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我為什麼會寫這樣兩本書?

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表于 美食2023-01-17
簡介此前幾年,我一直在醞釀名為“詩人傳三部曲”的小說創作計劃,第一部《徵旅》打算寫杜甫居留夔州的生涯,第二部《少年李的煩惱》寫李商隱早年戀愛情事,而第三部《池上》寫白居易晚年在洛陽的逸樂生活

唐詩雜論講的是什麼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馬鳴謙

本書的誕生,緣起於一次談話。

2019年9月,柳向陽兄過蘇州,我與茱萸在他過宿的旅店客房聊天。席間因講起李白、杜甫的一生行跡與創作的關係,就談到了古典文學(尤其唐詩)與地理空間的對應。聚焦到唐詩,我們當時初步決定了書寫4個城市,即長安、洛陽、成都和揚州。過後由柳向陽兄聯絡其他作者,唐克揚兄認領了長安,我認領了洛陽,茱萸兄認領了成都,而任之女史認領了揚州。

此前幾年,我一直在醞釀名為“詩人傳三部曲”的小說創作計劃,第一部《徵旅》打算寫杜甫居留夔州的生涯,第二部《少年李的煩惱》寫李商隱早年戀愛情事,而第三部《池上》寫白居易晚年在洛陽的逸樂生活。尤其《徵旅》的準備,此前我已閱讀了大量研究資料,對杜甫旅跡所至以及生活過的地理空間與創作的關係,感受尤為強烈。與柳向陽、茱萸兄旅館中所談,其實也是這些前期準備工作意外觸發的一個結果。

巧合的是,洛陽是杜甫、李商隱和白居易都曾生活居留過的地方,因此本書也可以看作是動筆書寫“詩人傳三部曲”之前的一次預熱。當然,它是獨立於小說創作的,需要不同的規劃和手段。

唐詩浩如煙海,盲目索求可能很難寫出別有意味的東西。於是先就搭設了一個結構框架,也就是目錄草稿。

究其要點,大致想達成以下幾個目標:

一、我很愛讀陳貽焮先生《杜甫評傳》,先生的串講,往往會將背景史事、詩作注評與詩人生涯串聯起來,這樣的通貫講述常給我以莫大的啟發。因此,我希望這次能夠嘗試採用同樣的筆法。

二、我也愛讀米爾斯基的《俄國文學史》,因為規劃中的這本書跨越了隋唐300多年的大時段,所以也會有文學史的線索勾勒部分。我希望能寫成像米爾斯基那樣的“鑑賞家讀本”,富有文學的營養與情趣,可以清晰看見每個詩人的獨異特性,也能寫出他們彼此間影響傳遞的關係。當然,還要擺脫教科書式的過於學院化的枯燥文風。另外,龔鵬程先生的《中國文學史》上半部也有可以取法之處,立論有時非常精彩,但他實在是大手筆,往往不提作品而單提觀點,讀來總有蜻蜓點水之憾。

三、因為是以隋唐洛陽為空間的設定,所以要講到的大多是與洛陽有直接關涉的詩作。唐詩存數5萬首中,寫到洛陽就有近十分之一。因為須在數量繁多的詩作中挑選擇別,所以本書又會具有某種詩歌選本的性質。

四、我也愛讀施蟄存先生的《唐詩百話》,這部書在此前20年我買了3種不同的版本,細讀過兩遍(最近一遍是在兩年多以前)。施先生的文筆是我最喜歡、最投味,也希望追摹的。他在《唐詩百話》裡闢設了很多條目,一個條目即一個小專題,專講一首作品或一件事,也可為讀者提供閱讀上的便利。本書每章之內的每小節就採用了小專題的形式。

五、我還愛讀聞一多先生的《唐詩雜論》。那真是天才橫溢的發揮啊!這樣談論唐詩的文章,本身也是精緻耐讀的文學作品。因此《唐詩雜論》也是我致敬、學習並仿效的一個目標。

六、最後,我也希望能夠梳理出洛陽這個城市空間在唐詩中的呈現。書中引用講述到的這些詩,不應只停留在紙面上,也應該同時與詩人在城市中的具體生活相結合。

待全書結稿,一看篇幅,已經遠遠超過當時約定的10萬字數,不禁莞爾。變化總是比之前的計劃要快。可是,如果已確立的框架邏輯沒有問題,那麼,如此篇幅也是可以接受的。能夠步《唐詩雜論》《唐詩百話》的後塵,於我也是一種光榮。

最後,要致敬清代地誌學家徐松。沒有他的《唐兩京城坊考》,本書很多篇章的內容都無法落實到具體的時空當中。作為古代都城研究的開創者,他在19世紀初的嘉慶十五年(1810)完成的這部著作,做了大量基礎性的考證,為後人瞭解隋唐時代的洛陽提供了無數便利,他的功勞成績理應永為後代所銘記。

我為什麼會寫這樣兩本書?

《唐兩京城坊考》

《唐兩京城坊考》的性質是地理志,即對城市地理的考察。可是徐松寫書的目的卻是為了“吟詠唐賢篇什之助”,具體功用還是回到瞭解讀唐代文學上。他是為了給愛讀者提供便利,才發力撰成了這樣一部獨特的志書。

我寫出《唐詩洛陽記》的意旨,也正與徐松《唐兩京城坊考》相同。(責編:孫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