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張衛東:守望沙漠、綠化沙漠、建設家園|一刻·演講

由 一刻talks 發表于 美食2023-01-11
簡介14:54▲這是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會長張衛東的演講影片張衛東:守望沙漠、綠化沙漠、建設家園張衛東大家好,我是一刻講者張衛東,年輕時下海經商,獨闖過波蘭和東歐,我現在是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會長

沙產業草產業理論是誰提出來的

張衛東:守望沙漠、綠化沙漠、建設家園|一刻·演講

張衛東:守望沙漠、綠化沙漠、建設家園|一刻·演講

這是張衛東在一刻talks的演講。

一直以來,與風沙搏鬥都是沙區人民的一個重要工作。

對於沙漠的人來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那要如何理解人類生活與沙漠之間的關係,科學冷靜的與沙漠相處?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會長張衛東分享了他的沙漠故事。

14:54

▲這是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會長張衛東的演講影片

張衛東:守望沙漠、綠化沙漠、建設家園

張衛東

大家好,我是一刻講者張衛東,年輕時下海經商,獨闖過波蘭和東歐,我現在是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會長。我是一位地道的蒙古族人,在這裡我想用蒙語向大家問候。

大家知道我們內蒙古有兩大天然草原,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我們有四大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烏蘭布和沙漠、騰格裡沙漠、庫布齊沙漠;我們還有五大沙地,有呼倫貝爾沙地、有科爾沁沙地、有渾善達克沙地、有烏珠穆沁沙地,還有毛烏素沙地。

那麼內蒙古這些年來在生態環境和保護當中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那麼雖然我們內蒙古現在有像伊利、蒙牛、鄂爾多斯、包鋼稀土這樣馳名全國的企業。但是目前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表現在

我們日益增長的需要和我們的生態環境的關係問題

沙漠我們認為是自古以來地球單元就存在的,它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的時間,而沙地一般是秦漢以後才有的。

那麼我國著名草原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先生就曾定義說,沙漠是原生的,沙地是假沙地真草原,這說明

沙地過去是草原,只是由於人們過度地開墾,過度地採石,氣候的乾旱,使草原逐步演化成了沙地

那麼直到今天大家都知道,現在各媒體集中在宣傳我們內蒙古庫布其經驗,把庫布其經驗叫做庫布其的模式,中國的經驗,中國的方案。

我想庫布其模式也不是一夜之間從地上冒出來的,它是我們內蒙,甚至我們國家治理沙漠,綠化沙漠,產業治沙,沙區人民有組織的與風沙搏鬥的一個縮影,是我們幾代人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結果。

截止到目前,我們的沙區的發展出現了比較可喜的變化,我們整體惡化的局面得到了減緩,區域性局面有了良好的改觀,這是非常可喜的。

同時透過這幾年的產業發展,主要是我們踐行了著名戰略科學家錢學森先生的沙產業草產業理論。

我們有伊利資源集團、東達蒙古王集團、聖牧高科集團、天驕沙棘集團等近200多家企業深入到我們這些剛才所說的沙漠沙地,進行了生態保護開發建設。

截止到2017年,我們的

林沙產業已經達到了近400億元

。那麼目前沙區我們治理沙漠改造沙漠,綠化沙漠發展產業,我們主要的是以我們內蒙古乾旱少雨地區的鄉土樹種為主。

大家知道,我們主要以沙柳、檁條、沙棘、甘草、羊柴、花傍、黑果枸杞、桑樹、飼料桑、苜蓿草、文冠果等等,這些

既能防風固沙,又能給企業和老百姓帶來收益的這些品種

我們的政府,我們的沙區群眾和我們的企業,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有了更切身的體會。

那麼如何理解人類生活與沙漠之間的關係呢?

我們的導彈之父,敬愛的大科學家錢學森同志,破格擔任了我們自治區的沙產業、草產業協會的科學顧問,這給了我們自身從事這項工作有極大的鞭策。

我從那個時候就想,我們經過五六十年代,我們不正確的思維和為了生存,我們向沙漠索取,向沙地索取,破壞了沙漠,打破了沙漠沙地的平衡,使沙漠形成了沙進人退,人沙對峙的這種局面。

那麼怎麼樣改變這種局面?我們要

向科學學習,我們要向科學求知,但同時我們又不想,又不能大面積地大規模的向沙漠進軍,更不能一哄而起

這個時候就要很科學很冷靜的去研究沙漠,同時要從沙漠的歷史和它的規律當中尋找出來錢老的偉大構想。

我們知道沙產業的內涵,錢老強調的主要就是利用第六次產業革命的理論,就是大農業的理論。

當然這個大農業不單單是沙產業,草產業,錢老的這篇偉大的著作,之所以闡述

第六次產業革命,實際上是包括了五大產業,農產業、林產業、沙產業、草產業、海產業

那麼沙產業實際上還是最小的一個產業,但是最小的產業為什麼能夠在這麼困難的時候能夠崛起?這個完全取決於我們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戰略的正確。

那麼2000年以後,隨著西部大開發在內蒙等地的實踐,國家給了一定的資金的投入,那麼沙區的群眾抓住大好的機遇,在各級政府,尤其在我們學會這種自願自發的推動下,把這項工作向前大大的推進。

我們同時引進了一些高新技術,你比如過去的傳統治沙,我們把它變成

水衝法、平移法、無人機精確播撒、電站打孔造林,它大大提高了綠化指數的效率

同時我們的這些企業,尤其是我們2008年向烏蘭布和進軍的聖牧高科,這家企業我覺得非常了不起,也非常有戰略眼光。我考察了幾次,我覺得向烏蘭布和進軍,無疑是非常符合錢學森沙產業草產業理論的一次偉大的行動。

那麼沙產業實際上和草產業一樣,錢老強調的是知識密集型的,怎麼理解呢?就是說不是傳統的一般性的農業,它是要

集中了我們人類目前,現有的各種的一流的科學技術

比如說農業科學技術育種技術,太空育種技術,生物技術,這些一流的技術,我們用最小的資源,最省水的方式,來為人類來為我們國家三大危機提供未來發展的一種空間。

當然同時我們在沙裡也有吃沙、用沙、管沙的一些典型,比如說大家知道我們北京的2008年的奧運會的水立方鳥巢和2010年上海的世博會,廣場門前用的生態透水磚,它就是利用我們科爾沁的風機沙生產出來的一種透水磚,所以這些產品也逐漸在滲透到我們沙田當中。

那麼沙漠治理的最終目的是要還沙於草,還草於林,同時要發展沙產業。那麼最終的出發點是人,

最終的歸宿點還是人

我想我們在沙區發展沙產業、草產業,我們必須

尊重自然的法則

。那麼在宜林的地方則林,宜草的地方則草,宜灌則灌,宜橋則橋,還有一個宜荒則荒,不是我們把沙漠全部都綠化掉了,那是勝利,那也不一定是科學,因為沙漠這個地理單元是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科學性。

大家可能還不太知道,沙漠是一個非常非常有能力蓄水的一個蓄水庫,沙漠底下聚集著很大的水的能量。

但是這個地方的沙漠不同,地域也不太一樣,像烏蘭布和它因為背靠黃河,那麼它的黃河的腎部和本身幾千年積澱的水量就很大,那麼

在這些地方有綠洲的地方開發產業,這是可行的

那麼錢老也告誡我們提出來。那麼沙產業是有一個在沙漠和戈壁,能幹什麼和不能幹什麼的問題,這個必須要科學,要尊重自然法則。我們經常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我們一定要敬畏自然,保護我們的環境。

我想講一講在沙漠裡頭有這麼四位不同民族的人,他們守望沙漠、綠化沙漠、建設家園的小故事。

第一個我想說的就是在我們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的毛烏素沙地,有一位女同志,婦女同志,她叫尹玉珍,大家知道她是我們中國十大女傑,同時又是我們全國綠化模範。

尹玉珍是80年代初期,到了我們毛素沙地,找了一塊地方和丈夫安了家。這樣一個人,樸素的這樣婦女,經過近30年的和沙漠和風沙的搏鬥,她現在已經治理了近20萬畝的沙地的面積。它在這裡頭已經形成了非常好的生物圈和糧食,把茫茫的一片沙地變成了沃野和良田。

那麼她有一句話我覺得能打動我,她說

我來到你們內蒙,來到沙漠,我寧肯累死,我也不願意讓沙漠欺負死

。這就是她當時的真實的寫照。

那麼第二位是一位81歲高齡的蒙古族土爾扈特的老人,他叫班德,他在哪呢?他在我們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巴丹吉林沙漠的胡楊林當中。

這位老人使我感動的是,他在前些日子他仍然在講,

我生命不多了,但我不能離開胡楊林

。因為這是我的家鄉,我是本地人,我的老伴前兩年已經埋到了胡楊樹旁邊,我最終的歸宿也是像她一樣,我要永遠永遠的守護這片胡楊林,而且我要讓我的兒女們守護著我,也守護著胡楊林。

第三位就是和我基本上有同樣經歷的一位下鄉知識青年,他叫廷巴特,他下鄉紮根,已經不走了,已經將近40年了。

他在什麼地方?他在我們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既有草原,也有沙地,就是渾善達克沙地。廷巴特的背景是他的父親是一位高階領導幹部是軍人,那麼他當年下鄉,他就堅定了不回城,堅定了和當地的牧民成家。

那麼他經過這麼多年的自己的奮鬥,他已經成了一個牧區,發展草業,治沙新型牧民的代表。同時他還用他的智慧帶動了阿巴嘎旗地區草業的發展。

最後一位大家也知道,就是我們黨的領導幹部當中,治沙綠化的一位楷模,全國的道德模範叫蘇和。

蘇和同志原來是阿拉善盟的政協主席,他沒到退休年齡,他就主動

提前退休,他回到了他的家鄉額濟納旗,他一頭扎進了黑城子,十幾年如一日

。他身體不好,但是他信心很堅定,他黝黑的臉膛和堅毅的目光告訴我們,自己的家鄉只有自己建設自己守候,

他已經綠化了5000多畝梭梭林

所以我說我的初心我不改,我的始終我堅守,我希望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年輕同志,都和我一樣要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地走好每一步,認認真真的幹好每一件事,守護好一件事到終身,我想這是何等的幸福。

我今天仍然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沙漠大家不再懼怕它,大家可以親近它、走近它,愛護它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