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曾經遍佈長江下游的䲘魚,消失幾十年,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由 光頭魚司令 發表于 寵物2023-01-11
簡介隨著長江十年禁漁的持續,濫捕濫撈的減少,䲘魚這種繁殖能力強的魚類,它們的種群在慢慢恢復,當密度達到的時候,群體之間就會完成基因轉換,所以䲘魚的種群肯定會慢慢恢復

中華鱘魚的刺多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國巨型魚類很少,除了已知的鱘魚、青魚、

巨魾、鱤魚外,能夠生長到百斤以上的巨型魚類很少。

其實我國原生的巨型魚類並不少,甚至有些巨型掠食性魚類超過百斤,比如:䲘魚,這種魚類能夠生長到百斤以上,為肉食性魚類,但是已經消失了幾十年。

曾經遍佈長江下游的䲘魚,消失幾十年,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據《中國漁業報》2022年11月29日報道:洞庭湖水生生物種類增加近30種。裡面提到,神秘的䲘魚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䲘魚很多人對它並不瞭解,因為它太過於神秘已經消失了幾十年。上世紀60年代,在洞庭湖有一個民謠廣為流傳::“千張白帆蓋湖面,金絲鯉魚裝滿艙”。

這是形容漁民捕魚的場景,每天湖面都有上千艘漁船遮蓋湖面,各種魚類裝滿了船艙,但是到了90年代,很多魚類已經越來越少,並且越來越少,䲘魚的個體和密度大大減少。

曾經遍佈長江下游的䲘魚,消失幾十年,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進入20年代後,䲘魚早已消失不見。很多漁民都認為,䲘魚已經在洞庭湖乃至長江絕跡了。不僅僅是䲘魚、鰣魚也幾近滅絕,不值錢的刀魚成了天價魚。

不僅僅是洞庭湖,整個長江中下游的漁業資源嚴重衰退,不得已只能十年禁捕,讓魚類自我繁殖,慢慢繁衍生息。令人驚訝的是,消失幾十年的䲘魚,竟然也從新出現。

曾經遍佈長江下游的䲘魚,消失幾十年,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那麼䲘魚這種魚類到底是什麼魚?它們是怎麼生長的,它們是怎麼消失的,䲘魚為何重現洞庭湖,今天咱們就聊一聊這個問題。

1、䲘魚到底是什麼魚?

䲘魚屬於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䲘屬魚類,又叫

刁子、麥稈刁、昌刁、刁杆等,身體細長,頭小而尖,口小近似筒狀,又叫“吹火筒”。

曾經遍佈長江下游的䲘魚,消失幾十年,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單從體型上來看,這種魚類遊動速度肯定很快,因為體型細長的魚類遊動速度一般都很快,比如:鱤魚、翹嘴魚等,體型呈流線型,才能讓它們在水域內橫衝直闖。

䲘魚為肉食性魚類,幼年以

水生昆蟲、枝角類為食,成年後以小魚、蝦等為食。廣泛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曾經和鱤魚一樣為害魚,因為它們的食量很大,一旦進入網箱內就會大量吞食養殖魚類。

䲘魚為洄游性魚類,每年

7-9月進入湖泊中肥育,3-5冬齡成熟,到生殖季節時重又回到江河急流中繁殖。䲘魚產卵場和鰱鱅一樣,需要水流的刺激,在流水的水域內產卵,產卵量高繁殖能力強,魚卵隨水飄動自然孵化。

曾經遍佈長江下游的䲘魚,消失幾十年,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䲘魚的體型巨大,大個體能超過1米長,體重達到50斤以上為巨型掠食性魚類。在上世紀90年代,大個體䲘魚已經不多見,一般也就10-20公斤,常見者多為0。5-1斤。

2、䲘魚是怎麼消失的?

那麼䲘魚產卵量高為何在長江下游流域內消失了?主要是捕撈嚴重,自從進入2000年以來,洞庭湖的生態問題越來越突出,30多種魚類相繼消失,鰻鱺、鰣魚等絕跡多年,四大家魚的佔比降至10%以下,這只是長江的一個縮影。

曾經遍佈長江下游的䲘魚,消失幾十年,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長江內即使最常見的四大家魚,比例都降到10%以下,可想而知其他魚類的命運!影響魚類資源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捕撈嚴重,無節制的捕撈造成水域內的魚類只剩小魚,而䲘魚也被撈光了。

受到捕撈的不僅是䲘魚,還有各種魚類,對於䲘魚的生長不利。因為䲘魚屬於肉食性魚類,隨著大量幼魚以及成年魚類被捕撈,䲘魚的食物大大減少,食物的減少對於䲘魚的密度也就降低了。

曾經遍佈長江下游的䲘魚,消失幾十年,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環境汙染也是魚類大量減少的一個原因,

環境汙染是魚類種群以及密度大量減少的一個原因,工業的發展伴隨著汙染的加劇,一些汙染物直接被排入水中,造成魚類死亡,或者慢性死亡。可喜的是,如今長江沿岸的水汙染已經在慢慢改善。

濫捕濫撈的嚴重,䲘魚食物的減少,以及水體汙染,是造成䲘魚減少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䲘魚,刀魚、鰣魚等魚類密度也在降低,特別是鰣魚至今野生種群也沒有恢復。

3、䲘魚種群能恢復嗎?

那麼䲘魚的種群能恢復嗎?如今可以明確的說:“能”,因為長江十年禁漁,隨著長江禁漁,不僅僅是䲘魚,各種魚類都引來一個恢復期,原因有3點。

曾經遍佈長江下游的䲘魚,消失幾十年,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一是十年禁漁,10年的保護期可為䲘魚提供2~3代的繁殖機會,因為䲘魚的成熟期為3-5年,當年生䲘魚在3-5年冬齡後,即可產卵,10年內可繁殖2-3代,10年後無論是成年䲘魚還是幼年䲘魚並存,利於種群恢復。

二是䲘魚的繁殖能力強,䲘魚的繁殖能力很強,懷卵量大,利於種群的恢復,一旦捕撈量減少,這種魚類的密度就會大幅度增加。滿足䲘魚產卵唯一的要求是,在繁殖期內需要流水的環境,不過這不需要擔心,即使有水壩的阻擋,長江下游地區水體也是流動的,不用擔心䲘魚無法繁殖。

曾經遍佈長江下游的䲘魚,消失幾十年,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三䲘魚並沒有滅絕,只是密度太小,隨著十年禁漁,它們的密度肯定會一年比一年多。當種群足夠多的時候,它們就會在群體之間完成基因轉換,也就是優勝略汰,持續輸出優質後代。

隨著長江十年禁漁的持續,濫捕濫撈的減少,䲘魚這種繁殖能力強的魚類,它們的種群在慢慢恢復,當密度達到的時候,群體之間就會完成基因轉換,所以䲘魚的種群肯定會慢慢恢復。

曾經遍佈長江下游的䲘魚,消失幾十年,如今在洞庭湖重現?

最後:十年禁漁,是魚類迴歸的陽光之路,隨著濫捕濫撈的減少,魚類的種群在慢慢恢復,對於䲘魚來說。隨著捕撈量減少,它們也不用擔心被抓捕,也不用擔心食物的短缺,它們的密度肯定會越來越大。

希望十年後,長江內不僅僅是䲘魚密度增加,中華鱘、長江鱘等,這些魚類也能無憂無慮的生長,希望十年後長江內魚蝦成群,水鳥嬉戲的景色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