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雅安市雨城區上裡鎮:羅漢果子高高掛“甜蜜”產業富農家

由 精選熱點資訊 發表于 音樂2022-12-01
簡介趙學慶表示,未來龍泉村將繼續擴大羅漢果種植規模,充分發揮“基地+”優勢,形成“教學、體驗、旅遊”一體化發展,將集團經濟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在發展集體經濟的路上,以黨建為抓手,以產業發展促振興,放開膽子,邁開步子,帶領一方百姓增收致富,向產業興

農民有問題向誰反應

近日,雨城區上裡鎮龍泉村50畝集體羅漢果試驗田中,綠油油的藤蔓鋪滿支架,一個個飽滿碩大的羅漢果掛在藤蔓間,鎮、村黨員幹部和農戶們一起穿梭在田頭地間,採摘、選果、裝箱,果子按大小分揀裝滿了一筐又一筐,一片豐收的景象映入眼簾。

找“不敢”原因 打消村民顧慮

“清明節前過來的苗子,我和村組幹部就種了起來。”雨城區人大代表、上裡鎮龍泉村黨總支副書記趙學慶說。

鄉村振興工作中,龍泉村想方設法壯大村集體經濟。但龍泉村有個頗為尷尬的問題——沒有集體土地。

“我們的土地全部分給村民了,沒有給集體留。”趙學慶說,當時就想著村民有了生產資料,能創造更多價值。實踐證明,這樣做效果不錯。就拿同村的村民代興友來說,在自家茶地中套種羅漢果,去年茶葉和羅漢果的銷售收入近7萬元。

有了成功的先例,不少村民心動,但是卻不行動。

“我明白大家的擔心。”趙學慶說,他和上裡鎮人大主席團就這個問題走訪調研了不少群眾,大家心裡始終有擔憂。

“大家怕套種羅漢果,就像當初種獼猴桃一樣。”趙學慶說,2013年,上裡鎮開始推廣種植獼猴桃,就在大家嚐到甜頭之際,2016年,一場潰瘍病,讓龍泉村獼猴桃“顆粒無收”。

保守起見,大家在政府的鼓勵中,發展茶產業。

茶園套種的方式,不僅能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還能助農增收,但龍泉村的村民始終不敢再輕易邁出這一步。

尋“想幹”路徑 鋪好發展道路

鄉村振興,關乎龍泉村未來發展。

在上裡鎮人大主席團的支援下,趙學慶依託自身人大代表和村組幹部的雙重身份,由村集體帶頭,先行先試,破除龍泉村新的發展難題。

沒有地,龍泉村就去和企業商量,採用合租的形式,租下一塊50畝的土地。

發展啥?雖前有“珠玉”,但為了穩妥起見,趙學慶帶著村組幹部外出考察羅漢果產業發展。

“一根藤能結幾十顆果子,每顆市場價0。7元至1元不等,40畝地大概可以種7000棵苗,理想狀態下,你算算,這個收益可觀嗎?”趙學慶說,“所以,我們村集體必須要搞這個產業。”

村集體發展資金有限,趙學慶與企業商量,等產生收益後再給付租金,得到企業的支援。同時,他還建議村集體經濟貸款,籌集了6萬元資金,龍泉村的羅漢果試驗田開動了。

村幹部和當地村民都積極參與進來。種苗,鋪地膜,拉爬架,短短几天時間,羅漢果試驗田有了雛形。

一邊學一邊幹,趙學慶說:“透過50畝羅漢果的種養經驗,給龍泉村的發展探好了道路。今年羅漢果豐收了,第一批我們村採了20000多個果子,預計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

趙學慶表示,未來龍泉村將繼續擴大羅漢果種植規模,充分發揮“基地+”優勢,形成“教學、體驗、旅遊”一體化發展,將集團經濟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在發展集體經濟的路上,以黨建為抓手,以產業發展促振興,放開膽子,邁開步子,帶領一方百姓增收致富,向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目標邁進,使羅漢果成為龍泉村百姓的黃金果、富裕果、幸福果。(記者 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