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美食首頁美食

從“春元樓飯莊”到“香港美食城”

由 皇城根衚衕串子 發表于 美食2021-05-27
簡介工作了四年後的1990年,張萬洪被撬角到剛剛成立的王府井香港美食城籌建及經營管理,位置在王府井經營面積比明珠酒店大四倍,張萬洪名氣大,又有一幫香港廚師及樓面經理管理,立刻成為北京最富盛名的香港海鮮菜餚的“頭把交椅”,成為90年代四家餐飲名店

餛飩侯店都在哪兒

從“春元樓飯莊”到“香港美食城”

國初年,在東安門大街路南建起一棟山東風味的飯館叫“春元樓飯莊”,據說原址是1912年1月16日在東安門大街炸袁世凱大總統的三順茶館。

從“春元樓飯莊”到“香港美食城”

“春元樓飯莊”是一家經營山東魯菜的飯館,名聲比不上京城“八大樓”那麼響亮,但飯菜價格實惠,還是很受逛東安市場的市民歡迎。

據1940年12月出版的《宇宙風乙刊》第34期報道雲:東安市場飯館不少,高檔次的有森隆、五芳齋,低檔次的有春元樓、俊山館等,中等偏上的有潤明樓和東來順。到潤明樓,吃豆沙餡包、紅燒肉條,很美。最常進的是東來順,它生意做得活,比如20個羊肉餃子8分錢,加一碗小米粥1分錢,共9分錢。羊餡餅或牛肉餅,1角多錢,很好吃。再提高些,三四好友登樓喝幾兩,下酒之菜酥魚、醬肉腱子各一盤,價錢都是1角6分;料上等,工細緻,味道絕美。還有幾分錢一碗的酸辣湯(內有雞血條和豆腐條)和不要錢的高湯,上好的是雞鴨湯撒豆苗,可惜後來絕種了。秋天涮羊肉上市,東來順樓上擠滿了學生,1圓錢可開一桌,飽餐“涮鍋子”。又鮮又嫩的羊肉,物美價廉,人人傾心向往。

從“春元樓飯莊”到“香港美食城”

解放後,“春元樓飯莊”在東安門大街東端的位置往西數應該是第五個門臉房。第一家是轉角樓懋隆珠寶店;第二家門臉房的綢布店;第三家是個小酒館;第四家是一家門臉更小的黑白鐵修理門市部。旁邊是朝南的一條長約5米的小衚衕,只有一個門牌號東安門大街22號,是菜廠衚衕3號東來順老闆丁德山老哥三豪宅的後座房,解放後賣給幾家人家居住。衚衕口西側是“春元樓飯莊”,斜對面是“餛飩侯”,六十年代分為二個飯館,一個叫山東飯館,一個賣山西刀削麵。

“春元樓飯店”被稱為“樓”,所言不虛,因為春元樓的店面本就是個二層樓。店面橫裡大約有三間門臉寬窄,店門開在最東端。店裡門窗的油漆是米黃色的,很雅氣,迎門的木樓梯卻被漆成暗紅。在一層樓梯下的空間裡,放了個賣冷盤的玻璃櫃臺,餘下的面積仍能擺開十來張餐桌。因為廚房在一樓,擠佔了餐廳的面積,而二樓只作餐廳,所以二樓餐廳面積似乎還要大些,天花板上還裝了吊扇,木地板也是暗紅色的。三列餐桌由東向西擺放,最西頭兒放了兩張大圓桌。

雖然當時春元樓的名氣遠比不上“八大樓”,可菜品製作的規格卻不低。像爆三樣、滑熘裡脊、醬爆雞丁等一般魯菜都炒得有模有樣,色香味俱佳,是食客們常點的菜品。而上些檔次的傳統魯菜,如糟熘魚片、雞裡蹦、油爆肚仁等,便愈做得精緻。尤其是油爆肚仁:看色相,肚仁原料上打花刀,遇熱展開,形似朵朵白菊,浸在奶白色的芡汁裡;品火候,爆透了的肚仁,吃到嘴裡卻是脆生生的,一點兒都不老;嘗滋味,高湯著芡,濃稠適度,鮮香異常,食來,即便在咀嚼中,也禁不住在心裡暗暗叫絕。

從“春元樓飯莊”到“香港美食城”

“春元樓飯莊”1956年公私合營後成為國營企業,隸屬於東城區飲食服務公司。“文革”爆發的1966年8月,春元樓改名山東飯館。“文革”後有恢復了“春元樓飯莊”的招牌。1990年東城區飲食公司與港方合資,在“春元樓飯莊”和“山西刀削麵館”舊址蓋起5層大樓,還往挖地三米,有二層地下室,當庫房和操作間,在王府井大街北口建起“香港美食城”。

北京香港美食城有限公司系中外合資餐飲企業,於1990年3月建成開業,是北京市旅遊局指定的“旅遊定點餐廳”和北京市商委評定的“特級餐廳”,有“京城粵菜第一家”之稱。

從“春元樓飯莊”到“香港美食城”

“香港美食城王府井店”位於東安門大街18號,總建築面積5200平方米,分地下二層、地上五層。主體建築融合了中西方建築之特色,茶色的玻璃幕牆與中國古典建築的垂花門、飛簷、樓頂亭閣渾然一體,配之以金黃色的琉璃瓦挑簷顯得莊重氣派、古樸典雅,建築設計曾獲得了北京市建築設計獎,被譽為“王府井大街的一顆明珠”。香港美食城以經營新派粵菜為主,和純正地道的港式佳餚。香港美食城經營面積約3200平方米,可供800位客人同時就餐。

筆者曾到香港多次,知道有一道“挪威三文魚撈生”在香港很有名,家喻戶曉。它是用新鮮的三文魚片為主,以紅、綠的青椒絲、胡蘿蔔絲和其他各色菜絲為輔,用芥末和調料拌過,味道清鮮爽口的一道冷盤,因為所有的材料都是生的,所以起名“撈生”。過年過節的時候,家家都要吃這道菜,用筷子去撈,還要大喊著“撈啊撈”,意思是來年發財、豐衣足食的意思,大概取“撈生”裡“撈生活、撈生計”的意思。在“香港美食城王府井店”有這道菜,但對北方人的口味來說,實在一般般。

香港人張萬洪,1986年第一個將香港餐飲服務模式帶到北京地安門明珠海鮮酒家。當年人們說去餐館用餐不給服務員罵已算不錯了,張萬洪服務特點是點菸倒酒,微笑服務,這三點足夠令顧客高興,加上六七個廣州及香港廚師做出正宗香港口味,跟當地餐館兩個概念,亦是第一家收人民幣的外資酒家,當年到外資酒店中餐部用餐是收外匯券的,若付人民幣需加付50%甚至拒絕的。所以“明珠海鮮酒家”深受北京“大款”們的歡迎。因此生意興隆,名震京城。

工作了四年後的1990年,張萬洪被撬角到剛剛成立的王府井香港美食城籌建及經營管理,位置在王府井經營面積比明珠酒店大四倍,張萬洪名氣大,又有一幫香港廚師及樓面經理管理,立刻成為北京最富盛名的香港海鮮菜餚的“頭把交椅”,成為90年代四家餐飲名店“三刀一斧”之一(明珠酒店、香港美食城、東方明珠、山釜餐廳)。

從“春元樓飯莊”到“香港美食城”

當年北京的有錢人,黑白兩道誰不認識張萬洪,在香港及北京餐飲業不認識張萬洪者都是小角色,在過去20年,張萬洪造就培養出了很多了不起的廚師長及餐飲總經理,可算“桃李滿北京”,作為90年代香港餐飲明星,他去哪就火紅到哪兒。

那時候的地安門大街“明珠海鮮酒樓”就開始發“會員優惠卡”了,北京大款們以擁有“會員優惠卡”為榮,而且多以此卡送人。家住菜廠衚衕大雜院出生的京城首富李曉華,發家的第一個買賣就是獲得北京市民政企業章光101在日本的代理權,10塊人民幣進貨,在日本賣15美元。我的一個朋友請我到“明珠海鮮酒樓”用餐,刷的就是李曉華的卡,記憶體消費金額5萬元。

1994年張萬洪離開工作了四年的“美食城”,自己出資與人合股在北京東三環建立“亞洲之星新馬印餐廳”,是第一個將香港“蕉葉”模式帶到北京,聘了三個印度人做“拋餅”一個新加坡人做亞洲菜,很快就風靡北京,“拋餅”一直流行十多年。1996年再出資跑到上海聘了一批上海廚師,成立了“大上海餐廳”,當時北京能上上海菜的沒幾家,從此上海菜走紅北京約十年。

九十年代搞餐飲的都借用**美食城、**之星來做招牌,電視臺、報紙常出現張萬洪三個字,張萬洪可以算叱吒風雲北京餐飲界十多年,成為香港餐飲行業會長,被譽為“年薪百萬總經理”。

從“春元樓飯莊”到“香港美食城”

2000年張萬洪因擔保一名廣州人李老闆銀行貸款200萬,但此人跑路了,銀行令亞洲之星代還債而使張萬洪離職,從此開始打工生涯。2007年以年薪百萬去小關的太上宮當總經理。2011年尚在職唐人街餐飲管理公司總經理的張萬洪,已62歲,身體尚硬朗,工作中,永不言退。

根據網上釋出的資訊,2012年“香港美食城”要整體轉讓,看來現在北京城到處的港式餐館飯店,它在王府井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轉自新浪部落格:ruiren491112)

從“春元樓飯莊”到“香港美食城”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選

“閱讀原文”

從“春元樓飯莊”到“香港美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