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名學的起源及在古代經典中的意義——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由 傳統文化哲學學習 發表于 影視2022-12-21
簡介”這段話概述名稱的分類起源,說明“性、情、慮、為

別林斯基為什麼對屠格涅夫說這是您的形式

名學的起源及在古代經典中的意義——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上一次我們學習了生活中的名學,名稱背後有極其深刻的道理,直至現代,依然是哲學中的一門重要學問。這次我們探討名學的起源及其在經典語境中的意義。

名學起源於象數思想中的

“象”,是研究物象、名稱、文字之間關係的學問。名學與名家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名家是由名學發展而來,主要研究名辯之學,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個重要學派,在後面名辯學部分再做詳細探討。

象數思想起源於史前時期的占卜,結繩記事和文字都是由

“象數”發展而來,文字是結繩記事的形象化,關於文字的起源和文字學下次再做探討。

我們祖先很早就關注到名稱的重要性,《禮記

·祭法》曰:“

黃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財。

”在《尚書》、《周易》等早期經典著作中,我們可以找到名學的萌芽。

《尚書

·大禹謨》曰:“

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

”漢代孔安國注曰:“

名言此事,必在此義;信出此心,亦在此義。

”事、名、心、信、義、言必須統一,即:語言的意義、名稱的意義、心中的意義與事物必須統一起來。

名學的起源及在古代經典中的意義——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周易

·繫辭下》曰:“

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

”注曰:“

開釋爻卦之義,使各當所象之名。辨天下之物,各以類正定言之。開而當名,及辨物正言,凡此二事,決斷於爻卦之辭,則備具矣。託象以明義,因小以喻大。

”從現代角度解釋這段話:(易經)卦象的象徵與卦名的意義相互匹配;對萬物分類抽象恰當,卜辭解釋正確;用這兩種方法,卦辭解釋萬物就非常準確完備了;這樣易經就能用有限的卦象,透過分類的方法,解釋紛繁複雜的事物。

名學在先秦時期是一門顯學,重要的哲學家都對名學進行過研究,重要的經典著作都有關於名學的內容,從古代經典著作的語境中,可以體會其意義。

如:《左傳

·桓公六年》曰:“

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

《道德經

·第一章》曰:“無

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名稱是我們認識事物的起點。

孔子曰: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正名是社會生活的第一步。

鄧析子是名辯學的開創性人物,《鄧析子

·無厚篇》曰:“

故見其象,致其形;循其理,正其名;得其端,知其情。若此,何往不復,何事不成。

”闡釋了象、形、理、端、情、名之間的關係。

墨子是先秦邏輯學的集大成者,著有《墨經》,又稱《墨辯》,包括上下經和解說,凡四篇,一說《墨經》還包括《大取》、《小取》,共六篇。《墨子

·小取》曰:“

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焉摹略萬物之然,論求群言之比,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以類取,以類予。

”關於先秦邏輯學,後面類推邏輯部分再做探討。

公孫龍子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孫龍子

·指物論》曰:“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無指,物無可以謂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謂指乎?指也者,天下之所無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為天下之所無,未可。

”“指”是名稱的指謂,《周易·繫辭上》曰:“

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六書中有“指事”一法。這段話比較晦澀,說明了名稱、指謂、事物之間的關係。指謂是人的創造,存在於人心之中,而事物則存在於客觀世界中,所以“

指也者,天下之所無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

”,名稱可以指謂事物,事物卻可以離開指謂獨立存在。

名學的起源及在古代經典中的意義——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荀子是戰國晚期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對名實論作了詳盡論述,《荀子

·正名》曰:“

后王之成名:刑名從商,爵名從周,文名從禮,散名之加於萬物者,則從諸夏之成俗曲期,遠方異俗之鄉,則因之而為通。散名之在人者: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不事而自然謂之性。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情然而心為之擇謂之慮。心慮而能為之動謂之偽……。是散名之在人者也,是后王之成名也。

”這段話概述名稱的分類起源,說明“性、情、慮、為……等“散名”的定義。

從先秦經典語境中,可以感受名學的複雜和深刻,在後面的學習中,還將大量引用經典語境。下次,我們探討漢字的起源和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