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順德地名故事 | 點解“鳳湧”變“黃湧”

由 重讀互聯 發表于 音樂2021-05-05
簡介珠江三角洲沙田區蠔殼分佈圖圖源:《清代珠江三角洲沙田區的農田保護與社會生態——以蠔殼帶的個案為中心》如圖所示,順德、番禺沙田區中的蠔殼分佈最密集,這和文獻記載是一致的,如咸豐《順德縣誌》卷一《圖經》記載:“簡岸、槎湧、獨洲村戶聯絡皆南近黃湧

點解點解是什麼意思

順德地名故事 | 點解“鳳湧”變“黃湧”

黃湧村屬於北滘鎮,位於順德西南面,在大良西北方向10公里。黃湧的地名來源很清晰。那裡有座名為鳳凰的橋,所以以前被稱作鳳湧。

後來,因為它距離龍湧比較近(我地也寫過龍湧的地名故事,點選閱讀)認為“龍欺鳳”對本村不利,所以

用村裡最多人的姓氏“黃”來命名,於是改名為黃湧

興起歷史

那麼黃湧村是從何時開始有百姓煙火的呢?作為嶺南水鄉的主要分佈區,順德可考並已驗證的文明可追溯到西漢時期。20世紀80年代中期,順德可考的漢代文物遺址就有8處;而唐宋文化遺址也有10處之多。

據有關機構和實地考察,順德南部的逢簡、桑麻、衝鶴、大良、容奇、桂洲、北水、古粉等地均在唐代已形成聚落;當地的土著居民和宋元時期大批的南遷移民開始開發珠江三角洲順德地區。

順德地名故事 | 點解“鳳湧”變“黃湧”

順德不同朝代鄉村聚落分佈區域示意圖

進順德水道沿線的

水藤、黃連、黃湧、倫教等地在宋末已有連片的聚落出現

;而杏壇、均安、勒流等地則遲至南宋成聚。

不過,這些早期形成的聚落並不存在明清意義上的宗族組織,所形成的聚落很可能

只是沿河岸搭建的茅寮社群

這些沿河流呈線狀分佈的村鎮都有蠔殼或“蠔龍”埋藏,說明這些村落成聚之前有過一段穩定時期的河海水域。

大姓源流

前文已提及黃湧村內的大姓是“黃”,那麼黃氏祖先從何而來呢?

據《新會縣誌》記載,新會縣的黃姓始祖是中原人,

進入粵地的始祖叫黃居正

,起初居住在福建慶化府的莆田縣,是宋淳熙二年(1175)的進士,任吏部侍郎、天章閣侍制學士。後任廣南漕運使,掌管英州府,因工作調動移居南雄珠璣巷。

順德地名故事 | 點解“鳳湧”變“黃湧”

南雄珠璣巷

黃居正的兒子

黃廣漢

,是宋寧宗初(1195-1205)的進士,官至知府都漕運使,後來為了躲避戰亂,從南雄珠璣巷遷居到新會杜阮,其後代再

從杜阮分支到黃湧等地

生蠔養殖盛極一時

如同珠三角洲其他村落一般,黃湧一帶也經歷過生蠔養殖的盛期。

蠔是牡蠣的俗名,是一種附著於淺海岩礁上營固定生活的軟體動物。而珠江三角洲平原,原是一個海灣,在填積之前,天然蠔是十分豐富的。經鑽探發掘現在的沖積層,發現了不少蠔殼。

順德地名故事 | 點解“鳳湧”變“黃湧”

蠔殼牆

圖源:圖說順德 | 大良莘村

如倫教公社的“疊石海及荔村等處,其底皆有積產枯蠔殼,重疊堆出,長竟數里”。

新會縣“東自荷塘、外海,東南禮樂、睦洲,

西南黃湧、瀧水口及潭江經行一帶,往往有蠔殼發現,土人謂之殼龍”

番禺縣“茭塘村多蠔,有山在海濱,曰石蠣,甚高大,古時蠔生其上,故名。今掘地至二、三尺,即得蠔殼,多不可窮,居人牆屋率以蠔殼為之,一望皓然”。

順德地名故事 | 點解“鳳湧”變“黃湧”

蠔殼牆

圖源:圖說順德 | 勒流江義村

除此之外,據有關部門調查,珠江三角洲地下蠔殼的分佈,“在容奇、潭洲、義沙、香洲、銀坑、西丫、大環、外海及東莞等地均有”。

順德地名故事 | 點解“鳳湧”變“黃湧”

三角洲

蠔的生長環境是在河口附近鹹淡水消長的淺海地帶,而珠江三角洲衝擊平原,是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因而繁殖著十分豐富的天然蠔,為古居民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材料。

蠔殼屋與蠔殼帶

從豐富的遺址發掘中,我們可以知道從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前,蠔已被人們所開發利用,當時主要把蠔肉當作食物,蠔殼也被利用來製作一些簡單的器具。

從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後,居住在沿海地區的居民,除了繼續大量採食天然蠔外,其殼又廣泛地用作砌牆建屋的材料。

順德地名故事 | 點解“鳳湧”變“黃湧”

蠔殼屋

圖源:圖說順德 | 倫教熹湧村

唐末《嶺表錄異》記載:“盧亭即盧循,昔據廣州,既敗,餘黨奔入海島野居,惟食蠔蠣,疊殼為牆壁”。說明五世紀初的晉代以後,已有利用蠔殼疊屋而居。

到了十世紀前的唐代,天然蠔除自給外,還拿到市場上作商品進行交換,或加工醃漬。這無疑使天然蠔的開採利用,更加趨於廣泛。

珠江三角洲隨著海岸線推移,原有的蠔類死去,長長的蠔殼帶就堆積下來作為沙田的基礎。蠔殼帶的分佈,反映了海岸線的歷史分佈,也反映了人類開發珠三角的歷史過程。

順德地名故事 | 點解“鳳湧”變“黃湧”

珠江三角洲沙田區蠔殼分佈圖

圖源:《清代珠江三角洲沙田區的農田保護與社會生態——以蠔殼帶的個案為中心》

如圖所示,順德、番禺沙田區中的蠔殼分佈最密集,這和文獻記載是一致的,如咸豐《順德縣誌》卷一《圖經》記載:“

簡岸、槎湧、獨洲村戶聯絡皆南近黃湧

,洵為水鄉樂土,村外海底多積蠔,不肉而殼自能產育,動產數百丈恃以固田廬。”

你對黃湧村有什麼獨特印象?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地。

[1]廣東省佛山市地名志[M]。麥田,甘涼生主編。《廣東省佛山市地名志》編纂委員會編。第118頁

[2]明清廣東的農業與環境 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M]。吳建新著。2012。第244-246頁

[3]珠江三角洲農業志 初稿 3 珠江三角洲池塘養魚業發展史和捕撈漁業、海水養殖的歷史發展概況[M]。 佛山地區革命委員會《珠江三角洲農業志》編寫組編。1976。第70-71頁

[4]南順第二聯圍水利志[M]。南順第二聯圍水利志編寫組編。2009

[5]嶺南水鄉[M]。 朱光文。2005。第65頁

[6]新會縣誌[M]。新會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第1048頁

部分圖片源於網路

撰寫:蕉

編輯:木子

封面:蕉

順德地名故事 | 點解“鳳湧”變“黃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