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由 音樂之友 發表于 音樂2021-07-16
簡介這份樂譜可能是海頓在1791年首演之前匆匆寫就的,手稿左側還有作曲家修改的痕跡

oboe什麼樂器

說到作曲家的手稿,你可能會問:手稿有什麼意思,那不應該是學者們研究的物件嗎?對我們普通聽眾來說,音樂好聽就行了——吃雞蛋就好,有必要知道下蛋的雞長什麼樣嗎?

應該說,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

有些手稿真的很值錢

。去年11月,蘇富比拍賣馬勒《第二交響曲》手稿,成交價為450萬英鎊(約合4千萬人民幣);2003年,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手稿賣了340萬美元(2千多萬人民幣);門德爾松的《芬格爾山洞序曲》將近100萬美元。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去年3月,紐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Morgan Library and Museum) 尋求出售一批手稿,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批私人收藏手稿,價值1,350萬美元。它們由紐約銀行家羅伯特·雷曼(Robert Lehman)私人所有,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代為託管。這批手稿非常珍貴,因為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德彪西、拉威爾等作曲家都位列其中,而且有不少重要作品。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當然,錢絕(dang)不(ran)是最珍貴的。更重要的是,

作曲家的手稿是一個資訊載體,它比列印樂譜更接近創作源頭

。手稿上有的,不只是可以彈奏的音符,作曲家創作時的狀態、心情、思想等等,都會在上面留下蛛絲馬跡,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作曲家的創作歷程。甚至於,作曲家用的紙和墨、各種各樣的線條,以及音符旁邊種種個性化的標記,都是資訊。這些資訊在出版後就被標準化了,印在列印紙上的音符,似乎少了點生命力。

總之,手稿可以讓我們離作曲家和那個時代更近一些。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這是巴赫《第171號康塔塔》的手稿,就出自上面提到的雷曼的收藏。圖中像“汙點”一樣的痕跡,在巴赫的很多手稿中都能見到,比如下面這張。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其實,這並不是巴赫刻意為之,也不是他修改的痕跡,而是因為

在那個年代,巴赫用的墨水和我們今天常用的不太一樣。

巴赫的手稿是用一種叫做鐵膽墨水(Iron-gall Ink)的顏料書寫的,這是西方自羅馬時代至二十世紀初期普遍使用的墨水。它的成分中有可溶性的亞鐵離子,可以滲入書寫表面,接觸空氣後氧化,形成固態氧化物附著在紙張表面,而且

時間越久,氧化物的顏色越深

。因為固態氧化物不溶於水,除非刮除,否則字跡無法用水洗掉或擦掉。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距今300年前的手稿被墨水侵蝕了,這是時間的痕跡啊。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上面兩張手稿,第一張出自海頓的《第95號交響曲》,另一張也出自一部十八世紀的交響曲,作曲家是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英國音樂家,

還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就是他發現了天王星

這兩張都是謄清的手稿,也就是說,它們都是由作曲家譜寫的最終版本,下一步就要交給謄譜員了,再由謄譜員將每位樂手的分譜謄寫出來,或者謄寫、校對後出版印刷。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亨德爾的謄寫員J。C 史密斯謄寫的《阿德梅託》手稿,字跡工工整整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舒曼的謄譜員布累克納謄抄的《幻想曲》,舒曼把謄抄好的部份刪去,寫上新的音樂

《第95號交響曲》是海頓十二首倫敦交響曲的第三首。這份樂譜可能是海頓在1791年首演之前匆匆寫就的,手稿左側還有作曲家修改的痕跡。一開始,海頓忘了把雙簧管加進去,後來把樂器的名字改成了雙簧管oboe。

雖然有修改,但這兩份手稿看上去還算整潔,下面這個就不一樣了。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沒錯,你猜對了,這是貝多芬的手稿。第一張是《升C小調絃樂四重奏》Op。 131的草稿。貝多芬外出散步的時候會隨身帶著筆記本,隨時記下生活中俯拾而得的靈感。第二張就是那張價值2,000多萬人民幣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一頁手稿。這樣的手稿,只有作曲家本人才看得懂吧?

還有的作曲家喜歡在手稿上

自由發揮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這張草稿出自肖邦的一首變奏曲。在這裡,我們既能看到肖邦精緻講究的筆跡,又能看到他自由放縱的一面。畫面上有一個塗鴉,畫的是一個戴著假髮的年輕人,身著帶肩章的制服,旁邊是類似紀念碑一樣的建築。

這應該是肖邦在向莫扎特頑皮地致敬吧。

作曲家的手稿除了有“謄清稿”,還有“工作稿”或者叫“修改稿”,也就是作曲家正在打磨和完善的作品。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這是巴赫《降E大調前奏曲、賦格和快板》BWV 998的手稿。從幾處改動的痕跡來看,這應該是巴赫第一遍譜寫的原稿,頁面編排出了點“失誤”,寫到最後,空間不夠用了。於是,巴赫只能把最後19個小節擠在頁面下方,並且用簡化的鍵盤指法譜(Tablature)譜寫。

從手稿中,我們可以看出巴赫當時的創作狀態,流暢、果斷的線條,密密麻麻的音符、標記,看起來無絲毫猶豫之態。

雖然是第一遍的手稿,看起來卻像是胸有成竹之後的一揮而就。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這是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第一樂章的手稿,可以看到,左側頁面的4個小節被作曲家整個劃掉,並在上面寫上“bleibt weg”(刪節)。在右側頁面上,布魯克納修訂和更改了部分樂譜。

前幾天,肖斯塔科維奇的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手稿

第一次

公開亮相。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肖斯塔科維奇在寫這部歌劇的時候只有20多歲,作曲家充沛的活力躍然紙上。這張手稿上的字跡潦草,用不同顏色的筆寫成,看得出來,肖斯塔科維奇當時譜寫的速度很快,樂思被作曲家迅速地記錄下來。畫面右側樂器的名字是用鉛筆寫成的,並且有刪改,他當時一定是在構思如何配器。

看得出來,作曲家並不太拿手稿當回事,用的紙並不講究。據展覽館的館長說,肖斯塔科維奇會在他能找到的任何紙張上譜寫。而且,仔細辨認的話,還能看到手稿上點點的咖啡汙漬。

據說,肖斯塔科維奇煙抽得非常兇。在作曲的時候,每當創作間歇,他會點上一支菸,抽上幾口,再繼續寫。因此,在這次展覽中,場館特意安排在他的手稿旁邊放上了俄國香菸。

對音樂手稿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些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影片。在YouTube上,有心的網友們製作了一些有趣的影片,把作曲家手稿、列印樂譜和音樂放進同一個畫面,同步播放。這樣的

巴赫《第一號大提琴組曲》

,聽聽看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