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草堂讀詩|故事:茨維塔耶娃《不在意,不抱怨,不爭辯》

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影視2022-12-12
簡介茨維塔耶娃的詩作《不在意,不抱怨,不爭辯》,以及詩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莫爾為什麼放走刀女

草堂讀詩|故事:茨維塔耶娃《不在意,不抱怨,不爭辯》

《不在意,不抱怨,不爭辯》

不在意,不抱怨,不爭辯。

不入眠。

不追日,不追月,不追海。

不追船。

不覺得這四壁之內有多熱,

花園綠意盎然。

對那份朝思暮想的禮物

早已不再掛牽。

早晨也好,電車也罷

全興味索然。

活著,卻不知身在何處,

今夕是何年。

似乎我是一名小小舞者,

站在被割破的繩索上面。

我是某人影子的影子。

夢遊於兩個黑月亮之間。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茨維塔耶娃的詩作《不在意,不抱怨,不爭辯》,由鄭體武翻譯。

瑪琳娜·伊萬諾夫娜·茨維塔耶娃,是俄羅斯文學白銀時代的夜鶯,20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茨維塔耶娃生活於俄羅斯歷史上最動盪的時期,當然也無法擺脫時代帶來的困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生於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家庭。父親是莫斯科大學藝術學教授,母親有鋼琴演奏的天賦,他們給了女兒對詩和大自然的激情。1910年,剛滿18歲的茨維塔耶娃就出版了處女詩集《黃昏紀念冊》,並得到了勃留索夫、古米廖夫等當時著名詩人的肯定。

1911年,茨維塔耶娃與後來的丈夫謝爾蓋·艾伏隆相識並相戀,第二年他們就結了婚。艾伏隆極富藝術氣質和政治熱情,但在生活中卻十分不靠譜。他並不善於賺錢養家,而是四處參加政治活動。1917年,十月革命開始,艾伏隆應徵入伍,一去便杳無音訊。茨維塔耶娃開始了貧困、孤獨與顛沛流離的生活。1919年秋天,走投無路的茨維塔耶娃不得不將兩個女兒送進了育嬰院。不久,重病的大女兒被送回了家,可是,小女兒卻不幸餓死在育嬰院中。即便是在如此艱難的時期,茨維塔耶娃仍然沒有中斷自己的詩歌寫作,或許,此時的寫作已經成了她排遣孤獨與貧困最重要的手段。

1922年,茨維塔耶娃帶著大女兒前往歐洲尋找丈夫。她首先到了德國的柏林。當時的柏林是俄羅斯僑民文化的中心之一。她在那裡見到了葉賽寧、安·別雷和鮑·帕斯捷爾納克,柏林時期也成為茨維塔耶娃最富創造力的時期之一。1922年,艾伏隆流亡到了捷克的布拉格,在得知丈夫還在人世的訊息後,茨維塔耶娃帶著女兒到了布拉格與丈夫團聚。三年後,夫婦倆帶著出生不久的兒子莫爾遷居到巴黎。在這期間,透過帕斯捷爾納克的推薦和介紹,茨維塔耶娃於1926年春天與奧地利詩人里爾克取得了通訊聯絡。於是,他們三個人之間開始了頻繁的通訊,可惜僅僅一年,就以1926年裡爾克的病逝而告終。但他們之間的故事在世界文壇上留下了一段著名的佳話。

當時,像許多俄羅斯僑民一樣,僑居巴黎的茨維塔耶娃始終縈繞著一種揮之不卻的鄉愁,與此同時,白俄僑民界的狹隘和虛偽更令詩人感到不屑與之為伍。1939年6月,茨維塔耶娃攜帶兒子返回蘇聯。可是,等待著茨維塔耶娃的厄運是她始料不及的。同年8月,先期回國的大女兒阿利婭被捕,隨即被流放;10月,丈夫艾伏隆被控從事反蘇活動而逮捕,後被槍決。之後茨維塔耶娃被剝奪發表作品的權利,靠接一些詩歌翻譯的工作和找些零工維持生活。

在自傳中,茨維塔耶娃陳述道:“我對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訣別時才喜愛,而不是與之相逢時;都是在分離時才喜愛,而不是與之相融時;都是偏愛死,而不是生”。她的一行詩句可以作為這段話的註解:“她等待刀尖已經太久”,命運似乎也在為她的信念推波助瀾。1941年8月,由於德國納粹的鐵蹄迫近莫斯科,茨維塔耶娃和兒子莫爾移居韃靼自治共和國的小城葉拉堡市。正是在座小城,詩人經歷了一生最不堪承受的精神和物質雙重的危機。詩人期望在即將開設的作協食堂謀求一份洗碗工的工作。但是,這一申請遭到了作協領導的拒絕。8月31日,生活的苦難耗盡了茨維塔耶娃的耐心和希望,她在租住的小屋中自縊。

茨維塔耶娃的一生都刻上了時代的烙痕。革命剝奪了她的一切,只留給了她寫詩的才華,詩歌讓她輝煌,時代卻把她推向了生命的終結。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茨維塔耶娃的詩作《不在意,不抱怨,不爭辯》,以及詩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草堂讀詩|故事:茨維塔耶娃《不在意,不抱怨,不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