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別再被“一萬小時定律”騙了,時間堆砌不出大師

由 愛一株仙人掌 發表于 音樂2023-01-20
簡介一旦達到了“可接受”的中等水平,並且可以做到自動化,人們就會自然而然的開始“天真的練習”,即反覆的做相同的事情,並指望依靠這種反覆,就能提高表現和水平

工作記憶的容量是多少個組塊

“一萬小時定律”不是科學,僅僅是暢銷書作家的一次不太嚴謹的演繹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萬小時定律。它是指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如果按比例計算,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週工作五天,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

事實果真如此嗎?無論想在哪個領域成為專家,只要付出一萬個小時的努力就一定能達成?答案是否定的。“一萬小時”這一說法最早出現在《異類》這本暢銷書中,它並不是什麼科學定律,只是暢銷書作家對心理科學研究的一次不太嚴謹的演繹而已。

在現實中,不同專業領域的技能習得時間與練習時間並不存在“一萬小時”這個最低閾值。成功與練習時間也並不完全成正比。僅僅透過時間的堆砌就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恐怕不怎麼現實。

別再被“一萬小時定律”騙了,時間堆砌不出大師

天才都是訓練的產物-關於練習的本質

天才是什麼?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還是某些優異基因?很多人都相信人生來就具備一些固定潛力,如果充分的認識和挖掘了這些潛力,天才就會誕生。反之,如果天生不具備這方面的天賦,再多的努力也無法造就天才。

可是,現代的腦神經科學卻告訴我們,任何難以置信的高難度動作或思維技巧的形成都是神經通路髓鞘化的結果。我們大腦中的神經軸突被一種叫做髓磷脂的物質包裹著,足夠厚的髓磷脂會在神經細胞周圍形成隔離鞘,這層隔離鞘允許神經訊號在神經網路中更加迅速地傳遞,讓神經脈衝的速度提高10倍之多。神經通路的髓鞘化才是天才們擁有無與倫比的“運動感覺”,“肌肉記憶”或者“靈感源泉”的真正原因。而髓鞘化的形成離不開無數次正確,高質量的練習。

別再被“一萬小時定律”騙了,時間堆砌不出大師

天才和普通人的另一個差別在於記憶的容量。人類的大腦對工作記憶的容量有著嚴格的限制,通常為5~9個組塊。天才和普通人的差別在於,天才們擁有的組塊,其複雜程度遠遠超出正常人的水準。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組英文字元BBCNBAKFCCFA。對於普通人來說,是12個互相沒有關聯的英文字元,也就是12個組塊。但對於具備一定認知複雜度的人來說,這組字元僅僅由4個組塊構成:BBC(英國廣播公司),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KFC(肯德基)和CFA(特許金融分析師)。

一個人的認知複雜度越高,就越有可能為接收到的資訊賦予意義。正確的練習能夠促進大腦神經元之間建立新的連線,形成更加複雜的組塊,提高資訊的接受和處理速度。各領域的傑出人物都擁有極其複雜的組塊,因此他們能夠隨時呼叫比普通人大的多的工作記憶容量來處理問題。

別再被“一萬小時定律”騙了,時間堆砌不出大師

學習的本質-提升成績的5大規律

¥

38。9

淘寶

購買

天才都是訓練的產物。所謂的潛力,其實就是擁有更多的髓鞘化神經通路和更為複雜的知識建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有可能透過正確的練習來創造自己的潛力。

什麼是普通練習?

想要了解什麼是正確的練習,我們首先來聊一聊大家都很熟悉的普通練習。

大多數人在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時都遵循著相同的模式。首先,一般性地瞭解這種技能,從導師、教練、書籍或網站上獲得一些指導,然後開始練習,直到達到自己可接受的水平。接下來,隨著熟練度的提高,讓這項技能逐漸自動化。

一旦達到了“可接受”的中等水平,並且可以做到自動化,人們就會自然而然的開始“天真的練習”,即反覆的做相同的事情,並指望依靠這種反覆,就能提高表現和水平。

這種做法完全是一種徒勞,沒有刻意地去提高,再多“練習”幾年,也不會有什麼進步,這些自動化的能力甚至會緩慢地退化。

別再被“一萬小時定律”騙了,時間堆砌不出大師

什麼是有效練習?

普通練習只能讓人達到“還過得去”的中等水平。想要更進一步,我們將需要更加有針對性的有效練習。有效練習又稱為有目的的練習,一般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確保練習的成功率-制定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

假如你是一個音樂學院的學生,比起漫無目的的重複練習,制定一個極具針對性的短期目標,比如“連續三次,不犯任何錯誤,以適當的速度彈奏一支曲子”,無疑是聰明得多的做法。因為這個短期目標可以直觀的幫助你判斷自己的練習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它可以有效地引導你練習的方向。

請將手機調製靜音-有目的的練習是專注的

有效練習要求你完全將注意力集中到任務上。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普通大學生一次只能在學習上集中六分鐘的注意力,電腦,手機,尤其是不停跳出訊息提醒的微信,微博和抖音都會對他們形成干擾。想要提高練習的效率,就必須將周圍存在干擾的可能性最小化,請務必關掉電視,電腦,將手機調製靜音。

有目的的練習包含即時反饋

一位音樂教育專家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發現那些進步緩慢的學生大多都有一個通病,總是一味的埋頭苦練。他們不知道自己練習了多少次,也不知道自己彈奏的正確率如何,直到在期末的表演測試中一敗塗地,才發現自己的訓練方法出了問題。

期末考試不及格無疑是一種遲到了太久的反饋。在練習中,每一次的即時反饋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須知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對不對,如果不對,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只有意識到了自己的弱點在哪裡,才可以適時地轉變關注焦點,並提出新的方法來彌補那些弱點。

有目的的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

人的天性就是喜歡做一些容易的,有把握的事情。但是,在練習這件事情上,僅僅去做那些感到很容易的事情是不管用的,我們無法在舒適區內觸及自身能力的極限。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曾經提出過一個“最近發展區理論”,它是指兩個鄰近發展階段間的過渡階段。如果能把握好“最近發展區”,讓大腦和身體對處在舒適區之外卻離得並不太遠的“甜蜜點”發起挑戰,進步的效果將最為明顯。如果你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如果你制定了過高的目標,一下子推得太猛,使自己遠遠離開了舒適區,就有可能受傷,這樣同樣也會阻礙你的提高。

在反覆練習和試探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甜蜜點”,對練習的效果來說至關重要。

別再被“一萬小時定律”騙了,時間堆砌不出大師

練習中遇到瓶頸怎麼辦?

從業餘向專業邁進的征途,必然佈滿荊棘。上升的過程中,我們會時不時地陷入沮喪,感覺自己卡在了原地,永遠無法進步。逾越這些障礙的手段和方法,是通向有效練習的隱藏鑰匙。

克服障礙的最佳解決方案並不是“再試一次”,而是“試著做不同的事情”。練習不是一味的重複和蠻幹,方法很多時候比毅力更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導師或教練的一個原因,這些人已經熟悉了你可能遇到的障礙,於是,可以為你提供克服障礙的方法。

別再被“一萬小時定律”騙了,時間堆砌不出大師

阻礙我們持續進步的另一個問題是動機。保持專注並持續努力,是很難做到的,而且通常沒有趣味。能夠忍受枯燥和乏味的人往往具備強烈的內部動機,比如滿足於看到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比如天性中樂於接受挑戰。堅持的動機也可能來自於外部的反饋,比如他人的讚賞和羨慕。無論動機來自於內部還是外部,找到對自己有意義的正面反饋是保持動機和堅持下去的關鍵要素之一。

很多時候足夠好就夠了,為什麼還要追求卓越?

也許有些人會說,事事都能達到中等水平已經非常了不起了,足夠好就夠了,為什麼一定要追求卓越?

確實人生中的大部分事情做到足夠好就已經夠了。但我們需要知道,如果你希望變得更擅長某件事情,你就可以做到。我們完全有能力塑造自己的潛能,控制自己的命運。請記住,只要掌握了正確的練習方法,選擇總是存在!

別再被“一萬小時定律”騙了,時間堆砌不出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