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源遠流長的龍砂醫學流派

由 老王開說 發表于 影視2021-08-28
簡介在流派學術特色方面,龍砂醫學流派具有重視中醫經典研究與應用、重視中醫教學與傳承、臨床多有獨創與新見、善於辦學結社與編輯刊物等特色

謝鍾靈針灸效果怎麼樣

發源於江蘇無錫的龍砂醫學,肇起於宋元,隆盛於清乾嘉時期,再興於清末民國至今。2012年,龍砂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作為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基地)建設專案的試點單位率先啟動,隨後又被確立為全國首批64家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之一,2016年以優異成績透過驗收。2014年“龍砂醫學診療方法”被確立為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016年又入選江蘇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201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啟動第二輪流派建設,龍砂醫學流派再次入選。

龍砂醫學源遠流長

清乾隆年間,江蘇江陰華士鎮的姜氏世醫有《龍砂醫案》傳世。光緒年間蘇州醫家姜成之收集戚雲門、王鍾嶽等龍砂醫家的醫案,編為一帙,署名《龍砂八家醫案》。嘉慶元年,孔廣居在《天敘姜公傳》中描述:“華墅在邑東五十里,龍、砂兩山屏障於後,泰清一水襟帶於前,其山川之秀,代產良醫,迄今大江南北延醫者,都於華墅……”形象地勾勒出了龍砂醫學當時的盛況。

歷代龍砂醫家在行醫濟世的同時,亦勤於著述,編纂有五運六氣、經方、本草、針灸等著作多部,如《素問運氣圖說》《運氣指掌》《三因司天方》《運氣證治歌訣》《傷寒論綱目》《雜病源流犀燭》《婦科玉尺》《風癆臌膈四大證治》《溫熱逢源》《經方實驗錄》《傷寒論新注》《子午流注針法》《夾陰傷寒》《本草經解要》等,多發微古奧,闡發新意。

龍砂醫家在傳承教學中注重醫案的撰寫和整理,並以此作為傳承載體。許叔微的《傷寒九十論》以及柳寶詒、王旭高、張聿青、周小農等醫家的醫案,都是龍砂醫學的精品。龍砂名醫柳寶詒編著的《柳選四家醫案》影響甚大,流傳甚廣。現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編寫的《醫案助讀》,是一本醫案閱讀研究的專著,對現代高等中醫教育開展傳統醫案教學做了有益探索,傳承了龍砂醫家的傳統。

流派特質及學術特色

龍砂醫學流派兼有地域性和學術性特點。從地域性來看,龍砂醫學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是指歷史上的江蘇江陰華士地區,廣義上則包括江蘇無錫、江陰、宜興等環太湖文化區。在地域中又包括許多醫學世家,如呂氏世醫、姜氏世醫、朱氏傷寒、黃氏喉科等,他們世代相襲,一脈相承。從學術性來看,龍砂醫學流派綿延數百年,醫家眾多,雖學術風格不盡一致,但重視和善於運用《黃帝內經》的運氣學說,重視《傷寒論》經方,依據《內經》《傷寒》去研究和闡發溫病的病機治則,是該醫學流派多數醫家的共同特色。

在流派學術特色方面,龍砂醫學流派具有重視中醫經典研究與應用、重視中醫教學與傳承、臨床多有獨創與新見、善於辦學結社與編輯刊物等特色。

為進一步推動龍砂醫學流派學術傳承,無錫市人民政府於2013年正式批准成立無錫市龍砂醫學流派研究所,國醫大師朱良春為研究所成立題詞:“中華醫藥,博大精深,流派紛呈,各具優勢,錫澄毗鄰,鍾靈毓秀,龍砂醫派,杏苑崛起,經方膏方,五運六氣,岐黃萬代,懿歟盛哉”。短短48字,凝練了龍砂醫學的地域屬性、產生的文化土壤以及主要學術特點,闡明瞭龍砂醫學流派的活態傳承現狀和美好發展前景。

活態傳承井然有序

龍砂醫學的“非遺”屬性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形成了活態傳承,目前龍砂醫學流派有顧植山與黃煌兩位代表性傳承人,他們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顧植山對運氣學說多有默運,深入闡發了運氣學說中“三陰三陽開闔樞”“三年化疫”“伏燥論”“七損八益”及《傷寒論》中的“六經欲解時”等重要理論,發掘並推廣了“三因司天方”的臨床應用,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疫病預測預警課題方面的研究成績卓著,引起了學界對中醫運氣學說的重視,並牽頭成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五運六氣研究專家協作組和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成為當前全國五運六氣研究方面的領軍人物。

黃煌以經方的方證與藥證為研究重點,用現代醫學的語言對經方的傳統方證進行破譯,並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與研究,開創性地提出了以“方—病—人”為中心的“方證相應”學說和“方人藥人”(經方體質學說)學說,並在方證的規範化、客觀化上做出了初步的嘗試,致力於經方的教學普及推廣與國際傳播,在南京中醫藥大學成立了國際經方學院並擔任院長,主持全球最大的公益性經方學術網站“經方醫學論壇”,享譽海內外。

中醫藥學在幾千年發展中形成了許多具有獨特學術思想或學術主張、獨到臨床診療技藝,有清晰的學術傳承脈絡和一定歷史影響與公認度的學術派別。這些學術流派在中醫藥基本理論框架下,構建了一源多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生態,對於豐富中醫藥學術內涵、拓展診療手段、提升臨床療效、促進中醫藥人才培養等具有重要價值。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中醫學術流派是醫學理論產生的土壤和發展的動力,也是醫學理論傳播及人才培養的搖籃”。

龍砂醫學是古老的,從宋代至今有近800年的歷史;龍砂醫學又是年輕的,系統整理研究也就是近10餘年的事。在研究中,我們胸涵浩然,善於“從前人之功力來啟發我之智慧”,注重發揚開放、包容、創新、合作的學術氣度,既要注重自身縱深研究,也要關注橫向比較研究,做到同中求異,找特色;異中求同,尋規律,讓中醫藥特色在流派振興和交融中亮起來。

未來,龍沙醫派將繼續圍繞文獻溯源、非遺傳承、特色門診、科研創新、學術引領、人才培養、科普宣傳等方面展開立體化研究,充分發掘、整理不同學術流派的特色優勢,實現中醫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助力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與慢病管理,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時代背景下的新優勢,把握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以期在守正基礎上出新,切實做到流派傳承古為今用、古能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