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綠水與青山,繪出來的生命共同體丨“與幸福有關的十年”述評③

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寵物2023-01-16
簡介這背後,是中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修復,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強調“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直觀寫照

青山對綠水 綠樹對什麼

□紅星新聞評論員 黃靜

“不是說黃土高坡嗎?黃土呢?”2020年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這句經典臺詞讓人印象深刻。片中,鄧超飾演的喬樹林帶領鄉親們在沙地裡植樹造林、培育沙地蘋果,將不毛之地變成了盎然綠洲。電影呈現的,是毛烏素沙漠治沙的一個片段,也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切口。以此,我們看到了十年來我國對綠水青山的探索與追求。

這片我們生長的土地,在不斷地變“綠”。過去的寸草不生、漫天黃沙,變成了如今的綠樹成蔭;過去的環境汙染,變成了可見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其實與之相對的大背景是,世界森林面積正在減少。

十年,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間,也是人類追逐生態文明的一瞬間。當我們談論生態保護時,更多著眼於當下和未來。如果回望過去,我們更能發現,“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涵義。大自然不僅孕育了人類,更滋養了一方人文,我們從詩文裡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唱到今天的“風吹稻花香兩岸”,人們的生活隨著時光流淌,更美好,更幸福;文明隨著歲月更迭,在綿延,在豐潤。

面對生態困境如何作答

2013年,連續拍了兩個月的天空後,北京市民鄒毅把“成果”分享到了朋友圈,觸目驚心。霧霾一時成為“熱詞”,人們聞之色變,急切地喊出了“同呼吸、共命運”的聲音。

同年,與此相隔1300餘公里的上海,工廠排放廢水致河道汙染,松江河道變成“牛奶河”。視線轉向祖國的西北,從西安出發一路向北,公路兩旁的農田裡,白花花的塑膠薄膜隨風飄舞。

……

大江大河被汙染,綠水青山不再,藍天白雲被霧霾遮蓋。誠如恩格斯所言:“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於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和其他國家工業化過程中所遭遇的一樣,我們也面臨著生態危機。英國作為最早開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首都倫敦在很長一段時間是著名的“霧都”。美國洛杉磯也曾爆發光化學煙霧事件,導致人眼睛發紅,咽喉疼痛,甚至遠離城市的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減產。

面對同樣的困境,倫敦摘掉“霧都”的帽子花費了50年,洛杉磯實現撥霾見日也歷經了半個多世紀。我們該如何作答?

環境越被汙染,健康越被威脅,人們對綠水青山的嚮往越是強烈。從古至今,我們都向往山水相融的詩意生活,渴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盼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生活的品質、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生態環境在人們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成為更加重要的民生問題。

最近幾十年,人類社會的確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但與高速增長的經濟相比,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仍有所不及,在結構上也存在諸多挑戰,致使經濟與環境之間出現“失衡”。即便是走過30多年曆程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也在2017年遭遇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衝擊,致使全球氣候合作受到影響。

一邊是被破壞的生態環境,一邊是對生活環境的美好向往。如何抉擇?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絕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這既是一個觀念問題,更是一個責任問題。

世界由一個個具體的人組成,全球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同在一個地球,同處一片藍天下,生態環境沒有一個人、一個國家能繞開。誰不想坐享綠水青山?誰不想擁有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何以成為金山銀山

金秋時節,長江滾滾東流,“江豚逐浪”的景觀不時可見。曾被預言有可能出現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江豚,將不會再成為下一個白鱀豚。毛烏素沙漠,作為我國四大沙漠之一,已然改變模樣,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綠水與青山,繪出來的生命共同體丨“與幸福有關的十年”述評③

↑榆林市榆陽區孟家灣鎮中營盤水庫旁的植被。圖據陝西日報

嬉戲的江豚,變綠的沙漠,得益於長江的水質和生態改善,得益於植樹造林的持久堅持。這背後,是中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修復,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強調“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直觀寫照。

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天藍、水綠、山青不再是奢望。良好生態環境指向每一個個體,這既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要充分考慮到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保持兩者的協調發展關係,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入秋,橘樹枝頭鼓出幼果,魚塘裡雲影徘徊,長江上游的成都蒲江,以蒲江雀舌、蒲江醜柑、蒲江獼猴桃三大地標產品品牌,創造出“點綠成金”的生態價值多元轉化機制。

在長江下游的浙江安吉,自然資源的生態價值轉換先行一步。從一竿翠竹撐起一方經濟,到依託萬頃竹海美景,發展竹林+新業態,再到林業固碳增匯試點。看得見的竹產品,感受到的竹文化,甚至竹林裡的新鮮空氣,都為百姓換來了真金白銀——良好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生態價值轉換實現跨越式升級。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當生態環境均勻鋪灑在每一個人的生活生產空間,當生態環境產品迴歸為社會發展的要素,自然生態不僅能滿足個人的追求,為個人帶來經濟價值,更能帶動地方產業,提升區域經濟發展。

人人共享綠水藍天,人人共用山草林田,生態面前人人機會平等,幸福才會更公平更廣泛地根植在每個人的心間。

不斷重新整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歷史不斷向前。無論立足人類發展史,還是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生態文明建設都是繞不開的重要課題。為此,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既是對國際社會的鄭重承諾,也是對國內的動員令。

“雙碳”目標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新目標激發新動能,落在生活生產的細節裡:

今年8月,我國最大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示範基地、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專案——“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專案”正式注氣執行,投產後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剛剛過去的國慶大假,成都繞城綠道擠滿了騎行者,新型的綠色生活方式在城市悄然興起。在廣袤的鄉村,新能源有了更廣泛的生產和運用,湖北羅田縣三里畈鎮,一大片藍色光伏板“吸光吐電”,蔚為壯觀。廣西大石山區的千山萬弄裡,一盞盞太陽能路燈在夜間為村民照亮山路。加快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動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已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追求。

綠水與青山,繪出來的生命共同體丨“與幸福有關的十年”述評③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杆洞鄉黨鳩村夜景,千山萬弄裡豎起一盞盞太陽能路燈。

立足於宏觀視角,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潔發電體系,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風電、光伏發電裝置製造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沒有哪一個概念,比生態保護更能喚起我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正如哲學家拉圖爾所言,站在後面遠遠地觀察大自然的想法是一種幻想。面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洋汙染、物種滅絕、資源短缺等一系列全球生態問題,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唯有堅定信念,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解決全球性問題,才能更長久地走在幸福的大道上。

編輯 趙瑜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綠水與青山,繪出來的生命共同體丨“與幸福有關的十年”述評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