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由 中國國家地理 發表于 音樂2023-01-25
簡介南宋學者洪邁專門對陰陽地名進行了詳細考證,其《容齋隨筆》卷十六《郡縣用陰陽字》篇開篇說:“山南為陽,水北為陽,《穀梁傳》之語也,若山北水南則為陰,故郡縣及地名多用之,今略敘於此

本字變一筆是什麼字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圖片

一陰一陽 世間之道

圖片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那就是

“陰陽”

二字。

陽陰不僅可代指日月,男女,火水,也可代指萬物。陰陽為世間之道。

正如

《道德經》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

,衝氣以為和。”

後來,

陰陽被引申用於代指方位

:向光一面為陽,背光一面為陰。

圖片

浙江雁蕩山觀音洞慈雲禪寺。居於山的陽面,構思巧妙,深洞為陰,高樓為陽,可以看出中國人對於“陰陽”的極致追求。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陰衰陽盛,古時候已奠定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古人取地名有一項原則:

居山之南

,或

居水之北

,稱“陽”;

居山之北

,或

居水之南

,稱“陰”。也就是以一山或一水作為參照物,按照所處的方位來取名。

這就形成了

一個公式

:地名由兩字構成,前一個字指某山某水或某種特點,後一個字則用“陰”或“陽”表示它的位置。比如洛水之北的洛陽、衡山之南的衡陽,淮河之南的淮陰、華山之北的華陰。

南宋學者洪邁

專門對陰陽地名進行了詳細考證,其

《容齋隨筆》

卷十六《郡縣用陰陽字》篇開篇說:“山南為陽,水北為陽,《穀梁傳》之語也,若山北水南則為陰,故郡縣及地名多用之,今略敘於此。”

圖片

在海量的中國地名中,陰陽地名是個大家族。

這些地名首先體現的是古人對於自然的觀察。

陽光可以直射的位置為陽,反之為陰。

這既是方位觀,也是思想觀。

製圖/劉揚

這段話的意思是,春秋《穀梁傳》就已經記載確認了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的原則,這種命名方法因為

容易辨別方向

,很多郡縣地名都採用,我(洪邁)現在把這個事詳細地在書中說一說。

有趣的是,在城市命名上,

陽字頗受青睞

。有人曾對現今省會、地級市和區縣級地名進行統計,帶“陽”字的地名多達

117個

(未包括臺灣、香港、澳門)。

其中兩個省會城市為貴陽、瀋陽,地級市有南陽、岳陽、襄陽、資陽、遼陽、揭陽等

19個

,再小一級的陽字地名更多達

96個

。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老古董”,有的甚至

沉澱了幾千年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橫屏觀看

圖片

俯瞰陝西旬陽縣縣城,峰高谷低,溝壑分明,綠水繞城,陰陽迴旋,人稱“太極城”。旬陽城所處的位置,恰好宛如一條“陽魚”,遊弋在山南、水北之處。這也是旬陽地名中 “陽”的來歷。

但與之相對的陰字,用的不僅數量少,名氣比之以陽為名的城市也

大為不如

。盤點全國,僅有

10個左右

以陰為名的城市,而且都是縣級單位。

比如,以長江以南為名的——無錫

江陰

市;以長江重要支流以南命名的,湘江以南——岳陽市

湘陰

縣,漢江以南——安康市

漢陰

縣;以淮河以南命名的——淮安市

淮陰

區;以華山以北命名的——渭南

華陰

市。

還有河南安陽市

湯陰

縣、山東臨沂市

蒙陰

縣、山西朔州市

山陰

縣、山東濟南市

平陰

縣……

圖片

江陰長江大橋。江陰地域原屬吳地延陵,晉朝始置暨陽縣,因地處“大江之陰”而得名;1983年,江陰縣改屬無錫市,

1987年撤縣建市。連續多年

全國百強縣(市)第二名。

可是,問題來了

,如果按照山、水和陰、陽的對應關係:

山南=山陽

山北=山陰

水北=水陽

水南=水陰

這樣來看,

陰與陽出現的機率都是50%

。那麼,現實中怎麼又造成這種

“陰衰陽盛”

的現象呢?

第一部集中梳理地名的著作是班固《漢書》中的

《地理志》

,東漢後期的應劭則撰寫了專門研究漢書中地名的

《漢書集解》

,對248個地名進行了註釋,並講述了152個地名的來龍去脈。

綜合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引,《地理風俗記》《十三州記》,應劭註解過的地名有168個。其中,44個地名與“陰陽”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

“陽”地名為41個,“陰”地名只有3個。

可見,當時就已經奠定了地名“陰衰陽盛”的格局。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水南為陰”,為何安陽在洹河南岸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中國大多數古城的宿命裡,

都有一條河流存在

,它們或旖旎地依偎著城池,或溫柔地穿城而過。

在古城安陽,也靜靜流淌著一條河,人們說它是安陽的母親河,有人叫它的古稱——

洹河

/洹水,還有人依安陽地名而稱它

“安陽河”

,但就是這個名字引起學者的爭論。

安陽老城區地處洹河南岸,如依

“水南為陰”

的原則,這座城市更應被叫做“洹陰”。合理解釋就是,洹河並不是安陽賴以得名的“真命天子”。“安陽河”的稱謂有些名不副實。

圖片

洹河安陽橋

翻開安陽的歷史就會發現,成就這一地名的,

另有其“河”

,那就是安陽城以南的古淇水。《詩經》裡曾提到過淇水——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子渡淇水而歸,水面浩浩湯湯,打溼了車的帷幔。它應該不是一條小河。

戰國末期,秦昭王五十年春天,淇水附近打了一場頗為重要的戰役,被記載在《史記》一文中。

秦將王齕

(hé),曾在著名的長平之戰中當過白起的副將,此次他奉命攻打趙國的首都邯鄲,但未能攻克。

更悲催的是,王齕遭到了合縱抗秦的各國聯軍的反攻,損失慘重,只能撤退至秦軍增援部隊所在的汾城(今山西襄汾一帶)。他轉而攻打了汾城,攻城的結果《史記》中沒有寫明。接下來,王齕終於迎來了久敗之後的一場小勝仗——

攻克魏國的城邑“寧新中”

。這應該讓王齕大大鬆了一口氣。

圖片

電視劇《大秦賦》中的王齕劇照

“……拔寧新中,

寧新中更名安陽

”,這是說王齕得手後,“寧新中”被改名為“安陽”。明代大學問家崔銑在《彰德府志》中,以“淇北”來註釋安陽。明清《彰德府志》、民國《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等書都記載,秦將“寧新中”更名為安陽,“安”與“寧”的意思相近,

因其地處淇水之北,所以為“陽”

或許秦軍是希望借這次更名,使淇水之陽安定,博一個好彩頭,並且建立一個己方的根據地。

如今的淇河,距離安陽市有數十公里,距離上的關係似乎遠了些,其中另有玄機。戰國末期的古安陽邑,在今天的安陽市東南約20公里處,今湯陰縣一帶。而淇水也曾改道過,古淇水則比如今的位置更靠北一些。換言之,

古淇水和古安陽才是一對

圖片

雨後的淇河

另一個證據是,當時蘇秦為趙國遊說,召六國國君歃血會盟、促成合縱抗秦的地點乃是

“洹水之濱”

,該地當時牢牢地掌握在聯軍手中,所以安陽之“陽”不可能指的是洹河。

可見“安陽”的名字,沒有違背古人取地名的原則。還有一個佐證,是湖北武漢三鎮之一的

漢陽區

,依取名公式,它應在漢水之北,但實際卻在漢水以南,經過考證也是

漢水改道的結果

圖片

陽光投射在古城安陽易園內,一幅“土為陽,水為陰”的太極圖,勾勒出美妙的圖畫。

以山水陰陽來定立地名的原則,乃是中國地名最為重要的命名原則之一,

既傳統又方便

。不僅如此,這一原則還包含著

古人與天地自然的相處之道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向“陽”而生,“陰”地不適宜建城

#FormatImgID_19#

中國縣市級的地名中,

#FormatImgID_19#

?可能是 “陽”字,它代表山之南,水之北,日光所照之地。對中國人來說,這不僅是簡單的地理方位認知,也鐫刻著

#FormatImgID_19#

我們不妨考察一下陰、陽的本字。

“陽”在甲骨文中常見,畫的是個太陽的形狀,再加個T形。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個會意字,T形為“示”,似乎想表達

“撞名”機率最高的字是什麼

的樣子,但本質上描繪的還是自然景象(天象)。

到了金文中,由“日”和“T”組成的陽字,

古人的智慧以及傳統文化的印記

,結果越來越趨近於“昜(yáng)”。昜字由“日”“一”“勿”組成,“勿”有

祭祀太陽

之貌,“昜”就好像一輪太陽從地平線升起,光芒四射。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出現了修飾筆畫

飛揚、強大

甲骨文中的“陰”字十分少見,以至於學者們一度以為那時還沒有“陰”,但後來發現卜辭中有“戊戌卜,其陰?已啟,不見雲”的句子出現,這個“陰”字,主體是“雲”,

再看“陰”。

,字左邊有代表小丘的線條符號。

這或許表示先人對於“陰”的直觀印象——

。在部分“陽”字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左側也新增有類似的符號,這很可能在後世發展為陰陽二字的偏旁——“阜(阝)”。陽成了“陽”,陰則成了“陰”。

漢代《說文解字》將陰陽二字都歸為“阜”部,阜即為山丘。至於陰陽二字的字意,也與山聯絡在一起。

當太陽被雲層遮蔽,就陰了

物體被雲遮蓋造成了陰

,高山兀立,日光只能斜射到山的南面,山南受光的山坡即為“陽面”。“陰”的右邊由“雲”演變為“侌(yīn)”,侌表示正在環轉團聚的霧氣,用以解釋北坡的“背光”現象,而背光的北坡即為“陰面”。

圖片

山的南坡受光,北坡背光

先人靠著

今人不能不承認,這很貼切,也很科學。

,打造出“陰”“陽”二字,同時也把這種認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選擇城池的位置,以及為城池命名。《管子》雲: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不能太高,容易受水旱之苦,也不能太低,否則就要耗費人力修繕河道。

中國處於地球的北半球

中國建築大多坐北朝南,為的即是更好地

細膩的觀察與強大的概括能力

。一座城池也是一樣,很少緊靠大山的北麓而建,大都與山隔開相當的距離,正如南宋著名學者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所解釋的:“蓋面勢在背,自難立國邑耳”,

這位先哲說出了古人擇地造城的思路。

站在山的角度說陰陽,很好理解,而

“採光向陽”

這是因為河流大多流淌於峽谷當中,被兩山夾峙,其北側應為山的南坡,山南為“陽”,所以水北也是“陽”;其南側則為山的北麓,山北為陰,所以水南也是“陰”。另外,如果河岸被河流下切,陽光可以照射到的是北岸,南岸則背向陽光,這也造成了兩岸存在陰陽的區別。

圖片

河谷兩岸

所以帶“陰”的地名少之又少。

中國境內地勢西高東低,所以

河的兩岸為什麼也有陰陽的區別?

江河之水在右(東向)偏轉力作用下,往往對右岸沖刷甚於左岸,在漫長的歲月裡,造成右岸(南岸“陰”)的陡峭,左岸(北岸“陽”)的平緩。

選在河的兩岸造城有區別嗎?有。

子曰:

河流多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恰與地球自轉同向。

。可見,中國人性好山水。可貴的是,原始初民透過陰陽二字,準確建立了對大自然二元對立的認識。如今帶陰陽二字的地名,就是

左岸更易建城,而右岸更容易遭遇水患。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古人扎堆起“陽”名,這其中有“陰”地不宜建城的原因,但更多是由於

最好的印證

。例如山東的省會濟南,在濟水之南,但並不稱“濟陰”。又如古都開封,地處黃河南岸,並未取名“河陰”。

即使是對那些帶有“陽”字的地名,

陰陽小心機,中國人就圖個吉利

。陝西的地級市咸陽,位於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zōng)山亙北,山水俱陽。鹹的字意為“全”,故稱咸陽。

這個名字

中國人喜“陽”不喜“陰”

,也取得極早,在秦國還未問鼎天下時,就將其佔用了,這使得很多同樣處於山水俱陽之地的城市,只得另覓別名。

有些地名取起來煞費苦心,

古人同樣極為挑剔和講究

圖片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

洛陽是塊風水寶地,北有邙山,南有洛水,雙陽之地,山川形勝,歷朝歷代都是皇帝的心頭好,而洛陽的名字也十分糾結。

取得極好

,所以戰國時,被取名“雒陽”,雒代表“天命之玄鳥”,但也通炮烙之“烙”,從火;秦時,五行之說漸起,秦始皇按“五德終始”進行推理,認為周得火德,秦代周,應為水德,因此改雒陽為洛陽,“洛”從水;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東漢尚火德,複名雒陽;三國時魏的德運為土,認為

最典型的是洛陽

,遂復改為洛陽。後世沿用至今,唯明朝光宗朱常洛為諱“洛”字,改“洛”為“雒”,清以後仍稱洛陽。

洛河古名雒(luò)水

圖片

洛河風光

除了

“水得土乃流,土得水而柔”

,斟酌這些帶“陽”字的地名,還牽扯到

如此折騰,只為皇帝一人。

的因素。

儒家經典《春秋》中,記載了一個已消失的地名——河陽,大約在今河南孟州西一帶。書中匆匆一筆寫道:

求個吉利

意為當時的周天子襄王到河陽巡狩,履行上級對下級的視察和巡視,並接受諸侯們的朝覲。

這看起來沒什麼不對,但為其作注的《春秋左氏傳》裡,卻記載了孔子對此事的態度,他大不以為然地說:以臣召君,違背古禮,不可以被效法。

《竹書紀年》可能對這件事描述得更準確——

社會政治

。諸侯中領頭的人物是晉文公,他剛剛經歷了一場與楚國的城濮之戰,施計打敗對手,成為中原霸主。為了穩定自己的地位,

“天王守(狩)於河陽。”

,晉文公採納大臣趙衰的建議,決定想辦法把周天子“請”到晉國的地盤上會見諸侯。由於襄王的弟弟王子帶叛亂時,晉文公曾出兵勤王,憑著這個“交情”,襄王不好推託,晉國的目的達到了。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出土於寶雞陳倉故城的瓦當,上書四字“羽陽千歲”。此瓦屬於戰國時期的秦國宮室——羽陽宮。今寶雞市區北坡一帶古稱羽陽山,為羽陽宮舊址所在。羽陽宮之“羽”為渭河,民間稱“羽河”。羽陽宮和眾多中國古地名一樣,取其居於山之陽、水之陽的吉祥位置。

被呼來喝去的襄王,丟盡了周王室的顏面。寫史的儒家無可奈何,結果

周襄王會諸侯於河陽

另一本註解春秋的名作《穀梁傳》對此作出解釋:水北為陽,山南為陽。會盟地叫“溫”,也屬於河北。將這一片地方稱之為“河陽”,是為天子避諱,是尊重天子。晉文公行事顛倒,但

展現晉國的強大

是不能混亂的,所以《春秋》才這樣記載啊。

“河陽”的話題,說起來太沉重,而且並不光彩,不管這個地方到底在哪兒,這個名字後來都名不見經傳。與之相比,不怎麼受待見的“陰”字,用作幾處地名以後,反而流傳了千年。

使用了一個地名——河陽,來為周天子遮羞。

圖片

華陰市因地處西嶽華山之北,而得名“陰”。圖為華陰境內的西嶽廟,南距華山僅5公里,為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祭祀華山神的專用場所。

華陰在西嶽華山之北,其北又臨渭水,于山於水都屬“陰”。戰國時的魏國絲毫沒有避諱這個“陰”字,為其取名“華陰邑”。華陰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被譽為

尊卑秩序

,古時,中原通往西北必經此地。而且華山的登山之路恰在山北,所以華陰也越來越繁榮,這就叫

最有名氣的是華陰。

吧。

南方還有座歷史文化名城叫“湘陰”,屬湖南嶽陽市,在南朝宋時得名。按照明嘉靖《湘陰縣誌》等當地志書中的記載,湘陰的名字並不特殊——取自

“三秦要道,八省通衢”

。但明嘉靖《長沙府志》和清康熙、乾隆《湘陰縣誌》,在註解中又詳加說明:“湘”有“相”“合”的意思,湘(陰)以水名邑,有瀟、蒸、沅三水環流……也就是說湘陰來自

“背靠大山好乘涼”

的合名。

圖片

湘陰縣

洋沙湖漁窯小鎮

從河陽、洛陽、安陽到華陰,這些含有“陰陽”的地名都在中原地區,河南以“陰陽”命名的地名,無論從數量還是時間上,都為全國之冠。

事實上

“地居湘水(湘江)之南”

,最有力的證明是地處貴山之南的“貴陽”。不過,正如湘陰一樣,南方山川河流密佈,地形變化多端,這也使得陰陽地名必須“因地制宜”,似乎也不那麼合乎標準了。

套用《易經》中的一句話——

“三湘之水”

。這“一陰一陽”並不複雜,

但卻總是

,陰陽地名就是以中原為起點,向四周擴散而去,最終大江南北都認可了這種命名方式

……不變的,是至簡的大道,也就是中國人對於自然天地的

“一陰一陽之謂道”

。從數不勝數的陰陽地名中,能讀出來的道理很簡單,歷史卻很豐厚。

為什麼“陽”的這麼多,這下終於講明白了!

《中華遺產》2018年10期《最中國的地名》

運動著、變化著、發展著

|

堇青

探索精神和認知智慧

撰文

| 圖蟲創意等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