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這是一種靜止狀態,一種永遠不會有什麼變化的靜止,就像一潭死水

由 忽而今夏秋意 發表于 音樂2021-08-27
簡介烏爾裡希繼續引導著談話,他斷言說對要進行這種談話心裡老大不樂意一個人感覺到的最大的增強既不是在把遇到的一切據為己有的那種尋常的利己主義的態度中,也不是如朋友們所斷言的,在人們可以稱之為表白和傾訴式自我增強的態度中出現

死牆是什麼

比起易受影響的人今天感覺到的大眾的隱秘熱情,他們的活動力,他們那無意識團結的分子般看不見的過程這些過程使他們每呼吸一次就想到,最偉大者和最渺小者一樣不孤單比起這些來,在森林裡作戰並受森林保護的樹木不會更無把握。烏爾裡希的情形也是這樣,他清楚地看到,剋制的利己主義生命由它組成產生出一種有秩序的結構,與此相比,共同性的氣息依然只是模糊聯絡的一個縮影,而就他個人而言,他甚至是一個傾向於分離的人,但是格達的年輕朋友們對必須被攀越的高牆提出的荒誕無稽的看法總是莫名其妙地讓他感到悲哀。

這是一種靜止狀態,一種永遠不會有什麼變化的靜止,就像一潭死水

這是一種靜止狀態,一種永遠不會有什麼變化的靜止,就像一潭死水

漢斯單調而機械地背誦自己的信條,時而絮絮叨叨,時而猛衝猛撞,兩隻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前方。說是一條不自然的分界線貫穿天地萬物並向分割一個蘋果那樣將其分割,這兩半蘋果便因此而變幹。所以,人們必須以不自然的和反自然的方式在今天掌握往昔人與之一致的東西。但是,人們可以廢除這條分界線,透過某種敞開內心,一種改變了的態度,因為某人越能忘記自己、抹去自己、與自身疏遠,他心中釋放出的為集體的力量就越多,就彷彿這力量從一種錯誤的聯絡中被釋放出來似的。而他越接近集體,就必定會同時變得越奇特,因為如果人們聽懂了漢斯的話,就也會得知,真正獨特性的強度不包含在純粹的特性裡,而是因敞開內心而產生,進入參加和獻身的不斷增長的強度之中,也許一直達到一個完全被世人接受的完美無私者的集體之最高強度,一個人們以這種方式所能達到的最高強度!

這是一種靜止狀態,一種永遠不會有什麼變化的靜止,就像一潭死水

這些看似完美無瑕的信條讓烏爾裡希冥想,人們如何能使這些信條具有真實內容,但是他只是冷冷地問漢斯,他想怎樣用這敞開內心之類的辦法去具體實施這件事呢?漢斯在這方面擁有無法比擬的言辭。先驗論代替思考的我,哥特式的我代替自然主義的我,客觀實體王國代替現象,無條件的經歷以及類似的強有力的詞語它們被他硬性納入無法描述的經驗的總體。順便說明一下,這是使事物受損和提高地位的一個流行的習慣,而由於這種狀況,這種有時、也許也經常浮現在他眼前的狀況從來也不會保持得比幾十個瞬間的短促思索更長久,所以他還多此一舉地聲言,說是這來世的想象今天顯示得硬是變化無常、不清不楚,作出超身體的、當然難以固定下來的展示,而反映出它的成果的,充其量也就是偉大的藝術作品。

這是一種靜止狀態,一種永遠不會有什麼變化的靜止,就像一潭死水

他談到象徵這個他最愛說的詞兒,它體現出這些和另外一些極其令人鼓舞的生命徵兆,最後談到日耳曼的、奉獻給潰散的日耳曼人血統代表人士的經歷,談到創造和觀看這樣的東西的經歷。以這種美好舊時代模式的一種極精細變體的方式,他很方便地解釋說,不斷地攫取真實存在之物隸屬過去並且已經避離當代,而爭論恰恰是由這個論斷引起的。烏爾裡希對這種迷信空談感到惱火。漢斯對格達究竟有什麼吸引力,這在長時間裡對他來說一直是個不明不白的問題。她臉色蒼白地坐在一旁,沒怎麼積極參與談話。漢斯·塞普有一大套關於戀愛的理論,她很可能是在這套理論中發現了自我的更深層含義。烏爾裡希繼續引導著談話,他斷言說對要進行這種談話心裡老大不樂意一個人感覺到的最大的增強既不是在把遇到的一切據為己有的那種尋常的利己主義的態度中,也不是如朋友們所斷言的,在人們可以稱之為表白和傾訴式自我增強的態度中出現。

這是一種靜止狀態,一種永遠不會有什麼變化的靜止,就像一潭死水

其實,這是一種靜止狀態,一種永遠不會有什麼變化的靜止狀態,就像一潭死水。格達精神為之一振,並問他這話什麼意思。烏爾裡希當即回答她說,整個這段時間裡漢斯淨是在談愛情,雖然部分地用了強詞奪理的言詞。他談到了聖徒愛情、隱士愛情、漫出希望之岸的愛情,這是總是被描繪為一種溶解、一種鬆散,甚至一種所有世俗關係的顛倒的愛情,並且無論如何不只意味著一種情感,而是意味著一種思維和知覺的變化。

這是一種靜止狀態,一種永遠不會有什麼變化的靜止,就像一潭死水

格達望著他,彷彿她要審查,他是否曾經用他超越她的知識的知識以某種方式體驗過這種情況,抑或從這個被偷偷愛戀著的人身上,就在他在這裡不露許多聲色地坐在她身旁的時候,是否會逸出那種奇異的氣息,它可以把兩個人的身體分開著聯合成一體。烏爾裡希感覺到這個考驗。他的心情就彷彿是在用一門外語講話,他能夠流暢地用這門外語繼續講下去,但這是外表。這些話並沒有在他心中紮根。在這種情況下,他說,在人們越出平素給態度劃定的界線的情況下,他們什麼都理解,因為心靈只接受和它息息相通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心靈事先就已經知道自己將會了解到什麼情況。

這是一種靜止狀態,一種永遠不會有什麼變化的靜止,就像一潭死水

戀人們並不能相互述說什麼新訊息:他們也沒有識別能力。因為戀人對自己所愛戀的人毫無認識,戀人只認識到,自己以一種難以描繪的方式被這個自己所愛的人置於內心活動之中。認出一個他所不愛的人,這對他來說就意味著把那個人納入愛情之中,把那個人像一堵死牆陽光靜臥這堵牆上那樣納入愛情之中。認出一個無生命之物,這並不意味著將它的個性一一探察,而是意味著一塊麵紗落下或者一條不屬於可感覺世界的界線被廢除,那無生命之物也為人所不知、但卻充滿信任地進入戀人們同志般友好的氣氛之中。戀人們的本性和奇特的精神相互注視著對方的眼睛。那是同一個行動的兩個方向,那是一種向著兩個方向的流動和一種兩端燃燒。而認識與自己沒有關係的一個人或一個物件,這隨後也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了。因為了解情況,這取走事物的某種東西,這些事物保持自己的形態,但是似乎在其中分解為灰,它們之中的某種東西在蒸發,而留下的只是它們的木乃伊。

這是一種靜止狀態,一種永遠不會有什麼變化的靜止,就像一潭死水

所以對於戀人們來說也沒有實情。實情就是一條死衚衕、一個終結,是思想的死亡,只要他活著,這思想便像一團火焰的呼吸著的邊緣,光亮和黑暗胸貼胸地聚合在這團火焰的邊緣。一切都在閃光,某種單一的東西怎麼會讓人明白易懂呢?!一切都大量存在,些許自信心和明確性有何用途?如果人們已經經歷戀人們不再從屬於他們自己,而是必須把自己奉送給一切合他們、合這些私下組合在一起的人的意的東西,那麼人們如何還能單獨為自己渴求什麼呢?即使所渴求的恰恰是所鍾情之物本身?如果人們掌握這門語言,那麼就能夠不費勁地繼續使用它。人們就像手拿一盞燈在行走,這盞燈的微弱光線照在一個又一個生活關係上,而它們全都顯出那種樣子,就彷彿它們那在不變的日常光線中所有的尋常現象只是粗暴的誤解似的。譬如佔有這個詞兒的動作立刻就會顯得多麼不成體統,如果人們將它用在戀人們身上的話!但是人們想佔有原則,難道這就顯示了更美好而優雅的願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