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人類“心理學”的最大難題:人心到底是什麼?

由 洩漏天機 發表于 音樂2021-08-19
簡介不同的記憶資訊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這主要由資訊光子攜帶能量的不同所造成的,這些具有特殊屬性的資訊光子都會透過心力場被生靈吸附在它的周圍,人之初心逐漸因此而形成

人的心臟在哪兒

人類“心理學”的最大難題:人心到底是什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兩個領域涉及有關“心”的問題最多,一個是宗教界,一個是科學界。兩者雖然對“心”的研究方向不同,但卻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都不知道人心到底是個什麼玩意。我們可以看一看,到目前為止,任何一門宗教的經典著作中,都沒有論及人心的組成及其確切的位置,就連

佛教號稱是專門研究和修煉人心的,提出了“一切唯心造”這樣精闢的佛法理念,但卻也避談人心的諸多細節。而科學界也是如此,無論是

《人體解剖學》、《心理學》、《生物學》還是《哲學》、《神經學》、《醫藥學》等都沒有非常清晰明確地闡述心到底是什麼?更有意思的是

還有一些哲學家以及政客們閒著無聊,提出個所謂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一個簡單的二元劃分竟把整個世界搞得一塌糊塗。“唯”就是唯一、只有的意思,並可引申為首要、第一之意,“物”就是指物質;那“心”是什麼呢?學者們說是心裡的思想、意識或籠統地指精神領域的一切抽象概念,可是心又在哪裡呢?再沒文化的人也知道肯定不是指我們的心臟,心臟的功能和我們所說的心是格格不入的。有人說,心其實就是人腦,那為什麼不叫唯腦主義呢?人們也經常說“口是心非”,人腦的語言中樞發出指令讓人們嘴裡說“是”,可心裡為什麼偏偏是“非”呢?我們可以說一個人別有用心,卻從來不說別有用腦,可見“腦”和“心”絕對不是一回事。人體和宇宙一樣奧妙無窮,最大的奧秘就是人明明知道自己有心,卻不知道心在哪裡?到底如何理解人的“心”,我們最後還要從“心”這個字本身去理解。“心”是一個簡單的漢字,卻具有相當複雜的意義,這正是漢字的魅力所在。可以說,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只有漢字稱得上是正真的表意文字,其他文字絕大部分都是表音文字,從字的本身看不出字的基本含義,使文字失去了原本應該具有的價值與內涵。現在,就讓我們從“心”字入手,看看能悟出什麼天機:三個點圍著一個“L”(代表靈),從“心”的寫法來看,先寫左點再寫“L”,就是最初來自父母的受精卵攜帶者充足的元氣,捕獲一個與之匹配的生靈(L),之後孕育出的物質屬性的能量體(陽生命)和精神屬性的能量體(陰生命)由後寫的兩點來代表。“心”字就是人全部生命的完整體現,並把兩種屬性不同的能量給聯絡在一起,這樣巧妙的組字結構和筆畫筆順,一定是從靈神而來的暗示,才讓人獲得靈感創造出如此美妙傳神之字。另外,“心”字是人類可見的十個臟腑器官(心、肺、脾、肝、腎、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中一個沒有“肉月”偏旁的字(和看不見的“焦”與“炁”同出一轍)。這說明,我們常說的“心”絕不僅僅光是指由細胞組成的心臟,一定還包括一個更重要的能產生思想的精神層面的器官,這個看不見的心器官才是人生命的本質,心靈在人生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讓人無可推諉。既然把人的世界觀分為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那可以肯定的就是“心”還沒有被當做一種“物”,至少不是我們能看到的普通物質。有句俗語說“人心隔肚皮”,那“心”一定在我們的肚子內的某個地方。現在就讓我們來揭開“心”的面紗,告訴你,肉眼看不見的心不但確實存在,而且還是能量的另一種存在狀態,那就是資訊,甚至由心所產生的各類思想統統與資訊結伴而存,成為人體整個能量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人心是的確存在的,而且還不是天生就有,它是在嬰兒的日後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我們前面曾提到人獨有的“氣場”,它實際上就是人內部的能量執行,源於生靈並可協助形成人心。人心的位置處在位於人身體的中間地帶,也就是上部分的精神屬性的能量系統和下部分物質屬性的能量系統的交匯處,即心輪能量圈的所在處。這是一個對人來講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人這一生最終成敗與否的分水嶺。

人在胎兒階段,承載和傳遞能量的焦脈系統已經形成,此時人的生靈是依託元氣在中脈的最下面,應該在海底輪的位置。人出生以後,透過吃喝以及呼吸優先發展物質屬性的能量系統,推動其身體的成長。

孩子的大腦也迅速發育,視力和聽力系統不斷完善,透過感知接受的資訊也逐漸增多,並開始在大腦形成粗淺的記憶。比如對父母的樣子、有特色的小玩具或是固定的響聲都會有印象。

此時,人的精神屬性的能量系統還沒有形成,不過,嬰兒可以依靠生靈透過囟門來吸收時空能量,根據每個人生靈能量的高低不同,孩子所吸收的能量多少也不一樣。這些能量都以光子的形式存在,隨著吸收光子的增多,生靈的能量也在增強,並逐漸由海底輪沿著中脈向上提升。於此同時,智力輪和心輪也逐漸形成。這裡需要提醒的是心輪既不是人心,也不是人的心臟,心臟此時早已經開始工作了,為身體提供血液迴圈,心輪則是人心形成的能量基礎。身體的成長以及體內脈輪系統的構建,為人心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和能量的雙重保證。

當孩子長到1歲左右的時候,大腦已經迅速發育了很多,人的內在能量系統也基本構建完成。此時,孩子的生靈已經透過中脈系統吸收了大量高維時空的能量,這些能量以特殊的資訊光子形式吸附在生靈周圍,並使其振動強度增大,生靈位置慢慢從海底輪升到心輪附近。

之後,生靈會和心輪發生能量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心力場,這是人心形成的能量源,也是人從本能時期進入意識時期的分水嶺。此時人心臟的跳動頻率基本與心力場的振動頻率相當,心臟可以在其周圍額外地吸引一些心力場的能量來作為自身的保護,就像給心臟套上了一層保護膜一樣,使得外界一切有害物不能輕易侵蝕心臟,心臟永遠不生癌也就是這種額外保護的結果,使心臟周圍的場能一直保持穩定。另一方面,

隨著孩子大腦中杏仁體和海馬體這兩個特殊結構發育成熟,孩子對外在世界的感知漸漸可以變成記憶了。

對具有複雜大腦的人類來講,如果某些相同或者相似的資訊被重複地記憶,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

一旦這樣的記憶形成,這些存入大腦神經細胞的DNA中的同類資訊就會發生共振,當到達一定能量值後,就會在人體內形成一個特殊的資訊場,並能誘導人的丘腦同時會分泌一種激素,在刺激神經系統的同時會產生一種生物電磁波,來啟用人的心輪能量圈中的一些自由光子攜帶相同的資訊,並伴隨有人的各種不同的情緒產生,比如喜、怒、悲、思、恐等。不同的記憶資訊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這主要由資訊光子攜帶能量的不同所造成的,這些具有特殊屬性的資訊光子都會透過心力場被生靈吸附在它的周圍,人之初心逐漸因此而形成。人只有在重複記憶的過程中形成較大波動的情緒時,才能啟用心輪的光子被靈吸附成心,這些光子攜帶的資訊形成心記憶,這種以資訊光子模式形成的記憶不像腦細胞記憶那麼雜亂繁多,心記憶更加條理清晰且意義明確。嬰兒在1歲以後,生靈開始積累這樣的資訊,也就是人心依靠生靈開始成長。由此可見,心和靈是一體的,所以有“心靈”一詞常被人們掛在嘴邊。心積累的資訊不同可影響靈能的高低變化,而靈的自帶資訊也可以透過特殊途徑影響心的資訊。就這樣,一個新的“器官”——-人心開始登上生命舞臺,並左右人一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