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漫漫漫遊路(七)

由 寧宇 發表于 寵物2023-01-11
簡介在通訊技術上,3G移動資料通訊的路由和話音類似,就是SGSN去HLR去鑑權和定址,再透過GGSN接入網際網路完成接續,所以說全網的使用者,都是“漫遊”

GPRS流量費是什麼

漫漫漫遊路(七)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行動通訊的演進主要是無線技術的不斷髮展。

其實這是錯覺,至少是不完整的概念。

行動通訊從1G演進到5G,每一次的升級都是核心網的大變革,只不過這種升級改造是內部的、封閉的,不像直接與使用者有關的終端和無線產業,所以核心網的變革往往被忽略。

但是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網路的變遷和運營的調整,主要緣於核心網。核心網的一次次全面升級,從結構上大幅降低了通訊業務的實現成本,不僅讓行動通訊走進了千家萬戶,還能讓運營商有利可圖。

要窮舉核心網創造的價值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個系列裡,我僅談一個行動電話的業務——漫遊,藉助這個業務的誕生、成長和演進,揭示行動通訊網路的演進軌跡。

第一篇回憶了第一代行動通訊的人工漫遊,第二篇回憶了第一代行動通訊的發展歷程以及聯網漫遊工程,第三篇回憶了第一代行動電話漫遊的計費結算曆史,第四篇回憶了GSM的核心網如何體系化地解決漫遊問題,第五篇回憶了GSM的國內漫遊結算以及結算槓桿的價值,第六篇介紹國際漫遊的技術實現、結算規則,以及反欺詐的問題。這第七篇談談流量業務的漫遊。

【移動資料通訊業務的出現】

從第二代開始,就出現了資料行動通訊。最初的移動資料通訊是這樣的:

漫漫漫遊路(七)

基站側完成接入後,將資料送到SGSN和GGSN組成的分組域裡,其中SGSN負責對使用者的資料訪問控制和接入鑑權、移動性管理和會話管理等,起的是路由的作用;而GGSN則是閘道器,負責完成不同通訊協議之間的轉換,以及地址的轉換等;然後再接入到互聯網裡。將這些組合在一起,就支撐起第二代行動通訊提供的GPRS業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組無線服務。

在以話音業務為主的行動通訊網路內提供資料通訊,這是資訊產業的革命性創新,但當時還只是小小的一步,GPRS的通訊速率非常低,理論速率都才只有56Kbps,就像第一代行動通訊提供的話音服務,僅僅滿足最基本的通訊要求,體驗非常地差。

但即便是基於這樣的初級低速通訊能力,也可以支援一些業務,比如網頁瀏覽、音樂下載、圖文閱讀等等。移動資料業務的設計者們挖空心思,試圖用最小的資源消耗來實現資訊的多元化互動。這當中有的是標準的通訊業務,比如彩鈴、郵箱,有的是行業應用,比如遠端抄表,更多的則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基於資料業務的創新。

在2G時代,簡訊和GPRS是增值業務的兩大載體,中國移動創立的移動夢網裡,很多SP提供的業務就是以這種低速的資料通訊為載體的。之所以稱其為“增值業務”,就說明其地位是標準電信業務的補充和增值,這就可能有些宿命論了——起初行動電話是固定通訊的延伸和補充,後來行動通訊超越了傳統固定通訊業務;移動資料業務最早是行動通訊的增值業務,後來變成發展最快、最有活力,也最具價值的業務種類。

【移動資料通訊的資費與漫遊】

可能很少有人記得,曾經資料通訊是按照時長來計費的。

按照那個時候的計費原則,只要你掛在網上,無論是否進行通訊,都在計時範圍之內。比如家庭上網資費,是每月多少小時的上網時長,超出部分按分鐘計費。

所以,最初移動資料通訊的資費也是按照時長來計費的,後來才改為按照流量計費,對此當時還有過一些爭議。

更著名的爭議是中國移動一些地方公司推出過的10元不限量上網套餐。這個不限量上網套餐最初是為了引導使用者使用資料業務,但後來中國移動的業務政策是2G使用者不換號不登記升3G,而當初不限量套餐又沒有設定太多限制條件,就導致一些不限量套餐的卡被熱炒,甚至惡意使用。後來移動發現了這一業務漏洞,試圖對這批卡進行回收、限速甚至停機,結果被卡販子們炒成社會熱點事件,折騰了好幾年。

3G的網路結構進一步演進,核心網被分割為電路域和分組域,其中分組域全面支援移動資料通訊。在通訊技術上,3G移動資料通訊的路由和話音類似,就是SGSN去HLR去鑑權和定址,再透過GGSN接入網際網路完成接續,所以說全網的使用者,都是“漫遊”。

我印象中,在3G的移動資料業務開始按照流量進行計費的時候,就沒有流量的漫遊費了。而且由於資料業務都是一點接入全網的,所以也沒有長途費的概念。所以在國內,移動資料通訊的漫遊主要是通訊技術層面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從什麼地方接入網際網路。

一種方式是由拜訪地接入,就是使用者在什麼地方,就近從這裡接入;另一種方式是由歸屬地接入,就是使用者屬於什麼地區,就從這個地區接入。

一般來說,運營商都選擇了後者,這樣有助於對客戶的話費控制。在第六篇中我提到過,為了減少惡意欺詐帶來損失,拜訪地運營商需要向歸屬地提供高額報告,而這種風險的產生根源,就在於使用者的歸屬地是沒有使用者話單,不掌握客戶的消費行為,無法實施欠費風險控制。因此在設計流量漫遊業務時,通訊標準建議由歸屬地進行客戶的鑑權認證之後直接接入網際網路。

但這種接入方式會佔用較多的傳輸資源,使用者在A地,在B地接入網際網路,那麼AB之間的長途電路就會一直佔用。所以客戶規模超大的中國移動就選擇了比較特殊的接入方式,仍然延續拜訪地接入網際網路,這樣可以省掉很多長途路由。

這種方式的代價,就是欠費風險控制仍是全網需要統一解決的問題,為此IT部門需要投入更多新的能力和資源。可是相對於網路的投資來說,這點兒投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國內漫遊可以這樣做,國際漫遊就不行了,所以中國移動的資料行動通訊國際漫遊時,就採用歸屬地接入的方式。而這樣做的另一個效應就是:即便你在國外漫遊,上網的時候網際網路接入點仍然在國內,依然在牆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