的影子,正如我的家鄉漢中勉縣,智者墓,英雄冢,都是時代的見證。定軍山下諸葛武侯的英靈棲身之地,十二連珠山威嚴肅穆,天地靈氣盡匯於此,怎得不說是龍脈之地。秦嶺隔絕,西蜀閉塞,更是丞相六出祁山的用武之地,作為一個地地道道勉縣的農民,我熱愛這片土地,對諸葛丞相更是深深的崇拜,敬仰。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閒話少敘,沿著定軍山左側的天蕩山一路向西就是回家的路,這個時間段公路兩邊開闊的油菜花海一望無際,與片片青山緊緊相連,這一黃一綠呈現出一副大自然的金碧輝煌。你會隨處看到四川一帶的養蜂人在路邊,田邊擺滿了蜂箱,記得小時候去鎮上中學讀書,小夥伴們只能騎著腳踏車來回,每每到了這個季節最擔心的恐怕也只有漫天飛舞的小蜜蜂了,要是被它蜇了,可就不好玩。友情提示,來漢中看油菜花的朋友千萬別為了拍美照去花海中找刺激喲。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早晨六點多天剛亮那會你就會看到很多老老少少的村民帶著茶簍子上山了,清明前這一個多禮拜可是農民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也只有這個時期的鮮葉賣的最貴,所以但凡全國各地的明前茶都被炒作的很貴,於普通人來說那是奢侈品。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陸羽《茶經》雲“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三月底,四月初這段時間沉寂了半年的茶樹剛剛萌芽,米粒大小的芽頭正是製作上等綠茶的最佳材料,飽食天地靈氣。日月精華,肥胖而勻實,跟雨後茶空心細長相比那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當你有機會親身體驗一把這種自然的生長過程你就能知道一片樹葉後的天價茶市。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漢中仙毫系“寧強縣的寧強雀舌,勉縣的定軍茗眉。西鄉縣的午子仙毫”之總稱,各縣自有其特色,生產規格及工藝都是統一規範,其茶型細若女子之眉,適用於透明玻璃杯泡,好茶配好水,水溫控制在85到90度左右,基本泡茶順序進行,湯色清涼,香味清新自然,回味甘甜,茶型立於杯中,猶如女子在杯中翩翩起舞般優美,驚豔而不妖,不沾半點紅塵俗世,善而柔者,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是我個人對於漢中仙毫的描述,還請諸位賜教,品牌就簡單的科普到此。

一斤成品幹茶需要8萬多根芽頭才能炒製出來,也就相當於平均四斤多鮮葉才能製出一斤幹茶,更是需要幾個成年人從早到晚出手採摘,再縮手放進茶簍子17萬次才能出產一斤成品幹茶的原材料,可想而知,換作是你,不管你是白領還是公司高管及大老闆,如此艱辛的勞動下獲得的報酬汝可願意嘗試?看上去茶葉的價格有時候讓人咋舌,但是實話跟你說一個成年人摘一天到晚的鮮葉也只有一個建築隊小工的工錢,然而幾個成年人加在一起的一天才能產一斤幹茶,後期的加工炒制工序更是要通宵熬夜,繁重的體力勞動,短短的兩個月茶期,何其不易啊,倘若你能碰到一個正直而堅守本質的茶農,倘若人家給你泡一杯茶,請以尊重的態度細細品味,飲盡那杯茶水。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泡好一杯茶的感動讓我們有“在家自在”的感覺——不論我們身在何處。“家”不一定是外在世界裡一棟堅固的房子或是一個漂亮舒適的空間,而是一種由心底散發出來的放鬆和接受的漸次滿足。

蔣蔣茶事的“主理人”蔣蔣,有著一張素淨清爽的臉,笑起來眼睛便會彎成小月牙,讓人忍不住想親近她。

秋季的午後,和蔣蔣坐在陽光鋪灑進來的茶室,聽著沙沙的竹聲,品著巖骨花香的大紅袍,似乎琥珀色的茶湯裡盈滿了她一路走來的故事。

在茶中追尋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要說蔣蔣跟茶的結緣,或許一句話就能概括:南方人,終日都是離不開茶的。

在馬連道的茶事服務中,蔣蔣算是後起之秀派。不過,在北京茶道圈裡,每逢外事服務或是行業盛會,她的身影都鮮明的穿梭在人群中。

作為一個致力於將中國茶文化走出國門的茶事服務者,蔣蔣的常規生活就是不斷輾轉在路上。這和她審評師兼茶藝師的身份多少有些不符,因為後者通常是技術實踐綜合型人才,但蔣蔣卻不僅僅滿足於這些。

剛開始做蔣蔣茶事的時候,打算設立一個門檻,哪些人才可以學茶,隨著課程的不斷開展,這個門檻逐漸就沒有了。

“這種變化也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就像我剛開始做茶藝師的時候,比較注重自己的衣著形體,手裡的籃子一定要拿得好,頭髮一定要飄逸。但是越到後面我越發現,茶本身和人的融合是由內而外的,一旦你與茶的接觸深入久了,即便你穿的不是茶服,長期浸潤在茶中的氣質會自然而然散發。所以,茶這個東西,無論你是喜歡,還是社交需求,大家都是可以來學的。”

她認為,不夠包容,會不易於自己茶性的形成,“隨物賦形 和而不同”才是符合茶人氣質的內涵。茶事服務的精髓在哪裡?在蔣蔣看來,就是由茶席的佈置開始,慢慢鋪展開來一條道路,在過程中儘量擯棄掉日常生活中的邏輯和規則,用心習好每一泡茶,要在茶湯裡喝出趣味,刪繁留簡的茶席佈置,會讓你拉近與茶湯的距離。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愛上茶,是一種戒不掉的癮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2008年至今,蔣蔣的茶事服務已有將近十個年頭。彼時的她還未曾料到,08年的經濟危機對整個馬連道茶行業帶來了的衝擊。當然整個衝擊是有潛伏期的,在2015年達到了質變,馬連道許多茶商陷入資金鍊斷裂的困境,似乎一夜之間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倒塌了。這個餘波多少對從事茶事服務的她存在一些影響。

“你永遠不知道生活會給你準備了什麼,遇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蔣蔣談及此感慨頗多。“08年經濟危機的時候,北京茶業企業商會成立了;11年,由商會發起的專業賽事——馬連鬥茶文化節開始一年一度搞起來了;在現場還有陳楚平老師帶著我熟悉鬥茶審評的各個環節,鬥茶大賽之後,自己對茶的理解和感悟,突然間就不一樣了,就好像味蕾參加了一場茶湯的探索之旅,一路載著你體驗了不同層次的東西……”

“習”是一切學識的入口。

“很多初識的朋友總是愛問我茶課到底在教什麼,我總是微微一笑,似乎隻言片語很難說清道明。”在蔣蔣眼裡,關於習茶的“術”和“心”,深受日本博德仙厓和尚《茶道極意》的影響:夫茶道,在心不在術,在術不在心。心術兩無,便顯一味,是為茶之妙道。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自然間成長的不止是物,還有人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蔣蔣每年都會花三分之一的時間深入到不同茶類的原產地,跟當地的茶農一起製茶,跟當地的傳人一起泡茶。中國的茶類產地,國外的茶類產地幾乎都走了個遍。“怎麼找茶,怎麼做茶,包括當地人跟茶的關係,都在自然界裡需要被找尋。這個看上去似乎和泡茶是無關的課題,其實是向茶的上游延伸的一個實地考察,更有助於後續茶課的豐富上。”

蔣蔣茶事的茶課裡,專門融入了一節中醫養生的課程。在蔣蔣眼裡,六大茶類的功效其實是共通的。“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只有自己最瞭解,一定要讓不同體質的人喝到最適合他的茶。我在教茶的時候會相對客觀的告訴學員這些淺顯易懂的知識,而不是因為我要售賣什麼就極力推薦什麼,就是簡簡單單的把標準告訴她就可以了。”

相較於其他機構的茶事,蔣蔣茶事的最大優勢:把沖泡和審評相對融合了,學員在學習的時候既能學泡又能習鑑。“我希望從蔣蔣茶事走出去的學員,既能沖泡好這杯茶又能很好的分辨出這杯茶的品質。”

“你我此刻,因茶而遇。山上的歲時,茶知道。因茶,我們更懂自己。”

迄今為止,蔣蔣和她的蔣蔣茶事,走出了數千名茶藝審評學員。

她們更像是蔣蔣散落在不同地方的“蒲公英”,落地生根。

“蒲公英”能紮根的地方,勢必會帶著蔣蔣對茶的衷心飄蕩開來。

光陰似箭,人生經歷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長,從童年的家庭生活到步入社會參加工作,而後成家立業、娶妻生子。人經歷了多了,總喜歡回想過去,那些歲月中的坎坎坷坷、歡歡笑笑,那些我們逝去的青春。感嘆,回不去了。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人的感知記憶分為視覺記憶、聽覺記憶、味覺記憶、嗅覺記憶和觸覺記憶。有的記憶時間很短,有的卻很長。科學家發現視覺記憶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就可能淡化,而產生嗅覺和味覺的事物卻令人記憶長久。就像我們不一定記得小時候媽媽長什麼樣子,但是我們很容易記起媽媽做的飯菜的味道,那是某種飲食以它獨特的滋味濡染了你的味蕾,刻寫在你舌苔上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感覺記憶。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茶能帶給我們多種感知記憶,無論是茶葉的外觀、氣味、滋味溫度還是茶葉的質感。喝茶時不知不覺形成的這些感知記憶能長期儲存在我們的腦中,當我們喝到某一款茶的時候,它就像一把記憶的鑰匙,幫你開啟時光的隧道。這種混合型的記憶甚至可以在我們腦海中形成很具象化的感覺,讓你想起某個人某些事甚至是當時的環境和心情。這遠遠比起我們看到一幅老照片或者一段老影片要更有親切的感覺。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人們說茶有靈性,想必是透過喝茶品茗的那一瞬間,以一種安靜的方式重新翻啟我們的記憶,給心靈帶來一種久違的感受。還記得和父母親人喝茶聊天的溫馨;還記得和朋友品茗聚會的愉快;還記得當年喝到一款好茶時的激動;還是說那段歲月中自己的模樣……記憶是美好的,那是我們用生命換取的最珍貴的東西,無論它的味道是酸甜苦辣。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喝茶的時光也是美好的,總能讓人的心安定下來,無論是回想過去還是展望未來。希望每個人都能透過茶,回憶那段美好的時光。或許你以前並不喝茶,那麼就趁現在這個時間享受一下品茗帶來的樂趣,或許不久的將來,這一刻也能成為你值得回味的美好記憶。

茶人,原是指直接從事茶葉採製生產的人,繼而又發展為從事茶葉產製貿易教育科研事業的人。茶人”兩字,最早見之於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茶中雜詠》詩中。隨著社會的發展,茶的傳播和茶文化的弘揚,茶人隊伍不斷擴充套件,茶人的內涵也在擴大。茶人的概念在更新。從狹義和廣義的不同層面來劃分。

茶人似乎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專事茶業的人,包括專門從事茶葉栽培、採製、審評、檢驗、生產、流通、教育、科研人員。

二、與茶業相關的人,包括茶葉器具的研製,茶葉醫療保健科研,以及從事茶文化宣傳和藝術創作的人。

三、愛茶人,包括廣大的飲茶人和熱愛茶葉的人們。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今天我們就講述一下【兩岸茶王】獲得者 非遺物質文化傳承人 陳素全 茶人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作為茶王之鄉的茶王,陳素全的名聲在外,在中國茶都他的品牌店內,掛滿牆壁的獎狀,放滿櫥櫃的獎盃,都在傳遞著主人別樣精彩的鬥茶歷程。陳素全愛四處賽茶,也愛種各地好茶,在老家祥華,陳素全默默耕耘著一個別樣芬芳的百茶園。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陳素全生於祥華鄉珍山村一個普通茶農家庭,自小幫父母採茶、製茶。忙碌之餘,一家人圍坐泡茶、談茶,也談收成。為做出好茶,他善於自我修煉,常請教當地茶師傅,碰到疑問則先做好記錄,然後跑到縣城新華書店買茶書。

一旦做出好茶來,他則四處跟人比茶。“2003年,獲評縣級青年製茶能手、青年拼配能手;2010年摘得福州茶賽清香型、陳香型老茶茶王桂冠;2013年,拿下陝西首屆鐵觀音茶王賽濃香型茶王,當日拍賣出每斤54萬元,創濃香型鐵觀音茶王拍賣最高價紀錄;2014年12月,兩岸鬥茶茶王賽,更是一舉捧回清香型、濃香型茶王。”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陳素全一路比茶一路獲獎,幾年下來,省市縣各級各類獎項不下幾十個,單鐵觀音茶王榮譽就有好多個,成就其在朋友圈中,作為安溪鐵觀音清香型、濃香型、陳香型金獎,安溪鐵觀音評審、拼配、烘焙金獎等全能茶王的美名。朋友戲稱他是“茶王專使用者”。

“比賽是為了自我促進。”對於朋友的捧場,陳素全很是淡定,“其實,我更願意做的是搜茶,然後就是種茶!”

茶王愛種茶

陳素全賽茶出名,愛收藏茶,在業界也是出了名的。趁著茶季空閒,或比賽領獎時間,他都要到各地去搜羅天下好茶。

每到大小產茶區,他會三斤五斤地帶回當地茶品。到臺灣嘉義縣,帶回文山包種茶;到杭州西湖,少不了當季龍井;到安徽,則念念不忘黃山毛峰……從九十年代至今,他已收集不下700種/次各類各種茶葉。

作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陳素全已著手建設傳習所,做茶品博物館,將來供更多茶客參觀、學習。好茶在屋,陳素全並不安生,近幾年來,他愛上種茶,種各種各樣的茶。

他先後透過創辦安溪縣鶴頂峰茶葉公司、安溪縣祥華珍山茶廠、珍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素全茶葉研究所,召集茶人才,彙集茶技術,對接茶科研,然後跑茶科院、進各地茶山、訪各地茶農,帶回一批批安溪能種、宜種的茶苗。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本地名種本山、毛蟹、黃金桂、梅佔,他種;紫牡丹、茗科1號、黃觀音等新品種,他也種;水金龜、鳳凰單樅、安化黑茶等外地名種,他都種。“每種茶,要麼5畝,要麼10畝或30畝,才夠規模。”站在儼然成為百茶園的雙髻山上,陳素全說,“當然,我最近還種了80畝的紅芽歪尾桃正宗鐵觀音。”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相信,透過比較,一定能夠獲得更多。”在鐵觀音樅中,陳素全這樣總結他的種茶經。

研究所所長陳素全系高階評茶師、高階茶葉加工技師、安溪縣祥華鄉茶葉協會副會長、非遺烏龍茶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傳承人,屢獲“安溪縣青年製茶能手、安溪縣青年拼配能手、安溪縣烏龍茶審評拼配大賽桂冠、福州安溪鐵觀音茶王賽清香型濃香型陳香型茶王、深圳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茶王、陝西省首屆安溪鐵觀音茶王賽濃香型茶王、兩岸鬥茶茶王賽清香型濃香型茶王”等省市縣級茶賽茶王榮譽,被業界譽為“茶王專業戶”,所獲陝西省濃香型鐵觀音茶王曾以每斤54萬元人民幣當日拍賣,創濃香型鐵觀音最高拍賣價紀錄。陳素全先後在《中國茶葉》等雜誌發表《鐵觀音烘焙方法與技術探討》《論安溪鐵觀音品質評審》《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工藝技術》等多篇學術論文,事茶之餘,雅好收藏。先後有泉州晚報、海峽導報、安溪報、福建電視臺、廈門電視臺、安溪電視臺等各級各類媒體報道研究所及陳素全事蹟。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