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山楂老樹開新枝,太行深山又見“山裡紅”

由 品星空物語 發表于 美食2021-05-09
簡介7月8日,到達南寨鎮北寨村,村民張小鵬開車引路,徑直把記者帶到了他和父親張學林種在村後荒溝的80畝山楂樹林裡參觀,青色的果子掛滿了樹枝

山楂凍了之後再化開還能吃嗎

山楂老樹開新枝,太行深山又見“山裡紅”

三面環山,豫晉交界。位於輝縣市北部深山區的南寨鎮,擁有不少萬丈絕壁,奇峰秀水。

大山深處,原始的自然生態得以保留,得天獨厚的氣候讓南寨鎮成為輝縣山楂當家品種“豫北紅”的主產區,山裡人親切地稱之為“山裡紅”。

7月8日,到達南寨鎮北寨村,村民張小鵬開車引路,徑直把記者帶到了他和父親張學林種在村後荒溝的80畝山楂樹林裡參觀,青色的果子掛滿了樹枝。

來到張小鵬家中,落座,主人端來用山楂幹泡的水,加點白糖,入口酸甜,一行人連喝好幾杯。

“老張,你都六十多歲了,咋還要種這麼多樹?”

“打小就在山楂樹下長大,看著山楂樹沒人管,心痛!”張學林答道。

“賣得咋樣?”

“這兩年不愁賣了,收購山楂的工廠多了,價格一年比一年高。”張學林邊說邊熱情地給記者往杯子裡添山楂水。

山楂老樹開新枝,太行深山又見“山裡紅”

盼荒山生金山楂樹去還是留

山坡上長了四五十年的山楂樹,有張學林兒時的記憶,但也有現實的無奈。

前些年,摻假售假的惡性競爭讓輝縣山楂沒了名氣,從村村都有山楂加工廠,到山楂賣不出也賣不上價。迫不得已,張學林扔下山楂樹不管,下山尋生計養家餬口。

但南寨鎮還有很多被困在大山裡的群眾。山楂樹指望不上,“紅膠泥”土地又長不了莊稼,全鎮28個行政村,貧困村佔22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4個,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薄弱。

於是,南寨鎮下大力氣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實施基建專案68個,讓山村舊貌換新顏。

張學林讓兒子重蓋了山中的老房。“山裡的光景也好了,還是上山來踏實。”在外闖過的張學林覺得在山區種果樹能掙錢,和他人合夥承包了荒山,一下籤了5年的合同。就這樣,2014年,張學林和幾個合夥人買了3萬棵梨樹苗種在了荒溝裡。“栽梨樹時,看著和俺歲數差不多的老山楂樹,沒捨得砍。”張學林說。

沒想到,梨樹“水土不服”,第二年,3萬棵樹苗成活的不到一成,反倒是順手被澆水和管理的老山楂樹有了近3萬斤的產量,雖然只賣5毛錢一斤,但也挽回了些損失。

這樣的結果,讓張學林沒想到,被他定為“配角”的山楂樹卻一躍成為地裡的“主角”,那段時間,他常去地裡,望著老山楂樹和枯死的梨樹苗出神。

“爸,接下咋辦?山楂樹還要不要砍?”承包期還沒結束,合夥人不幹了,張小鵬一面擔心父親,一面發愁在山坡荒地上種啥。

“不僅不能砍,還要好好管,梨樹苗都換成山楂苗!”張學林拍了板,“還是咱山裡的‘老夥計’靠得住。”

山楂老樹開新枝,太行深山又見“山裡紅”

老樹發新枝新樹苗漫山遍野

說幹就幹。張學林給張小鵬下了“死命令”,忙完城裡的活兒,就要回來搭把手,管管山楂樹。

澆水、施肥、修樹枝,一來二往,張小鵬對山楂的好感倍增:“山楂樹不嬌氣,給點兒水就能長,耐旱耐寒,生命力強,和咱山裡人一樣。”

山上灌溉不便,張小鵬找人挖了6口旱井用來儲水;實在缺水,他就僱人一桶桶往山上擔……在種山楂上,他從完成父親的“作業”變成了主動出擊。

漸漸地,張小鵬發現了問題。山楂的樹枝需要定期修剪,父親沒少費力氣,但那兩年的山楂樹的產量不太見漲,肥也施了,防蟲藥也打了,為啥?

“許多掌握的種植技術還是幾十年前的,出力不討好。”南寨鎮黨委書記侯玉敏接觸了不少像張小鵬父子這樣重拾山楂種植的農戶。為了幫他們一把,發展山楂特色種植,南寨鎮同河南科技學院、新鄉市山楂林果協會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幫助群眾種好管好山楂樹。

有了專家的幫忙,今年,張小鵬承包地上的老山楂樹抽出了新枝,新栽上的樹苗成活率也很高。

“這陣子雨水又多了起來,看這長勢,今年收成應該不錯。”說到這,張小鵬心裡挺踏實。

“這兩年,我們還積極爭取上級生態扶貧專案資金,引導群眾流轉土地,集中連片發展山楂種植。”侯玉敏告訴記者,透過合作社流轉土地,三官廟、大院、營寺溝、北岸泉等10個未脫貧村的山坡上,已經多出了1。5萬多棵新栽的山楂樹。

山楂老樹開新枝,太行深山又見“山裡紅”

發力深加工紅果子變“金”果子

山楂要想身價大漲,除了種植環節發力,還必須盯住加工環節。

張小鵬父子對此深有感觸:“鎮裡的山楂加工廠越來越多,山楂不僅不愁銷售,價格也在從兩三毛變成了兩三塊,節節攀升。”

但是最初,山楂面積的擴大以及產量的增高,曾讓張小鵬一度陷入焦慮:“直接賣果子不掙錢,種得少,還能自己晾曬或做成罐頭出售,但現在種這麼多山楂樹,豐收了,山楂果弄不好會爛在地裡。”

張小鵬不知道,他所擔心的正是南寨鎮努力的方向。這兩年,南寨鎮採取“政府+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湧泉食品、誠信大院等農業龍頭企業,對山楂種植實行保底收購,對於貧困戶,收購價更是高於市場價10%至20%。

“別看只是初加工,山楂的身價就漲在這裡。”在三官廟村山楂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生產基地,負責人王新生邊走邊介紹,不同的流水線上,山楂片、山楂顆粒以及山楂粉被生產出來。

除了初加工,凍幹山楂片和山楂凍塊的深加工更讓山楂價格倍增。“合作社2019年收購山楂140多萬斤,輝縣山楂17萬餘斤。”這其中就包括張小鵬家的,他繼續種山楂的信心更足了。

南寨鎮還在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山楂微粉、山楂萃取液等深加工專案開始實施,結合優越的山區環境,打造集大旅遊、大生態、大健康於一體的新型產業鏈。“要重振山楂產業,讓輝縣山楂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南太行地理標誌,讓這紅果子變身‘金’果子。”該鎮黨委書記侯玉敏滿懷信心地說。

“雖然個頭小,但黃酮素多,藥用價值高,好的品種一定要種下去。”一去山楂地,張學林就給兒子一遍遍說山楂的好,“這是大山的饋贈,啥時候也不能丟了‘山裡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