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寵物首頁寵物

LV帝國,撐不死的貪吃蛇

由 虎嗅APP 發表于 寵物2023-01-27
簡介六阿爾諾又把迪奧非時裝業務併入LVMH,加上已有的紀梵希、嬌蘭品牌,LVMH奢侈品帝國初具規模

世界上都有什麼蛇

LV帝國,撐不死的貪吃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半佛仙人 (ID:banfoSB),作者:綠牙齒 、半佛,頭圖來自:視覺中國(圖為東京,二手世界名牌大型特賣會會場)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紐約曼哈頓的一個夜晚,計程車裡衣著光鮮的年輕人主動和司機攀談起來:“你知道法國總統的名字嗎?”

司機搖搖頭:“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個法國大人物,迪奧的創始人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

年輕人點點頭,師傅你可真博學。但“哥們兒我就是迪奧的老闆。”

計程車司機看著這個不到35歲的年輕人,噗嗤一笑。心想:今天又遇到一個吹牛的。

司機師傅大意了,他應該多要點兒小費。因為這個人確實是迪奧的老闆,再過幾年他將成為LV的老闆,再過三十多年,他將角逐全球首富。

他是——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

包工頭出身的阿爾諾將會成為這個藍色星球裡最大奢侈品帝國的掌門人。

更有趣的是,這個奢侈品帝國裡的任何一個品牌都不是他創立的,而是買來的。

這是一個,撐不死的貪吃蛇遊戲。

奢侈品是一門非常好的生意,因為裝X,是人類的剛需。

只要人類存在身份差異,奢侈品就不會消亡。無論你身價一千億還是一千一——Old money需要,new money更需要。

年輕的法國富二代阿爾諾也不例外,他格局更大。

買奢侈品裝X,但是花錢。賣奢侈品也挺裝X的,還能賺錢。

所以,買不如賣。這個理解很好,但他想要入行賣奢侈品,還挺難的。

阿爾諾雖然是個超級富二代,但他爹是做建築起家的。

再富的包工頭,也是包工頭。既不是頂級設計師,也不是擁有爵士頭銜的貴族。

和奢侈品的氣質搭配,不能說是完美匹配,可以說是毫不相干。

所以本來這就也是個想法,想想就行了。但是上天給他打開了一扇窗,可以從視窗跳進奢侈品圈子裡。

跳不跳?阿爾諾選擇了跳。

這扇門,就是迪奧開啟的。

如今人們提起迪奧,只會想到它是一線大牌。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典型的奢侈品品牌。

它誕生的時間在二戰以後,1946年。從時間來算,很晚,不足百年。它能成名,多虧了克里斯汀·迪奧本人。

克里斯汀·迪奧是一位非常牛X的時裝設計師,他以一己之力復興了整個法國的時裝業和香水業。

但他並不是迪奧的所有者,迪奧的初代老闆是一名叫布薩克的法國商人,他旗下一堆亂七八糟的資產。

迪奧只是他生意的一部分,他的工作重心在馬場、在傳媒、在其他生意上。

所以雖然迪奧公司本身牛X,接連換了三任首席設計師依然活得很好,但它母公司——也就是布薩克集團不太行。

破產了,售價1法郎。在首任老婆的牽線下,他搭上了布薩克公司。

1法郎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這種便宜不是誰都能佔。法國政府說了,要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你得是從業者,有過奢侈品品牌的管理經驗。

第二,你不能挑挑揀揀,要打包一起買。什麼Le Bon Marché百貨公司,Conforama零售店,還有紙尿褲製造商Peaudouce,都得一起買下來。你不能只挑好白菜,爛菜葉子也是要買走的。

第三,要保證不裁員。

諾哥說這好辦。他先買下了一家小奢侈品品牌,滿足了第一個條件。第二個、第三個條件也容易實現,反正只需要一法郎嘛,先買下再說。

買下以後,諾哥就撕破了臉皮。只留下迪奧和百貨公司,其它業務全賣掉,裁掉的員工接近9000人——“不就是罰款嘛,等我賺了錢,就繳納”。

讀書人最大的毛病,是總以為這個世界是講道理的。

諾哥雖然畢業於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和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校友,但他顯然不是一個信守承諾的讀書人。

雖然不要臉,但真的能給股東賺到錢。

三年以後,靠著迪奧的優秀表現,布薩克集團就扭虧為盈實,實現了1。12億美元的淨利。

諾哥的爹是贅婿,他們家族是典型的new money。

這個世界屬於不斷誕生的new money——能源鉅子、房產大亨、軟體大佬、網際網路新貴、新能源鉅子,以及幣圈老哥。

相比頭銜世襲的貴族,new money更需要奢侈品的加持,因為歷史不夠厚重。

諾哥作為新崛起的財主,當然知道這個群體的心理:奢侈品會成為新時代的虛擬“貴族頭銜”,這是一個龐大且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成為奢侈品最難的一步是形成“共識”,是讓所有人承認這是奢侈品品牌。這一步,需要時間積累,需要運氣,需要數代設計師的天賦,也需要王室成員和貴族們的認同。

正常的思維方式是——我要好好運轉我的品牌。

但真正的資本家的思考方式是——我幹嘛要自己做,我直接買人家做好的,不行嗎?

做一隻貪吃蛇。

想清楚了這個問題,一切都豁然開朗。

一個迪奧還不夠,他需要更多的“迪奧”,LVMH被他相中——這也是貪吃蛇遊戲的第二個獵物。

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歐洲經濟持續低迷。與此同時,東亞、北美、中東的經濟發展迅速,不斷冒出的新貴們救了很多歐洲快死掉的奢侈品品牌一命。

以前買奢侈品,店員會打量你的穿著,會盤問你的職業、家庭、姓名(是否是貴族姓氏),不是你有錢就能買奢侈品。

想要買奢侈品,先要真的去問你一下:您,配嗎?

後來,歐洲櫃姐要先學會講“私密馬賽”,因為買家都已經變成了日本暴發戶。

彎不下高貴頭顱的奢侈品品牌也有,都死掉了。活下來的,都是一些懂得靈活變通的品牌。

歐洲人急眼了,他們覺得暴富的阿拉伯人如果買下了古馳(Gucci),就沒有辦法保證奢侈品的逼格了,就沒有一個本地貴族出來拯救一下我們的奢侈品生意嗎?

這個時候,諾哥站出來了。眾人一看,是那個包工頭——雖然他是包工頭,但畢竟是個法國包工頭啊。

但他們沒想到,這個救世主是條貪吃蛇。

阿爾諾收購迪奧後,四處挖角設計師,引進工業流水線。完全是和奢侈品牌子唱對手戲。

奢侈品的特點是小眾、頂級、定製,而不是僅僅是貴。

從理論上來看,它不應該量產,也不應該渠道下沉。一旦這麼做了,就沒有辦法進行身份區隔了、沒辦法裝了。

他們覺得阿爾諾這種做法是在砸人飯碗。

但其實吧,上面那種想法是錯的,因為如果他們是對的,那為什麼他們自己頂不住了?

只有LV的掌門人、威登家族女婿拉卡米耶(Henry Racamier)願意帶阿爾諾玩。贅婿和贅婿總是惺惺相惜。

在“老拉”的照顧下,阿爾諾和他的迪奧得以在奢侈品行業立足。但“老拉”沒有想到一個問題:從迪奧的收購案上,已經能看出諾哥這個人,有反骨。

阿爾諾很講原則,但只講自己的原則。

LV本來是個規模僅有七十人的小品牌,祖上也不是啥顯赫的出身,把它拉到一線品牌的就是贅婿“老拉”本人。

軒尼詩是有兩百多年曆史的皇室御酒品牌,皇家老字號。掌門人是家族第五代凱立安(Kilian Hennessy),老凱。

一個平民,一個貴族;一個賣手袋,一個賣洋酒。八竿子打不著,誰都瞧不上誰。

但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他們遭遇了同樣的困境:資本化以後,家族所佔股權逐年減少,隨時有被外人惡意併購的風險。

合併是為了自保、共享客戶。在外界撮合下,雙方捏著鼻子一邊互相嫌棄,一邊合體成了一個公司LVMH。

各自運營,互不干擾。

LVMH合併後仍然沒有什麼抗風險能力。並且兩家誰都不服誰,兩位已經七十多歲的掌門人公開撕。

“拉大爺”為了對抗“凱大爺”的勢力,決定引入第三方勢力——他選擇了阿爾諾,“拉大爺”認為有了愛徒協助,在接下來的董事會主席選舉中鐵定能贏。

但阿爾諾可不是個善茬,在和“拉大爺”商議入股事宜的當晚,他秘密和軒尼詩家族碰面。

於是,兩家人都以為“諾哥”是自己這邊的人。在兩大家族的默許下,“諾哥”光明正大地吃進了LVMH股份。

沒人攔著,在新任董事會主席選舉前,他已拿到37%的股份。

1988年9月26日,董事會選舉。“拉大爺”信心滿滿地提出了自己家族的主席人選,結果未等“凱老爺”發話,阿爾諾現場直接打臉:“拉卡米耶先生,我這裡有更好的人選,那就是我的親生父親,老阿爾諾。”

大股東都發話了,還能反對嗎?

於是,阿爾諾徹底掌控了LMMH公司。

阿爾諾又把迪奧非時裝業務併入LVMH,加上已有的紀梵希、嬌蘭品牌,LVMH奢侈品帝國初具規模。

阿爾諾是個純粹的商人,他把奢侈品做的越來越“廉價”。這個廉價並不是說產品價格便宜了,恰恰相反,他喜歡提價。

“廉價”,是指成本越來越低,使用的原材料越來越便宜;採用機器流水線加工,減少手工量,工時越來越便宜。攤薄一切產品成本,把奢侈品做得“廉價”。

以前的一套奢侈品西裝,由大牌設計師操刀設計,採用澳洲13微米頂級羊毛,在法國加工成柔軟面料,在瑞士深加工,再由義大利頂級裁縫裁剪,一套流程下來少說花兩個月時間。

賣個十幾萬塊錢,你說貴吧,也貴。你說過分吧,其實不算太過分,畢竟這真的是工藝品的範疇了。

現在的奢侈品材質一般般,質量還不咋點,唯一能吹的也就設計了。

奢侈品是咋誕生的?

如果沒有紮實的材質,優秀的質量,時尚的設計,貴族們豈會看得上?

散裝地瓜燒貼個茅臺標,就能賣茅臺的價格嗎?

對!奢侈品行業現在上演的劇情,就是“地瓜燒貼茅臺標”。

價格沒變還更貴了,但成本大幅縮水。

阿爾諾得意地說:這麼做,每個投資人都很高興。

是啊,投資人當然高興,消費者也高興——畢竟他們消費奢侈品是為了裝X,而不是為了耐用。

買不起奢侈品的我們更不會生氣,還很樂見奢侈品不騙窮人。

三贏,誰都不輸。

只有真正的頂級富豪生氣了,覺得棋盤格都爛大街了,配不上自己高貴的身份了。轉頭去那些還在做個人定製的小眾奢侈品了。

但阿爾諾不在乎——你們這群人才能消費多少,而且破事兒多。我要的是幾個億的消費者,(在日本泡沫經濟時的巔峰,日本有90%以上的女性都擁有一個LV產品)我要給奢侈品,重新下定義。

靠著這套打法, Celine、Kenzo、Loewe、豪雅表等大牌紛紛成為LVMH的一員。

我是多牛X的營銷大師啊,賣給我你安心吃股息,不香嗎?結果阿爾諾遇到了硬茬——古馳。

1999年1月6日清晨,古馳CEO德索爾(Domenico De Sole)尚未從美夢中醒來,但助理的緊急電話把他吵醒。

助理語氣平和,似乎不是在報告重要的事情。但聽完以後,德索爾腦瓜子炸了。

“LVMH已收購古馳超過5%的股權。”助理並沒有察覺老闆狀態不對,還安慰道:“LVMH應該沒有惡意,估計是純粹的財務性投資,或許我們還可以考慮合作”。

“老德”結束通話電話急忙出門,和摩根斯坦利的高管佐伊(Michael Zaoui)見面。佐伊曾跟阿爾諾有過激烈交手,比較瞭解他的手段。

但很快,佐伊也崩潰了。他發現古馳壓根沒任何能阻擋惡意收購的手段,唯一稍有點威力的武器是:根據章程,任何股東在古馳的股權達到35%後,古馳的首席設計師可以離任。

首席設計師對於奢侈品品牌來說,是門面,是招牌,可以給品牌帶來巨大利益。他們的變動會給品牌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這招對LVMH沒用,因為LVMH最不缺的,就是設計師。

早在收購前,諾老闆就花了整整一年時間來研究古馳的防禦辦法,結論是:古馳沒有辦法。

所以LVMH也壓根兒沒有和古馳進行任何協商,而是:直,接,砸,錢。

佐伊判斷LVMH下一步會從普拉達手裡購買古馳的股票,勸“老德”儘快聯絡普拉達不要出售股份。但“老德”好面子,死活不打電話。

1月10日,如佐伊所料,LVMH和普拉達談妥了。第二天深夜,LVMH已握有古馳15%的股份。

佐伊拿出了第二個錦囊——談判。底線是給LVMH20%股份,讓它做大股東,但必須讓它承諾不能觸碰35%的紅線。

德索爾再次拒絕,他不想屈服。

1月12日清晨,“老德”開啟號碼本,求爺爺告奶奶,結果所有人say no。

“老德”不知道的是,許多人放下他的電話,轉頭就打給阿爾諾。連古馳董事會的成員都陸續倒向LVMH。

後來有兩家公司願意出手幫忙,結果他們購入的股票很快就被LVMH吃掉。

一通操作後,LVMH拿下古馳34。4%的股份。

焦灼之際,白衣騎士出現了——弗朗索瓦·皮諾 (François Pinault),開雲集團老闆。

皮諾和阿爾諾都是半路殺進奢侈品行業,一個包工頭,一個賣木頭,兩者靠不斷併購的貪吃蛇遊戲建立了奢侈品帝國。

開雲集團擁有巴黎世家、寶詩龍等奢侈品品牌。

在佐伊的引薦下,“老德”帶著首席設計師和皮諾見面了。德索爾和皮諾“互相欣賞”,最終確定合作。

首席設計師向德索爾吐槽:這老小子不懂時尚。“老德”拍拍肩迴應道:大哥,我們需要他的錢。

開雲集團的條件很誘人:德索爾將在董事會擁有五席,並保證古馳運營的獨立性。

皮諾順道表示,開雲集團正在收購YSL,一旦成功,皮諾將把YSL納入古馳。

如果一開始皮諾開這個條件,“老德”估計不但不會接受,還會罵他一通。但因為有了阿爾諾的對比,“老德”一下子就接受了,還喜笑顏開。

3月19日,開雲集團獲得古馳42%的股權,LVMH的股權被稀釋到19。6%。

“諾哥”計劃失敗,命令法務團隊起訴古馳、開雲集團。但無力挽回局勢,LVMH敗訴。

嚴格來說LVMH也沒輸,前後套現淨獲利7億美元,但是和開雲集團的樑子至此結下了。

諾老闆抹不開面子,你找茬是吧?聽說你想收購芬迪(Fendi),行,我不計成本砸錢,就是要從你手裡拿下芬迪。

最終,芬迪裝進了阿爾諾的口袋。

兩條貪吃蛇的遊戲,至今都未結束。

家族生意,最怕的是什麼?

是經營不善嗎?

不是,是家族成員繁衍過剩。隨著家族規模變大,股份會被不斷稀釋。

有的想花天酒地、有的想投資、有的想創業,都需要從家族的金字招牌裡套現。

人一多,就會四分五裂。甚至是,四百分五百裂,四千分五千裂。

越是歷史悠久,就容易撕。愛馬仕(Hermès)家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歷經一百七十年後,面臨家族內鬥。

為了解決內部糾紛,愛馬仕家族決定公開募股,放開股權流通,允許家族股東套現。

您要是不滿意,可以賣給其他家族成員。自由買賣,童叟無欺。

最後有72個家族成員持股,平均持股不超過2%。但這麼做就給門口的野蠻人留了機會。

你可以套現,那我就可以接盤唄。

2001年,LVMH透過離岸子公司悄咪咪地拿下了愛馬仕0。6%的股份。七年後,諾老闆和三家投資銀行密謀,目標吃下愛馬仕13%的股權。

三家銀行中有一家在中文網際網路上非常有名氣,就是陰謀論裡的主角:羅斯柴爾德。

好巧不巧,愛馬仕家族的一位成員就在該銀行任職。這位成員聽到銀行內部傳出的訊息後,她有意無意地和能接觸到這件事情的同事喝咖啡,聊閒天,不動聲色地打聽情報。

經過多個渠道核實後,她確實了事情的真實性。基於職業操守和保密協議,她立刻辭職加入愛馬仕公司。

但這個小插曲,並不足以影響諾老闆接下來的動作——因為沒人想到愛馬仕家族內部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成了叛徒。

根據法國法律,持股未超過5%無需對公司和法國監管部門披露身份。

所以LVMH神不知鬼不覺地已持有愛馬仕4。9%的股權,併成為最大的股東之一。

這一切,愛馬仕都矇在鼓裡。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LVMH在買,那總得是有人願意賣吧?它到底是從誰手裡買到這些股份的呢?

將股權出售給LVMH的人,恰恰是董事會主席伯特蘭·普奇的親兄弟——尼古拉斯·普奇(Nicolas Puech)。

做足準備後,諾老闆正式開戰,在4。9%的基礎上大肆收購市面流通股。

隨後,LVMH宣佈已持有愛馬仕14。2%的股份。LVMH宣佈持有愛馬仕股權的第二天,諾老闆與伯特蘭見了面,會面氣氛緊張。

阿爾諾為了避免尷尬,開玩笑地問伯特蘭:我老婆以後買Birkin包能不排隊麼?

伯特蘭冷冷地說:想啥呢,和其他人一樣,該排隊排隊。

說完直接離場。

但裝X要是管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商戰了。

兩天後,LVMH持股比例提高到17。1%。

2010年12月3日,巴黎凱旋門某神秘寓所內,會場內安裝了反竊聽裝置,會場外保鏢嚴陣以待。愛馬仕家族核心成員經多次臨時變換地址後聚集於此,商談如何反制LVMH。

經過討論,家族決定成立一個叫H51的家族控股公司。

H51,愛馬仕家族控股51%的意思。H51囊括了所有忠於愛馬仕家族的股權持有者,合計持有50。2%的股份。

另外還有12。6%沒有放進H51,以作備用。反正超過半數了,LVMH想當野蠻人幾乎不可能了。鬧歸鬧,吵歸吵,祖宗基業不能葬送在我們手裡。

LVMH聽聞後知道短時間內拿不下愛馬仕,卻仍不死心,持股比例達到23。1%。

和LVMH達成攻守同盟的尼古拉斯手裡仍有6%。

諾老闆見識過太多家族內鬥,他相信愛馬仕會復刻古馳、路易·威登的歷史,一切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只要再有一個尼古拉斯出現,能讓LVMH的控制權超過33。3%,就基本能搞定愛馬仕了。

為了避免出現第二個尼古拉斯,最好的辦法是一勞永逸地拆掉LVMH這顆定時炸彈。

於是愛馬仕家族主動出擊,舉報LVMH內線交易、操縱股價。

阿爾諾可是老油條,怎麼會給你留下把柄?

愛馬仕家族不傻,知道起訴沒用。無非是造輿論,先佔領道德制高點。

緩兵之計而已,緊接著處置“叛徒”尼古拉斯。親兄弟伯特蘭和托馬斯親自出馬勸退,將尼古拉斯老爺子趕出了家族。

失去了隊友,意味著阿爾諾沒翻盤希望了。

愛馬仕家族還特意宣佈:家族成員如果要出售股份,必須徵得75%家族成員的同意。

第二個尼古拉斯,不會再出現了。

2014年,LVMH和愛馬仕達成和解,不但交出了愛馬仕的股權,此後五年也不能再收購愛馬仕股份。

這是一場資本與家族的戰爭。

諾老闆每次趁別人家族分裂或經營不善的時候下手,但愛馬仕之戰,他失算了。

十一

愛馬仕之戰的失利刺激到了諾老闆,他在征服的道路上越來越瘋狂。

2011年,LVMH成功收購寶格麗,接著陸續收購了四十多個品牌。

貪吃蛇完全停不下來。

這時,LVMH集團的五大業務板塊基本確立:葡萄酒及烈酒、時裝與皮具、香水和化妝品、腕錶及珠寶、精品零售。

到2018年,五大板塊中只有腕錶及珠寶業務還沒支楞起來,收入不到一成。

光是有寶格麗還不夠,他要找珠寶行業最大的標的——那只有,蒂芙尼(Tiffany)。

服裝、皮具之類的奢侈品歐洲吊打美國,珠寶奢侈品僅靠蒂芙尼就可以讓美國和歐洲掰腕子。

此時蒂芙尼境況不太妙,高階產品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卡地亞擠佔,只能依賴平價的白銀首飾勉強支撐世界第一的市場份額。

市值不斷萎靡,市值低,是“買”的最佳時機:一是便宜,二是股東們都樂意。

蒂芙尼內部沒人阻撓,股東們只有一個心思:快點有人接盤吧,股價馬上要繃不住了。

蒂芙尼的CEO安東尼奧·貝洛尼(Antonio Belloni)原本就在LVMH打過工,董事會主席羅傑·法拉(Roger Farah)更是職業經理人,完全服從股東利益。

但諾老闆還是要說服一個人——那個人叫川老師,他對外資收購美國企業保持警惕,特別是象徵美國文化的蒂芙尼。

2019年10月15日,LVMH向蒂芙尼提出收購要約。兩天後,阿爾諾跑到美國和川老師一起出席LV美國工廠的奠基儀式。

這可是LVMH,乃至整個歐洲奢侈品行業在歐洲之外唯一的工廠。

阿爾諾:大哥,這能給您增加1000個就業崗位,您看蒂芙尼那事?川老師笑了笑,行啊。

10月28日,蒂芙尼收到報價,股價大漲32%。

蒂芙尼董事會壓抑住內心的喜悅,做生意嘛,總是要討價還價,果斷宣佈拒絕LVMH提出的145億美元報價。

得加錢。

一個月後,新的報價給出——162億美元。

可。一切都很順利,歷次大型收購案,沒有哪次比這次更讓阿爾諾舒坦。接下來坐等各國反壟斷機構的批准。

但是,夜長就夢多。

一等,就出么蛾子了。

十二

2020年,蒂芙尼營收銳減。同時,各國監管部門審批進度放緩。

緊接著,諾老闆又收到了法國外長的親筆信,信的內容很簡單:“嗨,諾,收購推遲進行吧。”

諾老闆不僅不慌,還有點高興。不可抗力,給了LVMH壓價的本錢——不是我不想收購,現在是大哥們不讓啊,你讓我咋辦?

9月9日,LVMH表面宣佈退出收購,實際上是極限施壓。

蒂芙尼慌了,玩我呢?

起訴。

諾老闆早看清了蒂芙尼內心焦躁的小火苗,把施壓的力度持續加強、加大力度。

9月28日LVMH反訴蒂芙尼,說他們瞎花錢、不正當的給股東派發股息(你都虧成啥樣了),還以法國政府的要求來解釋自己並非不想收購。

董事會主席老羅和CEO小貝急眼了,公開指責前東家沒有誠意。

到了十月份,美法兩國的對抗趨緩,法國外交部的阻撓不再成為理由。

10月26日,歐盟反壟斷部門批准了收購申請,理論上最後的一道阻礙也解決了。

大家各退一步,繼續談吧。

LVMH表示:我還是要你的。蒂芙尼表示,那我打個折。

10月29日,雙方同意以每股131。5美元成交,交易金額158億美元,比之前報價少了4。25億。

一個月前還互噴垃圾話,此刻迅速進入熱戀期:老羅說蒂芙尼找到了最佳歸宿,諾老闆說LVMH擁有了最激動人心的瑰寶。

蒂芙尼的股東們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一群人,是啊,收購溢價37%,還是在特殊的2020年。

LVMH收購蒂芙尼後,腕錶和珠寶業務營收直接翻倍,珠寶業務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從個位數,瞬間達到60%。

至此,LVMH的五大業務板塊均成了世界第一。歷峰和開雲加在一起,都不如LVMH的體量。

1989年開心吃掉LVMH,1999年鬱悶放棄古馳。2010年輸給愛馬仕,2020年創紀錄吞併蒂芙尼。

從小諾到諾哥到諾老闆,這條貪吃蛇不斷變大——從蛇,升級為蟒。

十三

阿爾諾剛進入奢侈品行業的年代,歐洲人總被美國資本嚇得睡不著覺。

現在,美國國寶級奢侈品品牌成了歐洲人的囊中物。

四十年前歐洲人以為奢侈品行業要完蛋了,四十年後掌握全球奢侈品行業的還是歐洲人。

阿爾諾看起來不講武德了,卻又拯救了歐洲奢侈品。是蝙蝠俠還是小丑?

諾老闆永不滿足,帝國版圖仍在擴張,他還想收購更多的品牌。

奢侈品行業最值錢是品牌。

開頭說了,奢侈品品牌從0到1非常難,需要過去服務過老貴族,需要講故事。

一個創立於2000年的品牌,怎麼講一個奢侈品故事?很難,對不對?

所以奢侈品品牌非常稀缺,是一個存量市場。

按照LVMH吞食的速度,大概十幾年後全世界的奢侈品只有阿爾諾一人說了算。

最後,阿爾諾和皮諾在業務場上勝負已分,場外卻還不停較勁。

巴黎聖母院著火那天,法國人最關注的不是燒了多少國寶,而是圍觀他們拼誰捐款更多。

看起來像是兩個老小孩。

但沒有人意識到——小孩兒才是最貪婪的人,因為他們沒有道德束縛,只會遵循本能驅動。

人性,永遠不會滿足。

全文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1】。Suzy Wetlaufer,The Perfect Paradox of Star Brands: An Interview with Bernard Arnault of LVMH,哈佛商業評論,2001。10

【2】。The Luxury Wars,紐約雜誌,1999。4。26

【3】。Hermès vs。 LVMH: A Timeline of the Legal Drama,時尚法律,2017。7。14

【4】。Schumpeter,How Hermès got away from LVMH—and thrived,經濟學人,2020。9。12

【5】。Erika Buck,The Upmarketeer‘s Tale,時代雜誌,2001。1。15

【6】。Bryan Burrough,Gucci and Goliath,名利場雜誌,2014。5。10

【7】。Theron Mohamed,LVMH chief told Trump to expect an acquisition before finalizing Tiffany’s takeover,Insider,2019。9。26

【8】。Art of a deal: how LVMH paid up for Tiffany,FT金融時報,2019。9

【9】。Inside the Tiffany & Co。 and LVMH merger,珠寶商雜誌,2020。6。25

【10】。Lisa Jucca,Tiffany shine contradicts LVMH deal tantrum,路透社,2021。7。27

【11】。LVMH to Buy Prada’s Fendi Stake,洛杉磯時報,2001。2。26

【12】。Galloni, Alessandra (5 March 2009)。 “Being LVMH‘s Bernard Arnault”。 WSJ。 Magazine。

【13】。“Bernard Arnault: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LVMH。 3 February 2020。

【14】。“Bernard Arnault: France’s ‘wolf-in-cashmere’ billionaire”。 France24。 22 January 2020。

【15】。“Roubaix Quand Bernard Arnault était lycéen à Van-Der-Meersch”。 La Voix du Nord。 19 May 2018。

【16】。“Bernard Arnault, chairman, LVMH Moët Hennessy Louis Vuitton”。 The New York Times。 23 November 2007。

【17】。Friedman, Vanessa; Paton, Elizabeth (30 October 2020)。 “Tiffany Deal Is a Signature Move by the Sun Tzu of Luxury”。 The New York Times。 ISSN 0362-4331。

【18】。Steven Greenhouse, Pivotal Figure Emerges In Moet-Vuitton Feud, NYTimes, 19 September 1988

【19】。CNBC International TV (28 April 2018)。 “Bernard Arnault, Chairman and CEO of LVMH”。 Youtube。com。 22 December 2021。

【20】。Steven Greenhouse, A luxury fight to the finish, New York Times, 17 December 1989

【21】。“Bernard Arnault, a French billionaire businessman and art collector”。 Dailymi。 5 March 2021。

【22】。Steven Greenhouse, Pivotal Figure Emerges In Moet-Vuitton Feud, New York Times, 19 December 1988

【23】。Jacques Neher, Intimacy Proves Too Much for Guinness, LVMH, New York Times, 21 January 1994

【24】。Gwladys Fouché, La Tribune splash attacks paper‘s owner, The Guardian, 7 November 2007

【25】。LVMH says takes control of Spain’s Loewe, Europolitics, 12 February 1996

【26】。Menkes, Suzy (30 November 1999)。 “Bernard Arnault: Man Behind the Steely Mask”。 New York Times。

【27】。Iovine, Julie V。 (15 December 1998)。 “Designing The Nouveau Building On the Block”。 New York Times。

【28】。Roberts, Andrew (7 March 2011)。 “LVMH Plans to Buy Bulgari for $5。2 Billion After Acquiring Majority Stake”。 Bloomberg

【29】。Hoang, Limei (25 April 2017)。 “LVMH Takes Control of Christian Dior in $13 Billion Deal”。 Business of Fashion。

【30】。“LVMH Acquires Tiffany & Co。 For $16。2 Billion”。 Forbes。 26 November 2019。 LVMH will “develop this jewel with the same dedication and commitment that we have applied to each and every one of our Maisons。 We will be proud to have Tiffany sit alongside our iconic brands and look forward to ensuring that Tiffany continues to thrive for centuries to come”

【31】。“LVMH Says Tiffany‘s Handling of Pandemic invalidates deal”。 Market Screener。 Retrieved 11 September 2020。

【32】。“Grandmaster Bernard Arnault looks to the Tiffany endgame”。 247 New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8 May 2021。

【33】。“Billionaire Arnault On The Offensive After Tiffany Pays Out $140 Million Pandemic Dividends Despite $32 Million In Losses”。 Forbe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8 May 2021。

【34】。“LVMH files countersuit against Tiffany over US$14。5B deal”。 CTV News。 29 September 2020。

【35】。“LVMH agrees to buy Tiffany for lower price”。 The Washington Post。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半佛仙人 (ID:banfoSB),作者:綠牙齒、半佛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絡touga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影片號!