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有機農業“養成記”——有機農業的“前世今生”(上)

由 陳思進 發表于 音樂2023-02-03
簡介但研究表明,有機農業每公頃產量通常更低

你想對蜜桃樹說些什麼

作者 | 冰清 陳思進

在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的今天,現代人返璞歸真,開始崇尚古人的耕種方式。有機農業可以說是現代人返璞歸真的一種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近期,一個短影片博主自制醬油的“實驗”,讓“醬油界茅臺”海天市值蒸發400多億元。“科技與狠活”梗走紅網路,讓食品新增劑的安全問題引發廣泛爭論,也讓綠色、健康的有機食品重回公眾視線。有機食品在中國現狀如何?面臨何種困境?未來又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中國傳統農業留下寶貴財富

有機農業是農業在地球上最古老的形式。20世紀20年代之前,所有的農業一般都是有機農業。農民用自然手段來使土壤肥沃,控制害蟲。中國傳統農業的經驗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美國農業部土地管理局局長基恩於1909年考察了中國農業,之後寫了一本關於《四千年的農民》的書,裡面總結了中國傳統農業興盛不衰的原因:用人畜糞便和塘泥還原田地的肥力,巧妙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水稻田養魚,魚糞養稻,廢物利用,形成良好的生態迴圈。美國知名作家傑克倫敦也非常推崇中國古老的耕作方式,他在自己新建的豪宅周邊建立了有機農莊,按中國農業的方式耕種,在農莊中精心搭建了“豬宮”。原來,古式傳統的農業方式如此受尊敬。

1924年,德國人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提出農業發展新理論,其核心理念是:企業和個體必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生存與保護環境並舉,使用太陽能和生物動力以及製劑,達到環保和發展的和諧統一。20世紀30年代,瑞士的漢斯·米勒(Hans Mueller)也透過堆肥保持土壤肥力,讓小農戶不依賴外部環境,推動了有機農業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耕作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石油為基礎的化學物質,化肥農藥大量用於農業,農業生產高度集中和機械化。原本做炸藥用的硝酸銨演變成硝酸銨肥料,用於殺敵的神經毒氣演變成強大的殺蟲劑有機磷農藥。1939年,保羅·穆勒開發第一類新型殺蟲劑氯代烴類(滴滴涕)對付蟲害問題,這是一種能夠殺死昆蟲的化學物質。從此以後,這種化學品在農業中得到大力推廣和使用,有機耕作方法漸漸不受重視。

科技進步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高產抗病蟲害的作物新品種,高度而精密的機械化,高效種植,讓農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過度使用化肥農藥也帶來了環境和社會的危害。

現代有機運動幾乎與農業工業化並行。它開始於歐洲各地20世紀20年代,一群農民和消費者尋求替代農業工業化的辦法的。在英國,1940年就開始了有機運動。英國的霍華德爵士(Sir Albert Howard)是現代有機農業的奠基人。他在印度生活了25年,研究土壤健康與植物、動物健康的關係。1935年,他把研究成果整理成書,出版了《農業聖典》,奠定了堆肥的科學理論基礎。英國的伊夫·鮑爾費夫人(Lady EveBalfour)推動了英國“土壤協會”的成立,她還展開了常規農業與自然農業方法比較的長期試驗。她的理論是提倡返還給土壤有機質,保持土壤肥力,以保持生物平衡。

1962年,科普作家蕾切爾·卡遜發表《寂靜的春天》。她批評現代農業不分青紅皂白地使用化學農藥、化肥和除草劑,最終鳴禽因為滴滴涕而死去,鳥鳴的聲音不再,“寂靜”就指的這個意思。這本書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非常大,對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機農業必須“擁抱”高科技

有機農業一定程度上來說的對傳統農業的迴歸,但由於標準更嚴格,同時又由於處於現代社會的背景,可以藉助新的技術和手段,它不完全等同於傳統農業。

有機農業避免了使用化學殺蟲劑和人工化肥。支持者表示,有機農業比傳統方式更環保。但研究表明,有機農業每公頃產量通常更低。產量低意味著用有機食物養活世界人口需要更多土地。但良田有限。科學家表示,整理農業用地中的濫砍濫伐已經成為了氣候變化的一大問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希望測量傳統和有機生產之間的差異。因此他們結合了66項早期研究的結果。他們發現,部分有機農場產量幾乎接近傳統農場,但大部分有機農場無法做到。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Verena Seufert是這項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說:“傳統農場產量通常高於有機農場產量。但在特定管理實踐,特定環境條件,以及特定作物品種的情況下,產量差異會相當細微。”

平均而言,有機農場比傳統農場產量低25%。但有機水果和其他多年生作物的產量幾乎等同於傳統產量。黃豆一類的豆科植物產量也是如此。豆科植物能夠自己產生一些所需的氮肥。然而,有機蔬菜,以及玉米和小麥一類穀類作物的產量比常規種植作物低很多。有機農場土壤可以更好地保持水分,這可以縮小產量差異。此外,有機農民可以透過確保莊稼獲得足夠肥料來提高產量。但使用動物糞便和作物輪作這種有機方式增加氮肥非常困難。有機農民輪作可以肥田的作物和糧食作物。但種植這些肥料作物(可以肥田的作物)時,就只能在其他地裡種植糧食作物。同時如果農民使用農家肥,他們就必須餵養產生農家肥的動物。這些就需要牧場和耕地。聯合國預測,到21世紀中葉,世界糧食需求將增長70%。

有機並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樣,完全不用農藥,它允許用天然農藥,並且在牲畜生病的時候,也允許用藥,完全不用的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並不能期待

有機

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何況一位諾貝爾經濟學家曾經說過,如果全世界所有糧食都用有機方式種植,那麼只能養活5億人。但是全球有70多億人。並且,那些高產的有機作物是靠密集的人力去實現的。如果去掉人工成本,有機還能有多少優勢?擁抱高科技是必須的,如果回到傳統的農耕方式,不接受新技術,那麼就無法提高效率,就是一種倒退。我們已經到了現代社會,怎麼可能還

回到

古早的農業生產方式?只有把發展可持續農業的理念與不斷髮展的新的農業技術的結合,才能真正做到既發展又保護。(待續)(思進注:本文節選自《大國糧食——科學解讀中國的糧食安全》)

有機農業“養成記”——有機農業的“前世今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