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心理學:善於聆聽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由 瑞發教育說 發表于 影視2022-12-24
簡介我們在談及真正困擾或激勵我們的事情時常常不得要領,善於聆聽的人鼓勵我們一五一十地、詳盡深入地敘述,他們知道我們會大大受益於此

聽到什麼不在於說話者在於聆聽者

引言

善於聆聽的人用一系列溝通技巧應對這一現狀。當對方在傾訴時,這些聆聽者在對方身邊給予支援,還做出一些溫柔、積極的舉動:同情地嘆氣,點頭鼓勵,

“嗯嗯”兩聲表示感興趣。每時每刻,他們都鼓勵對方深入談論問題。他們喜歡說:“跟我多說說……”“你說的……我很感興趣”“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呢?”“你對這件事感覺如何?”

善於聆聽的人認為,在交流中遇到含糊不清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會對此加以指責,也不會就此結束話題或變得不耐煩,因為他們認為含糊不清是一種常見的、至關重要的心靈困擾,需要真正的朋友幫忙解決。善於聆聽的人永遠都知道了解自己的想法有多麼困難,又有多麼重要

。我們在談及真正困擾或激勵我們的事情時常常不得要領,善於聆聽的人鼓勵我們一五一十地、詳盡深入地敘述,他們知道我們會大大受益於此。

我們需要這樣的聆聽者,他們不急於開啟新話題,而是用帶著神奇魔力的兩個字問你“然後……”。

你說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他們便會追問:兒時你們的關係如何?這些年來有什麼變化嗎?他們好奇我們為何憂愁,又為何激動,他們會問:為什麼這件事令你這麼煩惱?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他們把我們的過去記在心上,聊天時會提起之前我們說過的事情,我們會因此感到他們在與我們建立更深層次的互動。

心理學:善於聆聽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說起含糊的概念是輕而易舉的,我們會輕輕鬆鬆地說起某樣東西可愛、糟糕、美好或煩人,但不會探究為何如此認為。善於聆聽的人則會對我們脫口而出的評論提出善意而有效的質疑,表露出掩藏在背後的、更深層的態度。

當我們說“我受夠了這份工作”或“我和另一半正在鬧矛盾”時,他們會幫我們分析我們究竟為何不喜歡這份工作或者為何起爭執。

他們抱著將潛藏的問題釐清的決心,不會將你們的談話當作交流八卦。

他們會將邊吃比薩邊聊的這些話與蘇格拉底的哲學相結合,而那其中就記錄了蘇格拉底試圖幫助雅典同胞理解自己想法與價值的對話。

善於聆聽者的關鍵舉措在於,他們不會總是對說話人講的每一個細節亦步亦趨,因為儘管說話人自己也不願意如此,但他們有可能會在講述過程中丟了重點或偏離主題。

善於聆聽的人知道自己的目的不是和說話人一起偏離主題討論細枝末節,而是專注於說話人的主題,因此他們會帶著一種有益的質疑

。他們總是試圖把說話人的思路引導到上一句合理的話上,他們會說,

“對,對,不過你剛才在說……”或者“所以,最終你覺得這有關……”。善於聆聽的人(用自相矛盾的話說)善於插話。但是他們不會(像大多數人一樣)插入自己的觀點,他們插話的目的是幫助他人重新回到原先那個更真誠,但更難捕捉的話題上。

心理學:善於聆聽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善於聆聽的人不會藉機說教。他們十分了解自己的內心,不會因陌生而驚訝或恐懼。善於聆聽的人清楚明白人類有多瘋狂。這也是為何人們與他們交談時總會感到自在的原因。他們給我們的印象是,他們瞭解並接受我們愚蠢的一面,當我們提出某種特殊的慾望時,他們保證不會抹殺我們的尊嚴。

在這樣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我們很難誠實地訴說自己的痛苦與痴迷。承認自己的失敗或歪念意味著被拋棄。

善於聆聽的人在最初就表明不會以此輕視我們。他們不會震驚於我們的脆弱,反而會對此噓寒問暖。

我們會輕易地以為自己受了奇怪的詛咒,變得絕無僅有地怪異和聞所未聞地無能。

不過,善於聆聽的人採用他們巧妙的一席話解釋了正常人的正確含義,即正常人也會困惑糊塗,也是缺點多多的。這一番話不僅是為自己減負,更是為了幫助他人接受人類的本質。

幫助他人看清成為一個糟糕的家長、傷心的戀人或是糊塗的員工並不是在作惡,這只是正常人都會有的特徵,只不過,他人不公平地把這些特徵從自己的公眾形象中抹去了。

有這樣善於聆聽的人相伴左右,我們便有了極度的幸福體驗。但常常,我們不明白究竟為何這樣的舉動會如此美好。

透過揣摩這種滿足感,我們可以學著去放大這種滿足,並推己及人,讓他人也感受到滿足,被滿足感治癒,然後如此往復。

聆聽稱得上建設美好社會的一個關鍵因素。

心理學:善於聆聽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社交生活的一大顯著特徵是,我們遇見的大多數人都看似十分正常。他們常常表現出相當強的責任感與邏輯性,幾乎不帶一點自我厭惡或是衝動,能夠用樂觀向上的態度及對伴侶和生活的滿足深深打動我們。

這與我們對生活的瞭解存在巨大、可怖的差異。

成長到一定年歲之後,一旦我們迴歸自己的內心,便會對我們的性格特點產生一系列令人震驚和遺憾的認識:我們認識到自己有多麼困惑、衝動、縱慾、不忠、吝嗇、缺乏安全感、怪異。

我們對自己的認識與他人所表現出來的人性本質迥然不同,這一點讓我們倍感困惑與痛苦。我們也許會好奇,為何自己這麼奇怪,為何自己的生活如此艱難,為何自己的性格如此扭曲。

當我們成為廣泛分佈在各地的心胸狹隘大軍中的一員時,我們的孤獨感達到頂峰。

儘管心胸狹隘之人滿懷好意,但是他們仍然觀察著人類本質中令人遺憾的方面所留下的痕跡,而且從一開始就做好準備,審視自己的外在形象。

我們學著識別他們的否定,在他們身邊尤其不敢露出一絲絲陰暗。

這麼做可以保護我們的名聲,但卻加重了我們潛在的、畸形的孤獨。

相反,有一小部分人似乎一開始就能夠十分自然地接受真實的我們,我們心懷感激地認為這一小部分人

“心胸開闊”。他們沒有特別大驚小怪,他們從一開始就認為,生而為人這件事本就混亂、骯髒,他們遇到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存在不理想的,甚至近乎瘋癲的方面。

心理學:善於聆聽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僅僅透過身為人類這一層身份,他們就推斷出你一定想過並且做過許許多多狂野的、肆無忌憚的,有時還是令人扼腕的事情。他們不瞭解細節,但是他們能準確猜出事情的大概。他們平靜地接受一個人表面上與私下裡可能存在的巨大差距。

對他們而言,一個人看似正常只是因為他們還不瞭解這個人。

心胸開闊之人並不懼怕人類本質,這有兩個原因。其一,他們十分確信,每個人的感情和行為之間都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他們知道,我們的臆想大多永遠無法成真,也因此不會給個人或社會帶來實際的威脅。我們可能會花費大把時間幻想自己與死對頭喊話,幻想自己如何放棄一切(而世界會對此表示遺憾),幻想暴力、野蠻,與文明毫不相干的性愛場面。但是,心胸開闊之人明白,臆想並不是為付諸實踐做鋪墊,而是取而代之。

因此,確定了我們詭異的想法最終會被安全地埋藏進心中,我們便可正視這些想法,討論這些想法,有時還可以一笑而過。

不僅如此,這些審視不僅不會惡化這些想法,還有助於剋制、消除這些想法。

其二,心胸開闊之人明白,雖然我們身上存在極為不好的方面,但這並不妨礙善良、謙遜、仁慈的品格同時出現在我們身上。他們對早期基督教思想家認為的

“罪人”與“罪惡”之間的差異喜愛有加。就像聖奧古斯丁

一樣,他們力求“愛罪人,恨罪惡”。他們明白我們有權施行善舉,有權得到關注與友誼,這些權利不應該因為我們的陰暗面而被徹底剝奪。

心理學:善於聆聽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結語

儘管心胸開闊之人可能並不希望好人心術不正,但若出現這種狀況,他們也只會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

心胸開闊之人的美好之處,不僅僅在於平靜地將罪行視作生而有之,因此不在人們犯錯時厲聲指責,他們之所以心胸開闊,還在於他們能想象出人類進步的方式。他們堅定地認為,我們的進步不是透過徹骨生寒的指責得到的,而是透過溫暖人心的寬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