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由 小豬豬文靜 發表于 寵物2021-09-05
簡介在這部影片中,小春愛上的並不是青春帥氣的貓王子,而是救她於水火之中的貓男爵

貓的報恩告訴我們什麼

除了向你自己證明你自己,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你自己@瑾瑜與我

前言:我愛你,但我不願意失去自我的愛你。愛你,如果我要變成一隻貓的話,那我寧願活得更像自己。

如果有一天,你在大街上救了一隻橫穿馬路的貓。晚上,貓國的貓王找到你,對你說:“你今天救的那隻貓是王子,作為報答,讓你成為貓王子的妻子。代價就是永遠當一隻貓,不能再變回人類。”如果是你,你願意嗎?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貓的報恩

這個故事就是今天所要解讀的同為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電影《貓的報恩》,2002年在日本上映,成為當年最賣座的電影,票房收入達64億6千萬日元,在豆瓣的評分達到8。1分。作為宮崎駿老師的另一部作品《側耳傾聽》的番外篇,把裡面的貓爵士也搬進了《貓的報恩》這部影片中。

導演森田宏幸在訪談裡說," 按照吉田玲子(原作者)的設定,自然而不矯飾,她純粹而積極的待人,接物,並不會心有算計的表達自己,即便她犯了不少的小錯誤,但是這些是人生的必然.而她仍然努力的向前,我認為這很美好,而這種感覺正是我想放進電影裡去的…"

《貓的報恩》它不是一部氣勢恢宏的作品。,而且以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抓住觀眾的心。不再是一個奇幻的讓人嚮往的世界,而是發生在一個普通的少女的身上。而這正是《貓的報恩》獨特的魅力,它讓人感覺似乎奇蹟是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一樣,一種更加童真的善良。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關於一個少女找回自我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是一個有著少女心事的高中生小春,她對自己的一切都不滿意但又缺少自律。很像青春期時的我,愛美但又不自律,傻傻的想象班上那個好帥的男生會喜歡這個平凡的我。

所以,一看到這個電影的開頭,我就立刻被這個情景給代入了進去。讓我不禁猜想,這到底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是一個少女開始自律後光芒萬丈的故事?還是一個帥帥的少年最終發現了平凡女孩的可愛,最終愛上她的故事?

待慢慢看下來,才發現講的是小春救了一個貓王子,而後貓國來報恩的一個令人忍俊不禁卻又讓人深思的故事。

影片以小春的心理活動為主線,將善良的美好,成長的誘惑和自我的治癒向我們完美的表達出來。影片中對自我的喪失這一主題的詮釋,表達了人在愛情中,為愛改變自我是可取的,但喪失自我是最卑微的做法。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少女懵懂的心事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從主題內涵,角色隱喻兩個方面分析一下這部電影。在第三部分,結合劇情,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在這部影片中,小春愛上的並不是青春帥氣的貓王子,而是救她於水火之中的貓男爵。或許,也不能稱之為愛,只是面對如此英雄又睿智的男爵,心裡有著一絲傾慕之情吧。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單純年輕的小春

女主角小春應該和很多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孩都很相似,很單純,對還未到來的愛情總是抱有幻想:另一半是自己的英雄,睿智又聰明,時常能救自己於水火之中。

當小春跟隨胖胖來到貓男爵的面前時,已然是喜歡的開始。 來到貓王國知道要嫁給貓王子,他一直在心中問自己“我要不要乾脆變成一隻貓好了,可以每天躺在天堂般的草地上打盹,看起來沒有任何煩惱。”更重要的的是,如果變成貓,還可以在王子和男爵中選一個作為愛人。但如果自己是人,和男爵就不可能了。

從小春的心理活動可以看出,小春之所以想變成貓,一是貪戀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二是喜歡上了貓伯爵,想變成貓和男爵生活在一起。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英俊的男爵細膩又睿智

貓男爵的形象是完美的,帥氣,睿智,同時又很細膩,滿足了小春對於白馬王子的幻想。正是因為他有能力救小春,才會讓小春對他產生情感。讓小春和他跳舞時,情不自禁的想:“要是我真的是一隻貓就好了,這樣我就可以和男爵在一起了。”

小春拒絕作為一隻貓去成為貓王國的王妃,就是等同於拒絕了作為一隻貓去愛男爵。而作為人,是永遠無法和貓男爵在一起的。

小春和貓男爵是處於不同的世界,不能因為愛男爵,就長出貓耳朵,貓尾巴,和貓一樣抓老鼠,愛吃魚。也不能因為愛男爵,就假裝開心地將這些並不喜歡的東西收下。這樣,小春就再也不是小春了。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愛情中,即使我愛你,我也不能為你而毫無條件的改變我自己。讓我變成我自己不喜歡的樣子,還要每天假裝開心的愛你。

可能有時候我們也會像小春一樣,在“他也喜歡我”的假象中迷失自我,忘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為了對方的喜好,而無限的改變自己。但這種改變永遠只是暫時的,如果你愛的人真的愛你,他會告訴你“做你自己就好。”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不要失去自我

在現實世界中的小春,雖然總是迷迷糊糊,愛遲到,外表也不出眾。像許多青春期的女孩子一樣,嚮往帥氣的男朋友。但這恰恰是最真實的小春,雖然不甚完美,卻很可貴。

影片開頭,以小春的內心獨白開場。表明這個世界並不那麼完美,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煩惱,有可能你喜歡的人正在喜歡別人,日復一日的工作學習有些乏味單調。

但是,就因為這樣就可以變成一隻貓嗎?變成一隻完全不像自己的貓嗎?處於任何年齡階段的人可能都問過自己這個問題。真實的自己並不是那麼美好,但你就要因此放棄自我,隨波逐流嗎?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現實世界中的小春,才是真實的小春

這個世界是被控制的,你無法擁有自己的時間和想法,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享受。有香甜的魚,有柔軟的草坪,還有懶洋洋的太陽。不用思考任何問題,就這樣毫無追求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從一開始詭異的音樂,清除野貓的氣焰囂張的貓保安。永遠笑嘻嘻,彷彿會讀心術一樣捕捉你的一念之差,便拿出來來脅迫你就範。以報恩為名,強行把小春帶入貓王國的國王,見小春不願如它所願便露出了真正的面目:不想做王子妃,那就做我的壓寨夫人吧。

宴席上一出出殺雞給猴看的戲碼,還有貓王國設定的機關,迷宮和高塔。這一切都是在告訴我們,失去了自我,這世界將會變得何其可怕。

小春剛被劫持到貓國的時候,還沒有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只是覺得貓國還不錯,又不用上學,不用思考問題,只要吃吃喝喝,躺著曬太陽就行了。

等到她看到在自己面前上演的一出出好戲,直到她慢慢長出了貓耳朵,手變成了貓爪子,才猛然驚醒,

這不是我自己想要的一切。才終於意識到了危險,也明白了自己的底線。她不要變成一隻貓,她只要做她自己就好了。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貓國代表的是一個異己的世界

貓伯爵和胖胖雖同為貓,但它們的世界不同於貓王國的世界。它們有理性,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同樣的貓王子和貓侍女小雪,則是遵從內心的自由戀愛的隱喻。它們同樣是不會被權勢和地位所影響,能夠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和愛情。

影片中透過多重隱喻使觀眾能夠透過角色的對比,更加直觀的感受到了人性百態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不同的角色對應的是不同的對待人生的態度,將喪失自我後的惶恐和無措表現得淋漓盡致。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掌控自己的人生,就是掌控自己的時間

《貓的報恩》雖師出報恩,但故事的深意遠遠不止在報恩這件事情上,這部電影更多的是關於成長的意義。

正如貓爵士所說: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掌控自己的時間才是最重要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過生活,但不要隨波逐流。在那些輕而易舉的事情前迷失了自己,而放棄了自己的人生,放棄了體驗一切的機會。

愛情是美好的,但不是生活的一切

一,愛情是美好的,但不是生活的一切

當我們青春萌動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嚮往甜甜的愛情,甚至我們可能會覺得愛情是生活的一切。

沉浸在愛情中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幸福,但愛情是很奇怪的東西,積極的愛情會讓你變得越來越好。但消極的愛情,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也有可能給你帶來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為對方全盤改變自己的愛情更會剝奪你的自主權,讓你變得不像自己。

就像小春一樣,為了想和貓伯爵在一起,想就這樣變成貓。但她忽略了:愛情即使再美好,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當小春一邊和帥氣的貓男爵跳著舞一邊想著“這種感覺從來沒有過!或許這樣下去當只貓也不壞”云云,不知不覺間她慢慢陷入了那個名為“安樂”恐怖的深淵

即使你是真的王子,而我也無法做你的王子妃,因為我並不是一隻貓。如果你要我變成一隻貓來愛你,我也就不再單純的愛你,因為我失去了自己,那個真實的愛你的自己。化作貓的我,只能是為了佔據你的愛而存在的一個幻象,它虛無縹緲且無枝可依,早晚會化為泡影。而且再難覓其蹤跡。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小春對男爵的愛是懵懂的

鄭爽在一次採訪中透露了說到了自己20歲的時候,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愛情了。她覺得自己的愛情就是生活的全部,其他的全都排在後面。

那個時候的鄭爽一直都在追求愛情,以至於忽略了很多其他的東西。拍完《一起去看流星雨》之後就和張翰在一起了,因為不自信,去整容,想讓對方更愛自己一點,結果也不曾讓對方更喜歡自己。

經歷過生活的洗禮之後,鄭爽明白工作其實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只有透過提升自己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一個人的愛情生活即使再豐富多彩,生命裡也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值得我們駐足珍惜,譬如親情,譬如友情,譬如自己高質量的生活。

居里夫人曾說:“如果一個人把生活興趣全部建立在愛情那樣暴風雨般的感情衝動上,那是會令人失望的。”

愛情應是生活的錦上添花,而不是僅此而已。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男爵,我也許已經喜歡上你了

二,在愛情裡,我們的改變應該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為了迎合對方的喜好而改變

戀愛心理學中有一個“馬太效應”:投入越多的人越不容易被珍惜,越自利的人吸引力反而越高。 馬太效應在戀愛中表現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當你願意多為自己付出,不斷完善自己,你的個人魅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個人吸引力;而當你一味討好對方,則會讓對方恃寵而驕。你在投入過程中不斷“貶值”,對方卻在投入過程中不斷“增值”。

貓伯爵優秀嗎?優秀,睿智,細膩,但它不屬於小春的世界。無論小春變得有多像貓,終究不是真正的小春。

在貓國裡,永遠是和風細雨,永遠是太陽高照,永遠是歌舞昇平。但是那不是真實的世界,有煩惱,有痛苦的世界才是真實的,愛情亦如是。

“我們要學會為另一半改變自己,讓相處更和諧”這句話我們都常常聽說,但是很多人都說掌握不了那個度,很容易就變成了迎合對方。

薄伽丘有句名言:“真正的愛情能夠鼓舞人,喚醒他內心沉睡著的力量和潛藏著的才能。”

一份愛情的好壞,關鍵在於這份愛情給雙方帶來的是正面成長還是消極以待。

法國著名小說家喬治·桑曾說:“ 那種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們昇華並賦予我們力量的愛情,才能算是一種高尚的熱情;而使我們自私自利,膽小怯弱,使我們流於盲目本能的下流行為的愛情,應該算是一種邪惡的熱情。”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愛情應該是讓彼此過得更好,而不是過於遷就對方

有些感情是註定無法長久擁有的,其實也不一定非要開花結果。即便是真的在生活獲得了象徵性的結果,但也可能會改變,消退甚至變壞。對於曾經有過的悸動,不如帶著一份欣賞和感恩去看待。

小春和男爵在患難中產生的微妙情感,美妙得就像晴朗的天空中微微吹過的秋風一樣。雖然沒有好的結果,但總算也不留遺憾了。

愛情之所以美妙,在於過程中的相扶與共。

就像巴魯和希達在找尋天空之城的過程中衍生出的患難之情;賑早見琥珀川和千尋在找尋自我的過程中的相知相惜;月島雯和天澤聖司在追尋夢想過程中的相互鼓勵。也許最後都會暫時或永久的分開,但過程總歸是耐人回味的。

當代人面臨的愛情問題,可能會關乎房子,車子,錢款,是否能融入對方的家庭?價值觀是否相同?也許還有突如其來的家庭和工作變故,甚至是身體病痛或者無法言說的困難,可能所有的一切都和當初理想的愛情有所偏差。但我們無可辯駁的是,在過程中,我們也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一份對於情感的體驗,學會了如何愛人,也學會了如何被別人愛。

而這部電影彷彿是在告訴我們,這樣的困惑是我們愛情成長的必經階段。小春最後的大徹大悟,也是我們每個人懵懂後必經的階段。看似突如其來,實則處處真實的成長之理。

《貓的報恩》“馬太效應”下的愛情,是愛情裡最卑微的相處方式

愛情應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僅此而已

結語:

在吉卜力工作室和宮崎駿老師合作的電影裡,賑早見琥珀川和千尋,小春和男爵,琪琪和蜻蜓,還有巴魯和希達等等,他們的愛情故事永遠不會像歐美的童話故事那般,男女主角要激烈與命運抗爭,要誓死捍衛愛情,要甚至要拼盡全力如吸血鬼穿越數百年回到你身邊。如此這般,歷經千辛萬苦,王子與公主才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宮崎駿不這樣講故事,男孩女孩,可能也並沒有最終在一起。而是那原本懵懂的少年少女,因有愛而找到自我。這就是吉卜力的童話,也是現實世界存在的美。

影片讓我們相信愛情的美好,也明白堅持自我的重要。正如電影中有一句臺詞:“你應該要學著做你自己,面對真實的自我,只要做到這一點你就什麼都不用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