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音樂首頁音樂

如何將思政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需要結合好如何銜接的問題

由 鹿羽說 發表于 音樂2023-02-06
簡介”直接灌輸法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公開表明知識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目的,運用簡練、準確的語言引導大學生開展思維活動,從而實現教育目的的教育方法

為什麼要結果平等

引言

將思政工作貫穿育人全過程的需要。

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停留在一段時期,也不能體現在某一環節中,而是將思政工作滲透到育人全過程中。全過程育人的實質在於將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之中。

“教育教學全過程”就是在立德樹人過程中,高等院校圍繞育人這一中心任務,堅持知識邏輯與價值邏輯並駕齊驅,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和其他教育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從而保證思政工作在時間上的不間斷性和過程上的可持續性。

如何將思政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需要結合好如何銜接的問題

如何將思政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需要結合好如何銜接的問題。“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學雖然都具有育人功能,而且都致力於為國家培養輸送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二者畢竟在執行邏輯和管理方式上不盡相同。”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它的任務在於將社會價值理念轉化為個體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對於社會價值秩序的再生產產生維護和推動作用,是一種“規範性邏輯”;

就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而言,它在落實教書育人、科研育人等要求的基礎上還有一定的自主空間,具有明顯的專門性,主要遵循“知識性邏輯”,所以,將思政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就必須要解決好“規範性邏輯”與“知識性邏輯”的關係問題,即如何勘探不同學科蘊含的思政元素,怎樣實現二者有機銜接的問題。教育教學過程,簡言之,包括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部分,不是單向度的傳授過程,而是雙向度的互動過程。

如何將思政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需要結合好如何銜接的問題

在對新時代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專業課教師透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師生活動,使學生自覺地學習和運用專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價值觀和道德品質。在以往的育人工作中,我國高等院校大多數情況下將其拋給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般情況下被安排在大一和大二時期,從而導致育人工作出現斷層、育人體系保守封閉。“課程思政”建設強調育人的連續性和不間斷性。

具體而言,從大學生入學到離開校園這段時期,專業課教師就要牢記立德樹人的初心和使命,結合所授課程的性質對大學生給予價值觀引導,思政工作是連續的、不間斷的。在將思政工作貫穿育人全過程中,各門專業課程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育人的邏輯存在差異,在育人的目標、功能、資源以及策略上側重點不同,所以,專業課程發揮育人功能是將思政工作貫穿育人全過程的“牛鼻子”,我國高等院校能否有效地牽著這個“牛鼻子”走,是決定立德樹人成效的關鍵所在。

如何將思政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需要結合好如何銜接的問題

提升

“思政課程”教育效果的需要。

教育效果問題一直是課程教學的永恆主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簡稱

“思政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主導性渠道,但是,“思政課程”的教育理念滯後、教育方法單一以及教育實踐不足等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政課程”的教育效果。我國高等院校“課程思政”改革的提出能夠有效地彌補弱化“思政課程”教育效果的不足,與“思政課程”一道,“形成具備正確價值領航功能的課程體系,”進而提升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整體效應。

更新教育理念的需要。

教育理念是

“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經過親身體驗和理性思考形成的關於教育本質、規律及其價值的根本性判斷和觀點。”教育理念有別於教育觀念,前者屬於“價值”範疇,強調個體的體驗和思考,後者屬於“事實”範疇;教育理念有別於教育思想,前者是後者的形成基礎,是對後者的高度概括;教育理念不同於教育信念,所有的教育理念都可以稱之為教育信念,但並不是所有的教育信念都可以稱之為教育理念,比如一些盲目接受和順從的教育信念就不能稱得上是教育理念,因為這種教育信念沒有經過體驗和思考。

如何將思政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需要結合好如何銜接的問題

教師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他受社會的委託對學生進行專門教育。向學生傳遞人類傳承下來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是每一位教師的神聖使命。從社會視角來看,教師是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的繼承者和傳遞者;從學生視角來看,教師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個性的塑造者。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接受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來,在我國高等院校,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工作一直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完成,出於增強價值觀教育效果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嘗試,但是,產生的效果不盡人意。

直到2014年,上海市挑選出一部分學校進行試點試驗,推出了《大國方略》等一批中國系列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才逐漸意識到單兵作戰的教育理念不能迎合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訴求,僅靠自身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專業課教師也要承擔育人的職責,教育理念的滯後是導致價值觀教育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高等院校的育人工作是一項工程,專業課教師要加入到育人隊伍中來,充分發揮自身的育人作用,只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協調發展、通力合作,才能實現育人效果的最最佳化。

如何將思政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需要結合好如何銜接的問題

2016年11月19日,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四屆學術年會思想政治教育專場上,專家提出了“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設計,成為轉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單兵作戰局面的有力舉措。“課程思政”旨在將價值觀引導滲透到各類課程中,利用課堂這一載體實現育人功能,從而達到專業知識教育與價值觀教育的內在統一。“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專業課教師是否有效地組織和實施教育教學實踐,直接關係到“課程思政”建設與改革的成敗。

因此,“課程思政”提出後,專業課教師逐漸意識到“教書”與“育人”的本質內涵,在對新時代大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積極開發自己所在學科、專業以及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從而引導他們在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意識到堅定政治立場與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專業課教師將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作為一項基本要求,積極尋求本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契合點,將育人元素滲透到專業知識中去,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在知、情、意、信、行等方面作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為高等院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添了新力量。

如何將思政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需要結合好如何銜接的問題

完善教育方法的需要。

“方法是人們為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達到一定目的所採取的活動方式、程式和手段的總和。”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為達到一定的目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各種方式和手段的總和。它雖然不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實體要素,但卻離不開教育教學活動,總是要與教育教學活動聯絡在一起,如果離開了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教育方法就喪失了存在的基礎和價值。

教育方法是人們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關於教育活動的準則,其本質是人們對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把握和自覺運用。首先,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準則,教育方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介因素。教育目的的實現離不開方法的運用,教育方法是在教育活動中將教育者與受教育者聯絡起來的橋樑,是教育目的實現的手段和工具。其次,教育方法是為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務服務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何種教育方法,是由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務決定的,教育方法隨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務的變換而發生改變。

如何將思政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需要結合好如何銜接的問題

新時代下,面對新情況和新任務,我們強調教育方法的創新,其原因就在於此。再次,教育方法與教育理論不可分割。無論是教育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還是教育理論指導、運用於教育實踐,都離不開一定的教育方法。一般情況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育方法以直接灌輸為主,不僅直接地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公開、透明地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引導。

歸根到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特點決定了其必須採取直接灌輸的教育方法。“抽象的理論只有透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才能夠讓學生在應有的層次上準確地理解和運用。”直接灌輸法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公開表明知識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目的,運用簡練、準確的語言引導大學生開展思維活動,從而實現教育目的的教育方法。這種教育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資訊量大、教學效率高、適用範圍廣,但是,直接灌輸法公開暴露教育目的會使大學生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不易於大學生欣然地接受教育內容,這是直接灌輸法最大的侷限所在。

結語

直接灌輸法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孤島化和邊緣化。我國高等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專業課教師潛移默化地將價值觀引導寓於所授課程中,實現價值觀教育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這可以看作是一種間接的教育方法。這種間接教育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內隱性,將價值觀教育藏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背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

同時無形地受到價值觀的薰陶和洗禮,能有效地彌補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直接灌輸法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