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長三角主流網路媒體走進鳳陽縣小崗村 重溫“大包乾”農村改革歷程

由 青瞳視角 發表于 音樂2022-12-13
簡介擴充套件後的“當年農家”將分為生活體驗區、傳統民宿體驗區、農事活動體驗區、水上表演區、大包乾紀念館區、農業生態生活區,並恢復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小崗村24戶農民生產生活場景、茅草房精品民宿、農趣體驗園及農業大地景觀等,即將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

網上訂的飛機票怎麼查詢

大皖新聞訊 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從40年多年前的“要飯村”變為今天的美麗宜居村莊,百姓生活也越來越美好,這片土地見證了太多的發展奇蹟。11月24日,2022年長三角區域網信工作協同發展會議在小崗村召開。長三角三省一市主流網路媒體來到當年農家院落、大包乾紀念館,重溫了曾經驚心動魄的改革歷程,現場見證小崗村的經濟發展和小崗人的幸福生活。

長三角主流網路媒體走進鳳陽縣小崗村 重溫“大包乾”農村改革歷程

“大包乾,大包乾,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這首從安徽鳳陽農民口中傳唱開來的《大包乾歌》,曾是20世紀80年代流行在中國農村的歌謠。1978年,歷史在這裡轉折。那年夏秋,安徽遭遇百年罕見的特大旱災,許多地方的農民被迫外出討飯,以度荒年。那年冬天一個夜晚,鳳陽縣小崗村18戶村民用按紅手印的方式,在全國率先推行“大包乾”,開啟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時代巨幕。

長三角主流網路媒體走進鳳陽縣小崗村 重溫“大包乾”農村改革歷程

長三角主流網路媒體走進鳳陽縣小崗村 重溫“大包乾”農村改革歷程

11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小崗紅色旅遊必到景點之一——18戶村民按紅手印的農家院落,當年就是在這間茅草房裡誕生了“紅手印”。如今,“當年農家”二期也在加緊改造。擴充套件後的“當年農家”將分為生活體驗區、傳統民宿體驗區、農事活動體驗區、水上表演區、大包乾紀念館區、農業生態生活區,並恢復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小崗村24戶農民生產生活場景、茅草房精品民宿、農趣體驗園及農業大地景觀等,即將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

長三角主流網路媒體走進鳳陽縣小崗村 重溫“大包乾”農村改革歷程

在大包乾紀念館,講解員告訴記者,實行“大包乾”後的第一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糧食總產量達13。3萬斤,相當於1955年至1970年產量的總和,一舉結束20多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自“合作化”以來第一次向國家交售餘糧,並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小崗村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

以“大包乾”為代表的家庭聯產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迅速扭轉了農業生產長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如今的小崗村不斷推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全面完成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鞏固了所有權,穩定了承包權,搞活了經營權,土地流轉率7成以上,激活了農業生產要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效應凸顯。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