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影視首頁影視

會讀書的人和不會讀書的人,差別究竟在哪裡?

由 花岸讀書 發表于 影視2023-01-07
簡介比如我在微信讀書,讀完某一本,系統往往會給我推薦同類型的一批書, 這樣就像滾雪球一樣,同一型別的書,我們讀得多,也會讀得越來越快,一方面有些知識點不斷強化,另外一方面有不斷補充新知識

會讀書的人什麼都是書

我是花岸,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如何讀書。

會讀書的人和不會讀書的人,差別究竟在哪裡?

讀書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嗎?只要你識字,拿起看便是。

但是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對於一個需求不斷成長的人來說,讀書並不是你隨便拿起一本書來看就可以了。

我們要寫作,要保證自己不被掏空,要保證有源源不斷的東西可輸出,我們的思維和見解要更高一層,我們比非寫作者更要學會如何讀書。

前兩天在悟空問答上看到一個這樣的問題: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每天堅持看書,有快樂,卻是看不到直接的結果,覺得好累想放棄了怎麼辦?

我不知道,你有和這個題主一樣的困惑嗎?

但是很多人,真的不會讀書。

對於讀書的意義,無須過多的贅述, 書是藥,是燈,是避難所,是我們頭頂仰望的星。

有人讀了很多書,不過是兩腳書櫥,有人讀了很多書,卻把自己讀到死衚衕裡了,比如曾經的女研究生楊元元。

她在自殺前,反覆追問:都說知識改變命運,而我呢?

有的人讀書太狹隘,自己不覺就會鑽進死衚衕。 比如讀太多言情小說的女主,思想更容易瑪麗蘇,浪漫得不切實際。

到底要怎樣讀書呢?

會讀書的人和不會讀書的人,差別究竟在哪裡?

花岸把自己對於讀書的一些方法分享給大家。

1、讀你感興趣的書

讀書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該變成一種負擔, 逼著自己像完成某個任務似的,那感覺就像逼著自己吃了一塊自己討厭的肥肉一樣。

挑選自己喜歡看的書,慢慢愛上看書,和書談一場精神戀愛。 不要那麼功利化,想著我一定要從書中獲得什麼,才算書讀得有意義。

我們讀過的書,也許囫圇吞棗,也許細嚼慢嚥,但是它都進入我們的身體,像我們一餐一餐吃到肚裡的飯,長成我們的筋骨和血肉,我們的思想,思維,也因此有了甚至我們自己都沒有察覺的變化。

讀書,不一定非要追求有用。有時無用恰是有用。 讀散文,讀小說,有時看似是無用的消遣,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有用,能讓你沉浸其中並有一種清明愉悅之感的東西,就不能稱之為無用。

會讀書的人和不會讀書的人,差別究竟在哪裡?

2、拓寬讀書範圍

讀自己喜愛的東西,就像偏食一樣,只吃一樣東西,吃得多了,反倒營養不良。 只讀某一類自己喜歡的書,也容易變得狹隘。

多讀書,天文,地理,風土人情,世間百態,讀的多,見的多,個人的想法和看法,也會因為視野的不同而不同。

你可以蒐羅一些書單,做些挑選,形成自己的書單, 然後酣暢淋漓地去讀。

會讀書的人和不會讀書的人,差別究竟在哪裡?

3、精讀與泛讀的結合

有些書是快餐,可以匆匆而過,有些書,是珍饈,你得細細地品。

泛讀的書,可以快速地瀏覽,甚至跳著看,略著看。有人說自己一天讀幾十萬字的書,不過是泛讀而已,或者有選擇地看。 另外書讀得多了,確實會越讀越快,因為書中很多觀點相似,你只需要跳過去,只看與眾不同的那些。

精讀的書,就需要你慢慢地品,可能是反反覆覆地去看,甚至還要把某些東西摘抄下來,寫下讀書心得,寫下自己以後如何實踐。

讀書要有用,最好是和自己能發生關聯,不只是情感上的共鳴,而是真正轉化成你自己的東西。

比如我曾經讀一本書叫《情感勒索》,我意識到什麼是情感勒索,我在夫妻關係裡總是發脾氣,看似一個受害者,卻是一個勒索者,而我在與父母的關係裡,有時會變成一個受害者。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別人是怎樣透過情感勒索來達到控制的目的,甚至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控制。 同時我也提醒自己去規避這種控制與被控制。

讀書不是比誰讀得多,關鍵是看多少能和自己關聯。 書讀得再多,不開悟,不反思,不過就是一個糊塗書蟲。

會讀書的人和不會讀書的人,差別究竟在哪裡?

4、建立知識樹,系統化讀書

為什麼我們讀書,常常覺得讀了很多,卻沒有獲得感?

那多半是因為,讀得太少。 你可能泛讀了很多書,但是沒有像挖井一樣,就某一個點深入去挖,挖到出水。

沒有系統化地讀書,往往都是一星半爪,比起那些把一個動作耍十年的行家,自然比不上的。

讀書最好要系統化地讀書,這也是精進所要求的。

這種讀書方法,適用於你特別想有所建樹的一個領域,拒絕蜻蜓點水,深挖鑽研,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能力和優勢。

比如你想學習時間管理,你可以搜尋一下時間管理方面的專家級人物,以他們為目標人物,看他們的公號,讀他們寫的書,也可以在知乎或者豆瓣找到有關時間管理的讀書清單。

人找書難,書找書就容易多了。比如我在微信讀書,讀完某一本,系統往往會給我推薦同類型的一批書, 這樣就像滾雪球一樣,同一型別的書,我們讀得多,也會讀得越來越快,一方面有些知識點不斷強化,另外一方面有不斷補充新知識。 再結合做筆記的方法,自然越讀越厲害!

但很多時候,我們不是隻要完善某一方面的能力,一段時間只讀某一類書,就好像天天吃同一樣食物,會膩的,那怎麼辦?

你可以試試知識樹的方法。

什麼是知識樹呢?

先畫一棵樹,樹的主枝幹上寫明你最想要學習的能力。

會讀書的人和不會讀書的人,差別究竟在哪裡?

以我為例,我最想學的就是自媒體寫作與運營。 主枝幹確定之後,那就要畫側枝。 側枝就是寫作與運營,所需要的能力,比如講故事能力,傳播學,讀者心理,寫作技巧,表達能力。

在側枝之下,我可以列出我想要達到這種能力,所需要讀的書,所要聽的課。

那麼之後,我所有的努力幾乎都會圍繞著這課知識樹穿插著來。

看似分散,但是核心不變,一直在努力,一直朝著目標在精進,所以這樣下來進步就會更快。

你也可以畫一下自己的知識樹, 可以從職場,家庭入手,列出你需要學習的能力,然後按一個又一個的小系統去讀書,去學習。

這樣堅持讀下來,我相信,你絕對不會再像最開始的那位題主一樣,讀書覺得累,覺得沒有效果。

長久的堅持下來,你的思維,見地與不會讀書的人,距離一定是越拉越開的。

會讀書的人和不會讀書的人,時間總會見證一切。

作為一個寫作者,讀書應該是一種常態, 唯有不斷地讀書,你才可能有東西可掏,唯有會讀書,你才有拔節的感覺,你才能站在比讀者高一點的位置,去輸出更加有質量的內容。

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這是對一個寫作者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