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電影《一秒鐘》,“沙漠鏡頭”有一段女聲民歌,應是烘托悲的氣氛

由 溫爸教子 發表于 音樂2021-08-02
簡介感覺電影就那麼幾個人,張譯、劉閨女、範電影,就那麼幾個場景,沙漠、電影院、衚衕,但是我卻總在回想

加一個鐘是什麼意思

電影《一秒鐘》,“沙漠鏡頭”有一段女聲民歌,應是烘托悲的氣氛

電影《一秒鐘》,看這電影前我搜了下,第一眼映入眼簾的是過審,我還在納悶有什麼可過審的,看完之後覺得確實需要。

諷刺是真的諷刺,作者說出來的話就感覺少了些意思,諷刺與否正常人都能看得出來,只是諷刺完了又有什麼用呢?

電影《一秒鐘》,“沙漠鏡頭”有一段女聲民歌,應是烘托悲的氣氛

我個人而言,所有的諷刺,也只是諷刺了,目的和影響而言,我們這些看到諷刺的人,是終究看不到結果的,好點的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差點的都不會放心上,更壞的就是偏偏反著來。

影片中一幫半大小子,打的所謂勞改犯、壞分子招架不住,這難道不諷刺嗎?可是有什麼用呢?執法的人不管犯法人的死活,不諷刺嗎?又有什麼用呢?

透過種種鋪墊,有經驗的觀眾應該能夠猜出來,其實不提也可以。這個電影有很多諷刺的地方,挺有意思的,描繪個體在集體中的那種渺小,是直白的。要我遇到張譯這個角色,我也會舉報他,因為張譯這個角色,話不多,你不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

電影《一秒鐘》,“沙漠鏡頭”有一段女聲民歌,應是烘托悲的氣氛

看到逃犯“張譯”和保衛科打鬥的場景,那個時代的法治意識是如此淡漠,以至於打架進去的“張譯”被關了6年還未放出。黑白顛倒,令人憤慨,實在諷刺,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真實存在也變得容易理解了。

看影評才知道有被刪減的部分,來自一個父親兼逃犯角色的執念,才解釋得通。有一個點,不知是否還有人覺得難受,就是沙漠的鏡頭都會有一段女聲民歌,應該是烘托悲的氣氛,但聽到那個聲音就是很容易齣戲。

6年你聽範電影說是被整了,你再看一遍電影他是跟誰打架。結尾增補2年必須要給你們一個光明的未來,現在好了落實政策了,時代變了,快過好日子等等,張也乾乾淨淨放出來了。

電影《一秒鐘》,“沙漠鏡頭”有一段女聲民歌,應是烘托悲的氣氛

你看標語搞好大學招生全國人民的希望,張閨女也仔細的標語下再看便外音就是考大學,而且衣服和精神狀態都是槓桿的。

劉閨女因為弟弟被嚇哭跑去電影院找張譯,站在桌子上罵“你女兒怎麼沒被面粉袋子壓死啊!”因為他女兒真的死了,所以暴怒。

看的時候總想起《陸犯焉識》裡面相似的內容。覺得那個時代有很多我們現在聽了可能不以為意的事情,比如“壞分子”,在那個時代可能是極其嚴重的指控;比如“保衛科”,在那個時代應該會讓人不寒而慄。

電影《一秒鐘》,“沙漠鏡頭”有一段女聲民歌,應是烘托悲的氣氛

感覺電影就那麼幾個人,張譯、劉閨女、範電影,就那麼幾個場景,沙漠、電影院、衚衕,但是我卻總在回想。

也幸好是在電影院看的,如果是在家裡我可能沒有這麼好的心性耐心看完一小時四十幾分鍾,但是現在好想再看一遍啊!漫天黃沙只有一個人在裡面走,讓我莫名恐懼。跟那種深海海底靜謐無聲、太空裡沒有聲音一樣得讓人恐懼。

我們在這世上,你莫名坐在路邊,可能什麼都沒了,路人看到你能動的話,可能就不搭理你了。人人都想著去救那些想自盡的人,救完人的都是英雄,或者烈士,沒人會去管另一個人有多苦有多難。

電影《一秒鐘》,“沙漠鏡頭”有一段女聲民歌,應是烘托悲的氣氛

影片中的那個“曹丕”,我看的時候就想著活該,兩個耳朵都被咬掉才解氣,幹事出於好奇搜的兜,搜完卻把人東西扔了。

是說傷痕文學電影不好,而是現在這個時代,佔據觀影主流的年輕人對這個並不感興趣,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鏗鏘有力的電影,畢竟和盎格魯撒克遜對抗的新時代。

對某代知識分子無法明說的疼痛歲月沒興趣,如果想讓這種電影以後能多點,某些人大可以多貢獻票房嘛,有錢賺資本第一個衝前面。

電影《一秒鐘》,“沙漠鏡頭”有一段女聲民歌,應是烘托悲的氣氛

文藝界自己也在不停拉低下限啊,一直搞快餐文學,快餐綜藝,最後受傷害的是受眾嗎?我們的文化陣地一步步被外國文化蠶食,票房起不來,口碑上不去,本國文化對外輸出一直受阻,真的是因為受眾層次低?

電影《一秒鐘》,“沙漠鏡頭”有一段女聲民歌,應是烘托悲的氣氛

崇洋媚外?藝術創作除了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吧,引人深思的電影真的只能有特定年代麼?說白了,仗著名氣糊弄,到最後糊弄的只能是自己,砸了招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