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試種2米高“巨型稻”成功後,他們第一時間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

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寵物2021-11-07
簡介”在90後“巨型稻”專案技術專家羅志強心中,袁隆平院士似乎又沒有離開,他一直都在這片生機盎然的稻田裡,笑盈盈地望著自己畢生最愛,又為之奉獻終身的雜交水稻,守護著這片沃土

藍眉林鴝怎麼養

試種2米高“巨型稻”成功後,他們第一時間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

“巨型稻”植株高達2米,人站在稻田中完全被稻穗遮擋

記不清經歷了多少次失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試種的15畝“巨型稻”終於試種成功,高度可達2米多,實現了“稻魚共養”,預計畝產可達1600斤。

“禾下乘涼”,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生前的一個美好願望。如今,在重慶市大足區拾萬鎮長虹村,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當我們試種成功後,首先就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院士……卻突然意識到,他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在90後“巨型稻”專案技術專家羅志強心中,袁隆平院士似乎又沒有離開,他一直都在這片生機盎然的稻田裡,笑盈盈地望著自己畢生最愛,又為之奉獻終身的雜交水稻,守護著這片沃土……

試種2米高“巨型稻”成功後,他們第一時間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

高人一頭的“巨型稻”引起路人停車觀望

它是水稻中的“姚明”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的研究員們試種的“巨型稻”,今年3月在大足開始了育苗,5月下旬插秧,現已抽穗,預計9月底成熟。

中心生產實驗技術負責人羅志強和同事們給這種水稻中的“大個子”取了個暱稱——“姚明水稻”。“普通水稻高1-1。1米,巨型稻株高可達2米以上,有利於降低水溫,實現稻漁綜合種養,巨型稻高聳挺拔的稻株還是一道獨特的景觀……”羅志強看上去有些靦腆,但一介紹起水稻,頓時滔滔不絕,語氣裡帶著自豪。

據介紹,這種巨型稻穗大、粗壯,單穂最高實粒數可達500粒,是普通水稻的約兩倍,具有高產量、抗倒伏、耐淹澇、耐鹽鹼等優勢。普通水稻稻稈較細,巨型稻稻稈粗壯,有利於抗倒伏,降低自然災害的影響,高大粗壯的秸稈還可用作工藝品、造紙和稻草屋頂的優質原材料。

普通水稻畝產800-1000斤,而巨型稻可達1200-2000斤。普通水稻成熟後,葉片偏黃;巨型稻成熟後葉片仍呈青色,有利於飼養草魚等品種。

普通水稻根系20-30釐米,巨型稻根系達到了60釐米左右,有利於吸收水中營養。

試種2米高“巨型稻”成功後,他們第一時間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

小朋友快樂穿行在“巨型稻”稻田中

水稻和魚蝦蟹“和諧共處”

羅志強介紹說,他們選用的“巨型稻”種子本身就是比較高的一種株形,經過雜交、改良、篩選,研究團隊經過十多代十多年的研究,結合株形優勢,成功培育出了新一代的“巨型稻”。

這是第一次在重慶大足區進行試種,一共培育出15畝新型“巨型稻”。

為什麼要培育出“巨型稻”?研究人員介紹,“巨型稻”與某些高產品種的雜交水稻產量相差不多,但巨型稻的核心優勢在於“足夠高”,可以實現“稻魚共養”。“普通水稻的稻田裡也可以養魚,但因為植株較矮,最多隻能蓄3、40釐米的水,氧氣量不高,導致魚苗產量較少,而巨型稻蓄水深度可達1米左右,特別有利於養魚。”

稻田裡不僅可以養魚,還可以養蛙、蝦蟹、鴨等水產經濟動物,建立起“稻漁共生”的生態系統。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相結合,不需要投入農藥化肥,漁類代謝物直接肥田,是一種新型高效的生態農業模式,加之粗壯高聳的巨型稻還可以成為魚蝦遮陽和防範鳥類的防護屏障。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是“一水兩用,稻漁雙贏”的綠色種養模式。

試種2米高“巨型稻”成功後,他們第一時間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

“巨型稻”稻穗顆粒飽滿

多次試驗 解決巨型稻“彎腰”問題

羅志強說,其實早在五六年以前,“巨型稻”的雛形就已出現,但始終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他和研究團隊發現,在早前的培育工作中,“巨型稻”出現過倒伏現象——當植株高大而莖稈不夠堅韌時,一旦稻穗開始成熟重量加大,水稻就會不僅“彎腰”,甚至還會直接“趴在地上”。“普通水稻一顆稻穗大概有200多粒種子,而巨型稻的稻穗會比普通水稻大,一般可達到300-400粒,甚至600粒,‘腦袋’就會變得非常沉重。”

如何保證高產又不產生倒伏?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研究人員試驗了無數次,調整莖稈的粗細,加強莖稈內壁的厚度並增強莖稈的柔韌性,在一代代的雜交和優選後,“巨型稻”終於做到了可以在被稻穗壓倒後再彈回去,就像一位“禮貌點頭”的紳士。

據瞭解,“巨型稻”是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2017年10月正式釋出的一種水稻新品種,此前全國各地都在試種植“巨型稻”,此次是首次在重慶試種。羅志強認為,從水稻的綜合性能來說,目前大足試種出的“巨型稻”在這個品種裡面可以算是最成功的。

試種2米高“巨型稻”成功後,他們第一時間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

大足區拾萬鎮長虹村隆平五彩田園景區內的稻田畫

育稻如育兒 暴雨之夜來稻田邊探視

從今年春天開始,羅志強和其他研究員們就住在附近農戶家裡,遠遠能望得見稻田,便於隨時去現場觀察稻米的長勢。

每天早晚,研究人員都會來田裡觀察水稻的變化。今天長高了一些嗎?馬上開花了,會不會出現倒伏?這幾天下暴雨,水稻能不能經受住考驗?他們經常都是一整天泡在田裡頂著烈日作業,每個人被曬得黢黑,他們稱之為“太陽黑”。

7、8月正是重慶的盛夏,地表溫度可達四五十度。研究團隊依然大部分時間都呆在稻田裡——每天上午11點到下午2點,是“巨型稻”培育的關鍵時期。從上午10點開始,抽穗期水稻便會陸續開花,將一直持續到下午1點,在這段時間裡,研究人員要忙著記錄稻株的各項資料。

前段時間,重慶連續數日大到暴雨,羅志強心裡惦記著水稻的安危。有一天凌晨2點,他開著電動車跑到稻田邊,在傾盆大雨中下到田裡,直到確認寶貝稻子安然無恙,才算放下心。

經歷了風吹日曬,在抽穗之後,大家心裡也越來越有信心。“巨型稻”莖稈粗壯,足以抵抗大風和暴雨,比70%的普通水稻都更”抗壓”。

5月以來,重慶分中心工作人員肖瀟每天早晚都會來稻田拍幾張照,一百多天來從未間斷。“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長大,每天來都會有不同的變化,心裡可高興了。”肖瀟說,現在即將迎來稻米收割,就像是自己“孩子”的“成人禮”,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試種2米高“巨型稻”成功後,他們第一時間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

工作人員在測量“巨型稻”植株高度

“跟你打賭,能長到兩米算我輸!”

最初,研究人員們租用了村裡的稻田,得知他們要培育可以長到1。8米到2。3米高的“巨型稻”時,村民們完全不相信,甚至覺得這群人“有可能是騙子”。

還有較真的村民跟研究人員打起了賭:“我種了幾十年稻米,從沒聽說過可以長到2米!我敢跟你們打賭,要是真能長到那麼高,我願意請你們所有人吃飯!”

結果幾個月過去,看到水稻真的長到了2米後,那位村民笑著說自己輸得心服口服:“我會兌現自己的賭約!這個打賭啊,輸得值!”

試種2米高“巨型稻”成功後,他們第一時間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

“巨型稻”大大超過了成人的身高

9月底請市民免費品嚐“巨型稻米飯”

今年研究人員試培育的這15畝“巨型稻”,預計9月底就會成熟,到時候會請村民們前來幫忙收割。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副主任陳楊樸表示,到時候會邀請長虹村的村民以及熱心市民一起來品嚐“巨型稻米飯”!

去年還是小範圍試驗種植時,他就提前品嚐過。“不管是香味還是口感,都不錯!有嚼勁,彈性也好!”陳揚樸說,雖然不能與品質最好的稻米相比,但這種巨型稻米的品質至少是中等偏上,能達到國家優質米標準。

研究團隊表示,“巨型稻”畝產預計在1400斤至1600斤之間,這片試驗田收穫的米,可以供大家好好吃一頓了!

試種2米高“巨型稻”成功後,他們第一時間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

稻田裡的袁隆平院士巨幅影象

預計每畝能增收數千元

這種稻漁共生的“巨型稻”到底能為種植戶帶來多少經濟效益?

羅志強細細算了筆賬:以大足區為例,每年四月初插秧種植巨型稻,六月初水稻分櫱,稻株生長到一米高度,蓄水40-60釐米,每畝投放蝦苗120斤,蝦苗單價10元/斤,合計蝦苗成本1200元/畝;每一批小龍蝦每畝的飼料成本預計300元;夏季水溫在18-30℃之間最適合魚蝦生長,小龍蝦在巨型稻田的生長期約為40天即可捕撈,若是管護到位,每畝可以收穫小龍蝦500斤以上;按照8月上旬當地小龍蝦收購價格不低於20元/斤,每畝養殖的龍蝦毛收入10000元;扣除每畝養殖成本:蝦苗費1200元+飼料費300元+病蟲害防治費200元+管護人工費500元+土地流轉費600元=2800元,每畝小龍蝦淨利潤為7200元。

“考慮各種不可預見的損失和費用,每畝稻漁共生專案下龍蝦的淨收入在5000元以上。”他對巨型稻未來的市場應用前景充滿信心。

羅志強還想著,稻農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了,將會有越來越多人願意留在家鄉,高高興興地種植水稻。

試種2米高“巨型稻”成功後,他們第一時間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

打卡的市民

市民“打卡”巨型水稻 紀念袁爺爺

自從8月下旬巨型水稻試種成功後,平日裡安靜的長虹村突然變得熱鬧起來,前來觀看巨型水稻的市民絡繹不絕。

為了方便大家更為直觀地感受“巨型稻”的高度,工作人員擺了兩盆在稻田邊上,人們高舉著手,站在“巨型稻”中間拍照留念。

市民興奮地跟“巨型稻”比著高低。“快看!我舉起手來也摸不到頂!”“我身高一米八,這水稻足足比我高几個頭!”“2米多,那豈不是跟姚明一樣高哦!”“活了大半輩子,沒想到能見到這樣高的水稻。”……

在表達了興奮、驚喜之餘,幾乎所有受訪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名字:袁隆平。

在稻田附近袁隆平院士的塑像前,不知什麼時候擺放了幾束鮮花。

“袁老離去已三月有餘,現在看到袁老的禾下乘涼夢成為了現實,驚喜又激動,特地替他老人家來看看。”家住長沙的陳先生專程趕來,繞著稻田走了一圈又一圈,捨不得離去。

家住銅梁的鄧顯峰也是專門開車來到五彩田園來,拍下影片給83歲的奶奶看,“我奶奶是‘袁粉’,聽說袁隆平爺爺在稻田下乘涼的的願望實現後,高興得不得了,非喊我來現場看看,也算是幫她完成一樁心願。”

試種2米高“巨型稻”成功後,他們第一時間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袁隆平……

遊客們快樂地穿行在“巨型稻”稻田中

“巨型稻” 明年將繼續大規模種植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副主任陳楊樸介紹, 這種“巨型稻”的專利發明人是夏新界教授,經過十多年的選育,最終獲得了成功。在研究階段,袁隆平院士每一年都要親自參與專案的評審和指導,並對成果予以了高度稱讚。

“當試種植成功後,我們最希望把這個好訊息分享給袁院士,希望他能看見我們能逐步地實現他的夢想,不但是禾下乘涼夢,還有將雜交水稻向全球推廣,我們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努力把這個願望實現,讓袁院士放心。”

據介紹,“巨型稻”在重慶試種成功,經受住了高溫天氣考驗,跟大足當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也有關係。據介紹,這種巨型水稻將在大足大面積推廣,會有幾千畝“巨型稻”參與稻魚共生的專案。接下來還將在不同海拔、不同氣候條件下進行試驗,對“巨型稻”的氣候指標及相關要素進行進一步調查研究,為更大面積推廣做好準備。

相關新聞>>

袁隆平曾拍著他的肩膀說:“小夥子,加油幹!”

20年前,當10歲的羅志強第一次在電視裡見到袁隆平院士時,並沒有想到,那位站在綠油油稻田裡笑咪咪的爺爺,會與自己的人生產生怎樣的交集。

這個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走上了農業研發的道路,跟袁隆平一樣,也一心撲在了雜交水稻上。他發現,自己對水稻的熱愛,是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水稻莖稈的粗細和柔韌度、花粉的多少、植株的尺寸、葉片的厚度、稻穗的重量等,在他的眼裡,就像一道道有趣的謎面,等待著去破解。

2016年,羅志強在廣西工作,那裡正好是袁隆平團隊的一個生產技術實驗點,他曾多次見到袁隆平。

在羅志強的印象中,袁院士精神矍鑠,和藹可親。由於常年在戶外操勞,黑黑瘦瘦的。任何人遇到什麼問題,他知道後必熱心地幫助解答。他向袁院士請教了很多關於生產技術上的問題,包括栽培、水稻病蟲害等方面,都得到了細心的指導。

由於常年在全國各地稻田裡從事研發工作,羅志強回家很少,5歲的女兒大部分時間只能從影片電話裡看到爸爸。但她會自豪地跟幼兒園老師介紹說:“我的爸爸是種田的!”

女兒從懂事起,也從爸爸那裡懂得要珍惜糧食的道理——因為每一粒米,都是爸爸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她每頓飯都會吃得乾乾淨淨,一粒米也不剩,然後請媽媽發影片給爸爸。“爸爸你看,我把飯飯都吃完咯!

從一個白白淨淨的“城裡娃”變成了和袁老一樣面板黝黑的“莊稼漢”,羅志強始終沒有忘記,袁隆平曾拍著自己的肩膀說:“小夥子,加油幹!”這句話,一直刻在了羅志強的心裡。在四十多度的高溫下頂著烈日下田,在一次次的試驗失敗有些氣餒時,這句話都會清晰地浮現出來。

“小夥子,加油幹!”

他不願辜負這位可敬的老人的殷殷囑託,“我一直在加油,袁院士。為了咱們國家的雜交水稻,在您走後,也能繼續越來越好,我不會停下腳步,會在您鋪好的道路上繼續往前走……”

相關連結>>

袁隆平院士與大足

袁隆平院士與大足區也頗有淵源。他曾在重慶求學11年,於1951年底到1952年初在大足區工作過一段時間。大足是他參加工作的第一站,他在這裡參與了三個月的“土改”工作。袁隆平曾深情地說:“大足是我工作的第一站,這裡是我追求夢想與事業起航的地方,我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感情……”

2018年,袁隆平被聘為大足區現代農業發展總顧問,並支援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在袁隆平團隊的支援和參與下,大足區先後開發運營了重慶隆平五彩田園景區,開展了超級雜交水稻“超優1000”“袁兩優1000”“雜交水稻3系”等試驗示範,首次在重慶地區試種成功“超優1000”、畝產903。9公斤。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宋劍 攝影 鄒飛 冉文

本文來自【上游新聞-重慶晨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