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由 三易生活 發表于 音樂2023-01-20
簡介2s(實際曝光時間超過了1s,因此畫面出現了抖動)但這款機型的問題,就在於似乎過於依賴自身的“防抖”功能,以至於幾乎在所有的場景下只要開啟了“夜景模式”,都會自動使用至少一秒的長曝光拍攝

怎麼把手機裡的灰震出來

眾所周知,對於如今的智慧手機行業來說,“影像”早已成為除“效能”外最為重要的賣點之一。

一方面,這是因為手機的影像(硬體)配置與SoC型號一樣,屬於相對公開、便於量化的指標。也就是說,“懂行”的消費者從一款機型的CMOS型號、鏡頭指標等方面,就能看出廠商的“誠意”高低。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另一方面,這更是因為影像是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嗎,除了要有好的CMOS、好的鏡頭外,還需要廠商花極大的成本去長期積累、研發獨家的演算法。這樣才能儘可能實現各場景下優秀的成像觀感、讓手機影像更“智慧”,並能夠讓消費者隨手一拍就會覺得“這機器真厲害”。

然而有的時候,“更強的CMOS”與“更先進的演算法”卻未必一定會帶來更完美的成像觀感,“先進的技術”在解決某些問題的同時,還可能會帶來新的、讓人不太滿意的體驗。而這也正是我們三易生活最近這段時間,在測評部分新款機型時所感受到的現實。

無腦長曝光?這樣的夜景設計真不太行

我們遇到了什麼問題?簡單來說,最近這段時間,我們先後測試了多個品牌的新款機型。但它們的夜景拍攝體驗和夜景成像效果,多多少少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些槽點。

比如說某品牌的一款中高階新機,擁有並不差的後置大底主攝CMOS方案,而且還具備效果很好的光學防抖能力,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它的夜景拍攝能力也確實可以做到穩定、清晰。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夜景樣張 ISO3820 f1。88 0。2s(實際曝光時間超過了1s,因此畫面出現了抖動)

但這款機型的問題,就在於似乎過於依賴自身的“防抖”功能,以至於幾乎在所有的場景下只要開啟了“夜景模式”,都會自動使用至少一秒的長曝光拍攝。如果到了特別昏暗無光的場景,自動長曝光時間甚至可能會達到7-9秒。

這意味著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它不僅完全無法勝任夜間的任何抓拍,而且超長的自動曝光時間還會導致有時候甚至根本做不到拿穩手機,最終只會得到因為抖動而變得模糊(但非常明亮)的“夜景樣張”。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看到這裡,大家有沒有想到什麼?沒錯,過去幾年我們經常能在釋出會上看到廠商拿手機在暗房裡演示“夜景模式”的效果。當大家看到那些機型能夠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裡,拍出如同“夜視儀”一般明亮、鮮豔的畫面時,很自然的就會認為“哇,這手機真好”。

但實際上呢?要知道釋出會上的那些演示裝置,手機通常都是被特定的夾具、腳架牢牢固定的,別說是7-9秒了,就是30秒的超長曝光也絲毫不會抖動。但這樣的“夜景模式”設計,到了現實中真的有意義嗎?

強算力有用,但並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當然,我們的意思並不是說智慧手機的夜景模式就不該有“長曝光”。因為就是在同一段時間裡,我們還“領教”到了夜景設計的另一個極端,並且它的體驗同樣也有不好之處。

這是另一個品牌、同樣定位中高階的一款新機,它的後置主攝CMOS規格不凡、SoC算力極為強大,同時也具備光學防抖設計。但與我們前文中所講到的那個例子完全相反之處在於,它的夜景模式在任何情況下都傾向於極端的追求快速成像。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這是什麼概念呢?往好了說,就是意味著這款機型的“夜景抓拍”能力很強,而且確實幾乎不用擔心手抖的影響。但往壞了說,這就代表它的夜景成像機制天生存在曝光時間太短、CMOS進光量可能不足的問題。

當然,該品牌並非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為了解決更短曝光時間可能會帶來的清晰度不佳、噪點多等問題,他們自研了相當複雜的影像演算法,並試圖藉助演算法來大幅提高連拍的速度,同時用AI對畫面進行增強、修正。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夜景樣張:ISO12800 f1。88 0。33s(過短的曝光+超高的ISO,畫面模糊、噪點嚴重)

乍看之下,這也就意味著這款機型可以在看似很短的“夜景拍攝”時,實際上做到多幀連拍+降噪。但問題就在於,CMOS的進光量看的並不是連拍張數,而是實打實的曝光時間,舉個簡單例子,假設手機能夠在1秒內連拍10張,那麼它最終得到的光線資訊量,極大可能也比不過直接用2秒長曝光拍1張照片的程度。

於是這就導致,這款機型雖然在夜景拍攝時不怕手抖、有時還能實現抓拍,但只要遇到昏暗光線的環境,它太短的曝光時間就會依然導致資訊量不足,從而造成比較明顯的噪點以及解析力嚴重下降的問題。

三款機型夜景樣張的對比,結果出人意料

是的,“過於依賴長曝光”和“過於注重瞬間抓拍”這兩種思路,實際上在如今的機型上都多少造成了一些影像體驗上的槽點。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槽點如何才能解決呢?可能有的朋友會覺得,前面講到的那兩款機型不是“中高階”定位嗎?如果是更頂配的影像旗艦,換用更大底的CMOS、更復雜的演算法,是不是夜景成像方面的短板就可以完全被補齊呢。

很遺憾,還真不一定。因為就在日前,我們三易生活出於好奇專門做了一次針對性的測試。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場景1:暗光玻璃瓶 機型A ISO1250 f1。8 1/15s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場景1:暗光玻璃瓶 機型B ISO2021 f1。75 1/6s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場景1:暗光玻璃瓶 機型C ISO4216 f1。9 1/15s

首先,是純暗光場景的這一組對比樣張。大家覺得這三款機型中的哪一款拍得更好看呢?不難發現,機型A的整個畫面亮度是最低的,但它在近處的酒瓶標籤、底部的擱板紋理等多個細節上反而是表現最好的。相比之下,其他兩款機型拍出的照片雖然整體更亮,其實細節損失不少。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場景2:走廊 機型A ISO160 f1。8 1/50s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場景2:走廊 機型A ISO718 f1。75 1/50s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場景2:走廊 機型A ISO379 f1。9 1/50s

接下來是這組近處有高光燈箱、遠處卻都是暗光的場景,相信大家已經發現,在機型B與機型C的樣張當中,燈箱顯得有點“氣力不足”,同時中遠處畫面裡的暗部細節卻很明亮清晰,但是整個畫面看起來似乎都有點發白。相比之下,機型A的暗處黑到了幾乎看不清,但燈箱則顯得亮了很多,而且整個畫面的對比度都更高、明暗跨度更大。

結論:手機夜景體驗仍不完善,而且與價格無關

如果此前經常有關注我們三易生活的相關評測,看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明白。沒錯,機型B與機型C都是2022年釋出、目前行業中最頂級的影像旗艦產品。它們具備超高的大底CMOS、極致的鏡片用料、頂級的算力和演算法,但在一些特定場景,這些新款旗艦機型所拍出的效果,卻又都“不約而同”的表現為對高光部分的過度抑制、對暗處的明顯提亮,以及最終造成整個畫面和肉眼“觀感”產生了極大的差異,讓人一眼就覺得有些“不自然”。

不只是“夜視儀”,我們需要怎樣的手機夜景表現

請注意,我們並不是說智慧手機的夜景成像效果這些年發生了退步。因為老機型(比如我們選擇的機型A,索尼Xperia XZ2 Premium)雖然在部分場景確實拍出了效果更接近肉眼所見的效果,但它在其他的一些場景也會呈現出解析力低、對不上焦、高光過曝、暗光噪點糊成一團等問題。

但至少這足以說明,目前智慧手機在夜景拍照的設計上絕對還稱不上完美。而且這種“不完美”甚至未必與產品定位、售價有直接的對應關係,而是很可能出自一些相對“跑偏”了的設計思路,即便是定位最高的旗艦機型|也同樣如此。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