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藿香與藿——中醫香料

由 芳香益生園 發表于 音樂2022-11-28
簡介嵇含《南方草木狀》雲∶(藿香)出交 、九真、武平、興古諸地,吏民自種之,榛生,五、 六月採,曬乾乃芬香

medicine可以怎麼變形

提起藿香,比較讓人容易想起“藿香正氣水”。

該藥的主要功效被認為能解表化溼,理氣和中。外感風寒、內傷溼滯或夏傷暑溼所致的感冒,症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洩瀉的(包括胃腸型感冒見上述證候者),都可以適用。其組方中有廣藿香油,其他還有蒼朮、陳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紫蘇葉油。輔料為乾薑汁等。

藿香與藿——中醫香料

“廣藿香”之廣,指的是其產地。

嵇含《南方草木狀》雲∶

(藿香)出交 、九真、武平、興古諸地,吏民自種之,榛生,五、 六月採,曬乾乃芬香。

《南州異物志》亦云∶

藿香出海邊國,形如都梁,葉似水蘇,可著衣服中。

藿香與藿——中醫香料

關於它的功效,則是主治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腹痛(《別錄》)。為對治脾胃吐逆的要藥(蘇頌)。可以“助胃氣,開胃口,進飲食”(張元素)。能夠“溫中快氣,肺虛有寒,上焦壅熱,飲酒口臭,煎湯漱口”(張好古)。李杲循此發明道∶

芳香之氣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嘔逆,進飲食。好古曰∶手、足太陰之藥。 故入順氣烏藥散,則補肺;入黃 、四君子湯,則補脾也。

但藿香確實也是一味合香常用的香料。

藿香與藿——中醫香料

《本草綱目》記載:

藿香嶺南多有之,人家亦多種。二月生苗,莖梗甚密,作叢,葉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採之,須黃色乃可收。《金樓子》及《俞益期箋》皆雲∶扶南國人言五香共是一木。 其根是旃檀,節是沈香,花是雞舌,葉是藿香,膠是燻陸。故本草以五香共條,義亦出此。 今南中藿香乃是草類,與嵇含所說正相符合。范曄《合香方》雲∶零藿虛燥。古人乃以合薰香,即此扶南之說,似涉欺罔也。

“扶南國人”一段話,將檀、沉、雞舌、燻陸、藿香集於一身,自然很不靠譜。倒是范曄將“零(陵香)藿(香)”並論,是香家見識。《香乘·制藿香》也將二者齊稱:

凡藿香、甘草、零陵之類,須揀去枝梗雜草,曝令乾燥,揉碎揚去塵土,不可用水煎,損香。

藿香與藿——中醫香料

文英香、大洞真香等香方中,也多同時用到零陵香和藿香。

南北朝時期的才子江淹在《草木頌》十五首中,就有《藿香頌》:

桂以過烈,麝以太芬,摧阻(《藝文類聚》作沮。)天壽,夭折人文。詎及藿香,微馥微燻。攝靈百仞,養氣青雰。(《本集》,《藝文類聚》八十一作青雲。)

江淹在前序中說自己此時正“守職閩中”,估算起來正是他元徽二年(公元四七四年)被貶為建安吳興縣(今福建浦城)令的時候。所言“且僕生人之樂,久己盡矣,所受兩株樹十莖草之間耳。今所鑿處,前峻山以蔽日,後幽晦以多阻,飢犬爰搜尋,石瀨戔戔,庭中有故池,水常決,雖無魚梁釣臺,處處可坐,而葉饒冬榮,花有夏色,茲赤縣之東南乎?何其奇異也。結莖吐秀,數千餘類,心所憐者,十有五族焉,各為一頌,以寫勞魂”。可見其時藿香在南地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藿香與藿——中醫香料

藿香為啥叫藿香?李時珍說:

豆葉曰藿,其葉似之,故名。

此處所言“藿”,是指大豆苗的嫩葉。在古詩文中常常“葵藿”聯袂出現,所謂“葵藿傾陽尊先賢,酸甘苦辛和鹹咽”。葵菜又名冬葵,民間稱冬莧菜或滑菜。屬錦葵科。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種之者頗鮮”。王幀《農書》說:“葵為百菜之主,備四時之饌,本豐而耐旱,味甘而無毒,供食之餘可為菹臘(鹹乾菜),枯枿[niè]之遺可為榜簇,子若根則能療疾”。此菜中國各地有野生,根、花及種子,均入藥。

藿香與藿——中醫香料

雖然葵藿在李時珍的時代看起來就已經不大是餐桌的常課。但中國文化提倡流傳有敘,“植物學詩學”也可以發展到飯碗裡。所以晚清的探花名臣張之洞寫《古風》八首,其二純然是“咬得菜根”則天下可為的做派,其中就有“藿”:

上山採苦菜,青青不盈筐。

暮春茁寸玉,食之生清涼。

菲薄野人味,豈薦鼎俎旁。

自殊春薺甘,敢望秋藿香。

貴人饜芻拳,腸腐亦當防。

為君已內熱,恐君不能嘗。

苦菜、薺菜,加上“藿”(而非“藿香”),都成了安貧樂道、孤標自芳的象徵。

藿香在佛教中也叫兜婁婆香。《楞嚴經》雲∶壇前以兜婁婆香煎水洗浴。即此。《法華經》謂之多摩羅跋香,《金光明經》謂之缽怛羅香,皆兜婁二字的梵言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