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四:說“爻”

由 抱雪齋讀易筆記 發表于 音樂2021-09-05
簡介數字卦《說文》在解釋“爻”字的時候也把它看成了數字:“乂,古文五,二五天地之數

筮什麼意思

《周易》的64卦,是由384爻組成的。

爻,是組成卦的最基本符號單位。

那麼,這個“爻”字是什麼意思呢?

一、“爻”是“二五天地之數”

我們今日所見之爻,有“一”和“――”兩種,前者為陽爻,也稱“九”;後者為陰爻,也稱“六”。

用“九”和“六”這兩個數字來稱呼爻,說明“爻”原本與數字有關。近幾十年來出土的甲骨簡帛中,發現了大量由六個數字疊加成一組的圖案,因為其數字的數量及排列方式與易卦相似,因此也被稱為“數字卦”,這也充分表明易卦的卦爻符號也曾經以數字的形式存在。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四:說“爻”

數字卦

《說文》在解釋“爻”字的時候也把它看成了數字:“乂,古文五,二五天地之數。”解釋可謂簡單明瞭:組成“爻”的兩個“乂”就是兩個“五”字,所以“爻”就是“二五”。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四:說“爻”

古文爻

“二五”為什麼叫“天地之數”呢?這個典故出自《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繫辭》把從一到十這十個數字,分成了“天數五”和“地數五”,其中一、三、五、七、九這五個奇數稱為“天數”,二、四、六、八、十這五個偶數稱為“地數”。這十個數字的總和是五十五,恰好也含有兩個五字。

所以“爻”的字形中的“二五”,實際上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天數五”和“地數五”;二是表示天地之數五十五。

二、爻就是“交”

《說文》說:“爻,交也”。甲骨文的“爻”字構造本身就已經反映出了陰陽相交的理念:爻由兩個乂(五)組成,表示五個天數(奇數為陽)和五個地數(偶數為陰)的組合,如果只有天數五或者地數五,就會導致“陽無耦,陰無配,未得相成”,必須要湊齊二五之數,才能使陰陽各得其偶,所謂“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就是“交”。

《說文》裡對“五”字的解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爻”字所包含的陰陽交錯之意:“五,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也就是說,“五”字的上下兩橫象徵著天地,而中間的那個“乂”則象徵著“陰陽在天地間交午”。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四:說“爻”

古文五,X形表示相交,上下兩橫表示天

馬王堆帛書中,“爻”亦作殽。二字互通。《說文》曰:“殽,相雜錯也”,這也是取其交錯之意。

三、“爻”就是“象”

爻又有“象”之意。《集韻》說“爻,象也”。《說文》則曰:“效,象也”。“爻”與“效” 字本通,所以爻就有象之意。《正韻》曰:“爻法之謂坤”,這句話在《繫辭》中寫作“效法之謂坤”,《繫辭》也說:“爻也者。效此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爻”是數字,而“象”則是符號。數字是如何轉化成我們今天所見的卦象符號呢?還是要從那十個天地之數中尋找答案。

鄭玄對《繫辭》中這一段有關天地之數的解釋是:“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陽無耦,陰無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於北,與天一併,天七成火於南,與地二並,地八成木於東,與天三並,天九成金於西,與地四並,地十成土於中,與天五並也。”這段話實際上就是對“河圖”的文字描述:河圖中,十個數字被分成了天地兩組,每組五位,分別與五行(水火木金土)和五方(北南東西中)相搭配。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四:說“爻”

河圖,黑白點數量表示數字

有人會問,數字配五行這種東西,不是到戰國才出現的嗎?實際上早在武王滅商之後,箕子為武王所述的《洪範》中就已經將五行與數字匹配了:“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從一到五的數字與河圖上五行的排列順序一絲不差。《說文》中更是直接說:“五,五行也”。

把兩個五字組成的“爻”字與五行相配,完全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之事。事實上,原始的五行就是指東南西北中這五個方位:“行”的古文為空心的“十”字形,表示東南西北,交叉之處即中央。而“五”字古文中的“X”形則是旋轉了45度的“行”字。表示東南西北四方,其交錯之處即中央。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四:說“爻”

古文行字

當數字與五行(水火木金土、東南西北中)搭配起來之後,數字就不再是單純的抽象數字,而有了具體的象徵事物。這也就是“爻”字兼具“數”和“象”兩重含義的原因。清華簡《筮法》中,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到記載有各個數字所代表的象。前文說過,清華簡《筮法》應該屬於《歸藏》系統,其源頭可上溯至商代,因此這種數與象之間的相互轉化很可能在商代以前便已經完成了。

四、“爻”就是“教”

《說文》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爻”與“效” 字本通,故亦與“教”字通。“教”和“學”的古文相同,字形中都有一個“爻”字。可知“教”、“學”、“爻”三字互通。馬王堆帛書雲“教訓以論語”,今本系辭則作“爻彖以情言”,正是“教”與“爻”互通之證。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四:說“爻”

學字中的爻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四:說“爻”

教字中的爻

“爻”字有教學之意,但所教和所學的都不是一般的知識。《中庸》雲“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可見古人所教的是天人之道,所修的是性命之學。《性自命出》就說:“夫教,使民生德於中者也”。教的目的在於使人“中”,而這個“中”就是天命。(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左傳 成公十八年》)妙的是,組成“爻”字的兩個“五”,在五行中恰好正是代表五方之“中”的數字!

那麼,“教”如何可以使人“生德於中”呢?靠的就是“效”。因為教的意思就是“上所施,下所效”。天在上,地在下,天命所施,地教所效也。故《禮運》雲:“禮必本於天,殽於地”,疏曰:“殽,效也。”天命可以透過效(殽)來獲得,因此《禮運》又說:“夫政必本於天,殽以降命。命降於社之謂殽地,降於祖廟之謂(殽)仁義,降於山川之謂(殽)興作,降於五禮之謂(殽)制度。此聖人所以藏身之固也。”妙的是,“爻”字中的兩個五字也是呈上下排列,如果說上面的“五”象徵著上天所施之“中”,下面的“五”則是地下的君子所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